-
“十三五”钢铁产业如何提高竞争力?
2015/7/10 8:34:08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中国钢铁产业依靠规模增长和质量提升的双轮驱动,满足了建筑、机械、能源、汽车等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际地位中国钢铁产业依靠规模增长和质量提升的双轮驱动,满足了建筑、机械、能源、汽车等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竞争力。
随着“十三五”时期的到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各项措施将激发各种经济要素的活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也要求钢铁企业加快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
我国钢铁工业面临风险挑战
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钢铁工业进入了生产消费峰值弧顶期、市场格局深度调整期、建成钢铁强国关键决定期和创新发展历史机遇期。“十三五”时期,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的风险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进入深水区,任务更加艰巨。我国钢铁产业自2011年第三季度起就进入了产能严重过剩的困境,至今已经持续了4年。据相关资料测算,2014年我国粗钢产能利用率不到70%,距离合理水平有较大差距。《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下发以来,有关部门、地方通过淘汰落后、环境治理、结构调整和规范经营等手段,压减了一批钢铁产能。随着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工作的推进,现有措施的压减空间已越来越小,难度越来越大,债务处理、职工安置等问题的积累风险逐步提高。此外,钢铁产能市场化退出机制不完善,优不胜、劣不汰的乱象没有根本改观,重点压减地区的政策托底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企业经营困难、分化明显,资金断链风险加大。“十二五”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始终在3%以下,处于工业行业最低水平。2014年钢协统计钢铁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8.34%,支付财务费用938.3亿元,高出钢铁主营业务利润11.5倍之多,资产负债率在80%以上的企业共18家,合计产钢0.84亿吨,企业资金链压力日益增大。自《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发布到2014年底,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应收、应付账款合计由5250亿元增加到5818亿元,增幅10.8%。其中,应收账款由1127亿元增加到1327亿元,增幅17.8%。要看到,在产量规模几乎没有增长情况下,此增速明显过快,说明钢铁行业债务风险正在快速积累。不仅如此,钢铁上市公司平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仅为0.69和0.19,远低于正常水平,钢铁企业偿债能力已经处于风险边缘,已有一些钢铁企业因资金链断裂被迫关停。
环保治理保持高压态势,企业压力巨大。钢铁行业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行业。2015年我国实施新《环境保护法》,增加了政府追责、公益诉讼、按日无上限记罚、责任人刑事拘留等举措。与此同时,钢铁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也大幅提高。由于我国钢铁企业环保历史欠账较多,相当一部分钢铁企业不能满足环保治理的新要求,须加大环保投入,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上升。尤其是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钢铁企业面临的环保监管将更加严格,一些钢铁企业因环保不达标被迫关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