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供给侧改革对钢铁业产能退出的影响分析
2016/3/22 8:53:14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 随着国内宏观经济各项投资增速的下滑,钢铁产业下游需求进入弧顶区,供需错配的矛盾较以往更为明显,而传统经济“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和投资也出现边际效用递减的趋势,通随着国内宏观经济各项投资增速的下滑,钢铁产业下游需求进入弧顶区,供需错配的矛盾较以往更为明显,而传统经济“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和投资也出现边际效用递减的趋势,通过进一步的增加基建投资也无法解决目前钢铁产业供需错配的问题,但近期提出的“供给侧改革”无论是对钢铁产业本身的调整还是对钢铁相关产业的影响来看,都极有可能成为破除目前产能退出僵局的突破口。但是目前行业内部对供给侧改革内涵的认识仍停留在联合减产、行政性强制退出等表面甚至错误的认识上,因此本文拟从新供给经济学、钢铁产业的结构性失衡、新一轮供给侧改革的逻辑等方面,来分析此轮供给侧改革对钢铁行业产能退出会有怎样的影响。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出现了一波钢厂的集中投产潮,直接导致了近几年供需矛盾的激化,钢厂逆市扩张的根本原因是当时中国的应对措施依旧停留在基于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的思路上,希望继续通过财政和货币手段来拉动“三驾马车”中的出口、投资、消费以达到平稳过渡的目的,因此在4万亿投资的拉动下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由2007年的13.7万亿迅速增加到2014年的51.2万亿,投资规模增长了273.7%,且投资项目多集中于用钢量较大的“铁公基”领域,直接带动中国粗钢产能由2008年的4.23亿吨上升到2014年的10.4亿吨,增幅为145.9%。
产能增加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产能利用率的大幅下降,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全年粗钢产量为8.23亿吨,较2008年的4.89亿吨增加了68.3%,产能利用率则由2008年的86.5%下降至2014年的79.1%,尽管中央和行业内部不断呼吁化解过剩产能过剩,但实际上却陷入越减越多的怪圈,根本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在对行业的行政干预中依然是基于需求管理的思路,由此可见,供给侧管理被中央的采用对于破解钢铁产业的出清障碍或许会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1.2钢铁行业产能退出引入供给侧管理思想的意义
研究供给侧改革对钢铁产能退出的意义就在于,目前无论是地方政府的政策层面还是钢企自身,对于这一轮改革的深刻内涵以及制度制定仍停留在表面,甚至是曲解,这是由于经济学近代的发展中本身就经历了供给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交替出现的过程,而我们在改革开放前期的前30年里西方国家基本上是处于凯恩斯主义主导的阶段,因此在国内的经济政策中也带有明显的需求管理思想,如信奉“三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但是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却导致了美国学界对新自由主义的质疑,也伴生了对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思路的质疑,在就是政策的关键性事项上美国实际上是从“供给侧”的角度进行全局性的结构调整,而不限于货币总量调节或需求侧调节。
钢铁行业的矛盾作为需求侧管理思想下负面影响的产物,本身在产能过剩行业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而且其需求端与宏观经济的变化密切相关,因供给侧改革必然会对钢铁的供给和需求端产生双向影响,研究其两侧的影响有助于提前为行业调整提供思路与方向。
1.3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尽管对于目前经济发展的动力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是在中央新供给侧改革的思路下推进钢铁过剩产能的退出仍是一个较新的课题,已有的研究多数只是从影响钢铁产能过剩的一方面原因如退出壁垒,或者是较分散的理论来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本文将通过新供给经济学的角度探讨本次供给侧改革会对钢铁产业的产能退出产生哪些实质性的影响,钢铁产业结构会有怎样的变化,以及制度设计方面建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