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国铅锌冶炼行业总体发展规模、发展前景及总发展规划解析
2016/8/5 10:27:31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铅锌作为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有色金属在诸多领域存在着广泛应用。铅是最软的重金属,目前铅最大的用处是制成铅蓄电池、颜料、油漆,和光学仪器、原子能工业及X射线仪器设备的防护材料。锌在有色金属的消费中仅次于铜和铝,广泛用于钢材和钢结构件表面防腐蚀铅锌作为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有色金属在诸多领域存在着广泛应用。铅是最软的重金属,目前铅最大的用处是制成铅蓄电池、颜料、油漆,和光学仪器、原子能工业及X射线仪器设备的防护材料。锌在有色金属的消费中仅次于铜和铝,广泛用于钢材和钢结构件表面防腐蚀的镀层,合金制造以及化工行业等。
铅锌冶炼产品的分类
序号分类1粗铅、电解铅、在冶炼过程中生产的铅基合金;2矿产铅、再生铅;3电解锌、精馏锌、蒸馏锌、在冶炼过程中生产的锌品(氧化锌、锌粉、锌饼、锌基合金等);中国是铅锌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铅锌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丰富的资源为中国铅锌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铅锌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铅锌产量逐年攀升,并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占据龙头地位。尽管整体上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但已完全融合到相关产业领域中,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铅锌工业的高速发展和铅锌冶炼产能的急剧扩张,产业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矿产资源大量消耗,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生产经营集中度的进一步提高,行业内竞争加剧,严重影响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正因为如此,作为铅锌生产、消费大国,中国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并不明显。
二、中国铅锌冶炼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2011-2015年中国铅、锌产品产量规模分析
显示:2014年我国铅产量为422.13万吨,与上一年相比下降5.67%,锌产量为582.69万吨,同比增长9.9%;2015年,我国铅产量约为398.91万吨,锌产量约为621.73万吨。
2011-2015年中国铅产量变化走势
2011-2015年中国锌产量变化走势
2、铅锌冶炼行业总体发展规模分析
2014年,中国规模以上铅锌冶炼行业企业数量为430家;2015年,中国规模以上铅锌冶炼行业企业数量为397家。我国绝大部分铅锌冶炼企业规模小、装备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综合利用水平差,近几年,规模以上铅锌冶炼行业企业数量在不断减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对于行业的良性发展是有利的。
2011-2015年铅锌冶炼企业数量规模
2014年,中国铅锌冶炼行业资产规模为2167.76亿元,同比增长0.83%,销售收入为2805.29亿元,同比增长2.52%,利润总额为69.3亿元,同比增长20.1%;2015年,中国铅锌冶炼行业资产规模约为2253.39亿元,销售收入约为2931.81亿元,利润总额约为79.83亿元。
2011-2015年铅锌冶炼行业收入规模
二、中国铅锌冶炼行业发展前景
2016年有色金属行业依旧面临市场供需失衡、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严峻挑战,有色金属价格仍在底部徘徊,并将持续较长时间,且有继续下探的可能,产业发展形势严峻,困难还可能进一步加剧。但在分析不利因素的同时,我们也能看到有利机遇。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步入提速期,国企改革加速推进,将释放出新一轮活力与动力。“供给侧改革”全面推进,为有色金属行业优化产业结构创造了条件。全球矿业进入周期性调整阶段以及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进一步拓展海内外资源和市场提供了新的机遇。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铅锌冶炼企业加快多元化产业发展。
铅行业方面,2015年以来,受冶炼厂减产、检修、系统升级改造及部分产能因效益关闭等因素影响,铅产量延续2014年下滑态势,但幅度有所收缩。目前我国铅冶炼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行业集中度较低,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成为未来几年铅行业的重点发展目标。
锌行业方面,2015年以来,受益于较高的锌冶炼加工费,锌冶炼厂开工率大幅提升,冶炼锌产量增幅较大。
短期看,2015年在需求呈现较为稳定增长背景下,锌价波动取决于供应端情况。长期看,未来建筑、汽车等主要下游行业的持续发展将为锌需求的增长提供稳定支撑。2016年锌市场需要重点聚焦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对于锌的全产业链都将有深远影响,首先在供应结构上,压缩过剩产能,去库存,供应总量或将收缩,对于锌价意味着利好;但对于需求端,特别是初级消费市场,同样是压缩产能调整结构,而这对锌价则意味着利空。总之,转型、改革必将产生阵痛,2016年将是影响锌价未来几年走势的关键一年。转型阵痛或将导致锌价承压,周期性反转难以一蹴而就,但长期仍有理由看好。
2016-2020年中国铅锌冶炼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三、铅锌冶炼行业发展规划分析
2009年5月11日,国务院颁布了《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有色金属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国。但中国有色金属产业存在的深层次矛盾仍很突出,部分产品产能过剩,产业布局亟待调整,产业集约化程度低,资源保障程度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再生利用水平较低,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
1、稳定国内市场,改善出口环境
积极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措施,改善产品结构,增加有效供给,满足电力、交通、建筑、机械、轻工等下游行业对有色金属产品的需求。适应航空航天、国防军工、高新技术等领域的需要,大力开发新产品和新材料,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国内市场。
在继续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的同时,实施适度灵活的出口税收政策,支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出口。对符合铜冶炼行业准入条件的大型铜冶炼企业开展加工贸易试点。加快转变出口方式,鼓励出口机械装备、运输工具、电子电器、仪器仪表等终端产品,带动有色金属间接出口。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等贸易摩擦。
2、严格控制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今后三年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改扩建电解铝项目。严格执行准入标准和备案制,严格控制铜、铅、锌、钛、镁新增产能。按期完成淘汰反射炉及鼓风炉炼铜产能、烧结锅炼铅产能、落后锌冶炼产能和落后小预焙槽电解铝产能。逐步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烧结机铅冶炼产能。
3、加强技术改造,推动技术进步
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研发专项,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按规定核准或备案建设的骨干企业,以及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关键材料生产企业。加强对铜铅锌冶炼短流程工艺、共伴生矿高效利用、尾矿和赤泥综合利用,高性能专用铜铝材生产工艺,再生金属保持性能,吨铝直流电耗低于12000千瓦时的电解铝关键工艺等前沿共性技术的研发。支持填补国内空白、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需要的高精尖深加工项目。采用先进适用的冶炼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工艺装备水平。
4、促进企业重组,调整产业布局
鼓励有实力的铜、铝、铅锌等企业以多种方式进行重组,实现规模化、集团化,提高产业竞争力。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实施跨地区兼并重组、区域内重组和企业集团之间的重组;支持铝企业与煤炭、电力企业进行跨行业的重组;鼓励再生金属企业间重组。
严格控制资源、能源和环境容量不具备条件地区的有色金属产能;在能源丰富的中西部,特别是具有水电优势的地区,推进铝电联营方式;在资源、能源和环境容量好的地区经核准建设的铝工业基地,要延伸产业链,发展高水平深加工,增强竞争力。抓紧实施汶川地震灾区重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专项规划确定的有色金属项目。
5、开发境内外资源,增强资源保障能力
加大国内短缺的有色金属资源地质勘探力度,增加资源储量及矿产地储备。鼓励大型有色金属企业投资矿山勘探与开发,提高资源自给率。
加大境外资源开发力度,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到境外独资或合资办矿。引导企业遵守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尊重所在国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组织实施好有关境外投资项目。
6、发展循环经济,搞好再生利用
支持采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开发利用铜、铅锌低品位矿、共伴生矿、难选冶矿、尾矿和熔炼渣等,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制定煤铝共生资源利用专项规划,抓好高铝粉煤灰利用示范工程;搞好铜、铅、锌冶炼余热利用;推广废渣、赤泥等固体废弃物的应用,实现生产"零排放"。
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有色金属再生利用体系,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建设有色金属回收交易市场、拆解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采用高效、低耗、低污染的工艺装备,建设若干年产30万吨以上的再生铜、铝等生产线,促进资源化利用上规模、技术上水平、产品上档次,减少矿产资源消耗。
《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支撑有色金属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色协会组织特制定《有色金属工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以下是规划中与铅锌冶炼相关的内容:
科技发展目标
大中型重点企业普遍建立技术中心,完善技术创新机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大型企业生产技术、主流产品、重点装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把资源、能源、环境技术放在优先地位,重点突破,支撑发展。老矿区、重要矿集区的地质勘查取得重大进展,资源储量增加;矿产资源利用率从目前的55-60%提高3-5个百分点;铜、铅、锌产量的70%其综合能耗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着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再生资源利用量提高到30%左右;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基础材料、新材料,新产品产值年均增长20%;强化企业科技投入主体地位,有色金属行业研究开发的经费投入占全行业销售收入的1.5%。
到2020年大中型企业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大中型企业技术与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资源储量保障程度显著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再提高5个百分点。主要有色金属单位产品能耗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量提高到40%左右;硫的利用率达到95%,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0%,历史遗留矿山破坏土地复垦率达到50%以上,新建矿山破坏土地复垦率达到90%以上;有色金属新材料基本满足国内需要;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2.5%。
重点领域
1、矿产资源领域
矿产资源是有色金属行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据预测,到2020年矿产资源需求量:铜650万吨,铝1440万吨,铅260万吨,锌500万吨,十种有色金属总量为3000万吨。
针对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短缺、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的现状,要保证实现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求的目标,实施"开发利用与资源节约并举,把资源节约放在首位,加强地质勘查,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资源利用范围,科学利用两种资源"的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2、节能领域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能源供需矛盾尖锐,有色金属工业单位产品能耗为4.76吨标准煤,能耗约占全国能源消费量的3.48%。其中铜、铝、铅、锌冶炼能耗占总能耗的90%以上,而电解铝又占有色金属总能耗的75%。2005年生产电解铝780万吨,耗电约1170亿kwh,约占全国发电量的5%。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5%左右。
2006-2020年,为使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节能优先,降低单位产品能耗,遏制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过快,努力推进结构节能、技术节能、能源转换和梯级利用。
3、环保领域
中国是有色金属生产和消费大国,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废水和废气,污染环境。"三废"既污染环境,也可以成为可利用资源。在环境状况显著改善的前提下,实现有色金属工业清洁生产,治污利废,发展循环经济对科技创新提出了重大需求。
未来特别要重视国内、国外废杂有色金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建立若干个大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集散地;建设30万吨以上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生产企业。提高技术含量,增加资源循环利用量和比重,建立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体系。
中国铜、铅、锌、镍电解工艺技术与国外相差不大,但在自动化控制与成套装备方面有较大差距。项目主要研究开发电解过程电解液温度、PH值等工艺参数的在线检测技术;电解过程的电流密度、电流效率优化控制技术;电解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装备研制,包括始极片机组(铜)、阳极和阳极板整形机组、阴极和阴极洗涤剥片机组、残极洗涤打包机组和导电棒机组等自动化装置的研制和开发,以实现电解作业的自动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智慧助农 品牌强农》2025粮食单产提升智能化数字化应用推广田间日大会圆满落幕
- 2025京东自营店 GMV 增长难 慧博科技「集客 CRM」四步精准锁客破瓶颈
- 极速全地形、售价5999!爱玛A7Ultra:以极致性能与前瞻设计,引领男性车品类新潮流!
- 邮储银行周颖辉一行到中科智汇工场参观调研
- 登顶全球运动耳机销量No.1,韶音开放声学技术的现象级破圈之路
- 拓邦股份储能消防新品首发:引领储能安全与能效革新新标杆
- Neuron Studio 一站式开发工具,联发科重构AI应用开发全流程
- “云端瞰花”、夜樱观赏、户外露营……消费场景融合焕新 旅游市场平稳有序
- 金善美率山西机器人协会,阿里巴巴取经智能创新之路
- 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低空经济:茌平职校无人机专业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