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光通信行业未来发展态势分析
2016/8/19 11:03:5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一)流量持续增长和新兴应用对带宽需求不断加大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数据从网络上一端传送到另一端,即形成为流量。移动互联,家庭、企业宽带以及未来海量物联将成为主要的流量入口。主要受到消费者连接实体(包括公司、医院、本地机构及其他组织和机关)(一)流量持续增长和新兴应用对带宽需求不断加大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数据从网络上一端传送到另一端,即形成为流量。移动互联,家庭、企业宽带以及未来海量物联将成为主要的流量入口。主要受到消费者连接实体(包括公司、医院、本地机构及其他组织和机关)以及制造业、公用事业和运输业的驱动,预计多达250亿个连网装置将于2020年实现连通。IOT市场的收入有望于2019年增至1.7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的设备市场。
互联网传媒从传统的推送式向交互式社区演进,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作为数据源向网络贡献出数据从而汇聚形成庞大的数据流。而物联网还将以更快的速度制造更多的数据。短期看来,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仍是流量的主要贡献者,物联网终端流量将需稍长时期形成体量。随着网络上的数据从文字,图片等静态数据到声音,视频等动态数据形式,对于接入网速和带宽的需求大幅增加。目前对运营商而言,通过IPTV的视频入口争夺带来的宽带需求是其建设FTTH以及骨干网扩容的重要原因。另外目前的三维实景技术和即将到来的虚拟现实等所需的三维数据形式对接入带宽的要求还将更高。对带宽需求的不断增长必然带来光通信设备的市场繁荣发展。
资料来源:《The Essential Guide to Optics Networks》
(二)宽带中国空间仍巨大:城市提速,农村补贴
“宽带中国”战略所确立的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表明,未来光通信市场空间巨大。以光纤入户指标为例,截至2015年10月,固网宽带FTTH接入约11,000万户,占目前宽带用户的51.8%。宽带总用户约2.1亿户,宽带普及率约40%,“宽带中国”2020年固网宽带普及率达70%,未来空间巨大。
资料来源:Wind
宽带中国2015专项行动有5个主要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城市提速升级与农村普遍服务同步推进。
城市方面,主要是对现有网络的提升改造,而对于固网接入而言由于其规模过于庞大,成本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因素。因此尽管光纤接入在性能方面遥遥领先,但早期包括基于电话双绞线的DSL接入方式,基于有线电视同轴线的HFC接入方式,基于五类双绞线的以太网接入方式和光纤接入等方式在成本制约的情况下均各有市场。随着光通信产业的发展,光纤接入的成本逐步降低,已成为接入网的不二选择。因此可以判断,不久的将来电话双绞线接入系统和有线电视的同轴接入系统将全部被光通信接入系统加速替代。
农村方面,以往由于农村地区收入低,需求不明显,建设维护成本过高导致运营商发展农村网络的障碍,目前我国农村宽带覆盖率尚不足30%。2015年10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力争到2020年实现约5万个未通宽带行政村通宽带、3000多万农村家庭宽带升级,使宽带覆盖98%的行政村,并逐步实现无线宽带覆盖,预计总投入超过1400亿元。这将是全国范围内的全光网络建设的重大驱动因素。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网络中心
(三)三网融合全国范围推广,推动FTTH深入渗透
据2010年国务院印发的《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中,2010-2012年为三网融合的试点阶段,试点城市稳步增加。在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三网融合推广方案》,正式开启广电、电信的混业经营。
《三网融合推广方案》强调的主要任务包括:①在全国范围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②加快宽带网络建设改造和统筹规划;③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监管;④推动数字媒体、IPTV、超高速大容量光传输和组网等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2015年格兰研究发布《中国广电双向网络改造发展白皮书》,研究数据显示,截止到2014年底,我国有线双向网改覆盖用户突破1.1亿户,增长幅度超过20%,覆盖率超过50%;双向网改渗透用户突破3700万户,渗透率16.5%。虽然2014年,有线运营商加大业务推广力度,渗透用户增长加速,但是渗透率依旧较低。此次国务院印发《推广方案》将自上而下加大推广力度。
数据来源:Wind
广电网络融合建设离不开光通信解决方案,这是因为高清视频等多媒体加上网络双向接入对带宽需求大幅提高。对于接入网,目前的解决方案较多,典型的解决方案包括CMTS+,EPON+CMTS,EPON+EOC,EPON+LAN等等,部分住户还可以直接采取FTTH方式接入等。与FTTH类似的是,在各种解决方案中均需要大量的光终端设备和器件模块等。
(四)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自被提出来,自上而下备受关注。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发展的硬件基础,然而我国信息基础设施长期存在:宽带网络、通信基站布局不均;城市整体网速较慢,测速标准不统一;智能化水平与融合度低、安全系数差;城市基础软件落后、升级难度高等问题,制约了智慧城市快速推进。
近两年,随着国家在政策层面大力支持智慧基础设施的建设,国内信息基础设施全面升级。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等工程建设。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电信企业降低网费,在网费明显偏高的城市开展宽带免费提速和降价活动。同时,2013年以来国内科技企业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取得突破,,突破了智慧城市相关硬件的技术瓶颈,部分企业已能够提供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据统计目前已有超过400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计划投资总规模为万亿级别。智慧城市的加速推进为光通信行业开启万亿市场。
数据来源:Wind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我国光通信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 下一篇:我国光通信行业产业链分析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