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国钢铁物流市场现状回顾及未来前景增速预测
2016/10/14 10:44:08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钢铁物流行业是以“钢铁”为载体,以“物流”为运作,以“信息”为核心,集钢材贸易、电子商务、三方物流为一体,客户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涵盖建筑行业、钢铁物流行业是以“钢铁”为载体,以“物流”为运作,以“信息”为核心,集钢材贸易、电子商务、三方物流为一体,客户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涵盖建筑行业、冶金行业、信息产业、现代物流四大行业的交叉行业。具体而言,钢铁物流主要包括钢材(及其原材料)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信息平台和电商商务等环节。
自2001年3月原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对外经贸合作部、民航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我国现代物流行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从2004年的38.4万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13.5万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8.7%,物流业增加值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3.7%,社会物流总费用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3.8%。
国际上一般以全社会的物流总费用占GDP比来评价整个经济体的物流效率,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越低表示该经济体物流效率越高、物流发展水平越发达。
2004年以来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呈缓慢下降趋势。2013年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例为18%,与2004年相比仅下降了0.8个百分点。这一比率高于美国、日本和德国9.5个百分点左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6.5个百分点,反映出我国物流成本偏高、物流效率低的问题依然明显。2014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至16.6%,这是由于我国物流需求规模增速减缓,物流业转型升级加快,物流效率有所提升。不过,有调查显示,全社会物流企业收入增速低于物流费用增速,物流企业普遍盈利能力偏低。
2014年中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0.6万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运输费用5.6万亿元,同比增长6.6%,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2.9%;保管费用3.7万亿元,同比增长7%,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4.9%;管理费用1.3万亿元,同比增长7.9%,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12.2%。与此同时,2014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13.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9%,增幅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全年呈现稳中趋缓的发展态势。
目前,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是其物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参与生产企业的物流外包和供应链管理,重视以信息化、网络化等现代化科技手段为生产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我国第三方物流起步较晚,市场整体规模较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目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欧洲和美国,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比例分别为75%和50%,而我国目前只有20%左右的生产企业和8%左右的商业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而且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较小,行业处于非常分散的状态,而且整体盈利能力不佳。整体上,我国物流行业正处于外包比例开始加大,而且第三方物流在加速开始整合的进程中。
物流行业的产业阶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通常情况,钢铁物流主要是指钢铁的销售物流。具体而言,钢铁物流主要包括钢材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加工、配送、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等环节。如果剔除远洋运输,仅按照国内钢铁物流采用的运输方式来划分,可分为公路、铁路和水路,其中铁路约占38%、水路约占32%、公路约占30%。
钢铁物流流程示意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我国的钢铁物流上游行业主要为各大钢厂,下游行业为钢铁贸易商。
钢铁物流产业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钢铁物流业是物流行业的一个分支,与钢铁行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钢铁行业的产销和流通格局决定了钢铁物流业的发展态势。我国钢铁产业布局不尽合理,行业集中度较低,分销作为主要的销售模式等行业格局,促成了我国钢铁物流行业的发展格局。由于过去很长时间,我国钢铁生产布局主要是紧挨矿山(铁矿、煤矿)建设钢厂,且大部分钢铁企业分布在内陆地区,而我国的钢材消费市场主要积聚于经济发的沿海地区,亦即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区域。钢铁产地和消费市场的不完全匹配造成钢铁物流巨大的运输需求。行业集中度较低,使得供应链中各原材料的运输以及钢材产成品的销售运输难以集中统筹和协调,造成资源的浪费、物流费用的增加。而钢材销售的各种渠道中,直供比例仍偏低,传统的钢材销售是以“层级式”的经销商代理的分销模式为主,钢材到达终端用户的过程过于繁琐,物流成本高、效率低。
中经先略数据中心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钢铁物流行业深度评估与发展前景咨询报告》显示,我国钢铁物流行业的发展态势与钢铁工业的布局及运行态势息息相关,结合我国钢铁产销链条的运作体系,分析可见,目前我国钢铁物流行业,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供需结构不匹配
由于规模效应的要求,单个钢厂的产量很高,且单批销量较大(通常不接受零星订单);而钢材终端用户极其分散,即使是大用户也往往采用小批量、高频率的订货方式以降低库存成本。供需两端的物流批量、物流频率均存在巨大差异,无法直接匹配。
2、资金流需要由钢贸商衔接
上游钢厂要求“先款后货”,终端用户要求“先货后款”。上下游资金流的衔接需要通过钢贸商完成。特别是在近几年钢厂盈利困难、资金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多数钢厂寻找资金实力强大的钢贸商为其“垫资”。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钢贸商需要垫资的客户比例高达85%-90%,垫资现象十分普遍。
3、物流链条分段明显
由于钢铁物流的供需结构不匹配,典型的物流链条明显分为两段:前段从钢厂流向各大钢贸市场(或钢铁物流园区),由钢厂和少数一级钢贸商主导;后段从钢贸市场向终端用户分流,由大量的次级钢贸商主导。通过各级钢贸商的分段服务,上下游的物流和资金流得以顺利衔接,仅有少数大型终端用户可获得钢厂的直销服务。
4、增值服务尚有缺位
现代钢铁物流体系中,仓储、加工配送和运输的链条上,目前的增值服务仍较少,可提供的多数仅为仓储环节中的初级剪切加工(包括对板材、线材进行开卷、整平、定尺、连续剪切等),定制化加工配送的比例仍较低。且随着钢铁电商、物联网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物流环节可提供的匹配的增值服务仍有待发展和完善。
我国8亿多吨的粗钢、11亿多吨的钢材产量及10亿多吨的钢材表观消费量,为钢铁物流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过去十多年的时间,伴随经济的快速增长,粗钢和钢材产量不断创新高,钢材的流通贸易量也不断攀升。
与此相对应,随着钢铁物流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的钢铁物流行业也呈现迅速发展之势,市场规模及增速都表现抢眼。根据冶金科技发展中心测算,我国钢铁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已由2000年的204.72亿元快速上升至2014年的2462.18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9.4%,持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2007-2014年我国钢铁物流行业市场规模(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钢铁物流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近年来,在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很多钢铁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对传统物流模式的改革上,行业物流效率获得提升,钢铁物流费用率有所下降。数据显示,2014年钢企物流费用率调至11%,较2013年下跌0.4%,收紧物流成本的关键在于运输环节费用的控制,而成品油价格涨多降少、海运费、煤、电价格的企高不下、运输车跨区域所产生的费用不可避免等因素环绕,短期内物流成本压低的诉求难以得到正面回应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2008-2014年我国钢铁物流行业费用分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近两年来,由于钢铁产能严重过剩,而经济增速下滑,钢材需求减弱,钢材价格下跌明显,厂商经营困难,钢铁行业盈亏一线挣扎,降低物流成本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
我国钢铁行业物流成本费用率为12.0%,仍然处于较高水平,比调查的全部工业企业高出2.2个百分点。若按调查的钢铁行业物流成本费用率水平推算,钢铁企业吨钢物流费用约为924元。其中,在物流成本构成中,运输成本占58.9%,仓储成本占2.9%,配送及物流加工成本分别占12.6%和7.8%。运输环节是控制物流成本的关键。
我国钢铁物流成本结构分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来看,物流成本费用率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以日本为例,日本钢铁企业物流费用率仅为4.9%,比中国低7.1个百分点。如果达到日本的水平,中国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可节约3117亿元物流成本。中国钢铁物流成本远高于全球钢铁物流的平均成本,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物流发展落后,物流成本高。同时也说明中国钢铁物流发展空间较大,利用现代物流提升中国钢铁产业和钢铁流通业的空间很大。
从国家对物流业的政策来看,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把物流业定位于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将物流业的产业地位提到新的高度,极大地拓展了物流业发展空间。2014年底,为配合《规划》落实,有关部门出台了《促进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按照有目标、能落实、有抓手的原则,涉及五个方面共62项具体任务,都在积极推动落实。2015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实施现代物流重大工程的通知》,要求多措并举推动现代物流发展。
通知明确,到2020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在目前16.6%的基础上再下降1个百分点,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保障和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左右,物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5%左右,第三方物流比重由目前的约60%提高到70%左右。
2015年是落实《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各有关部门积极出台政策,完善行业发展环境,为应急物流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随着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启动,应急物流发展将进一步受到重视。物流企业要抓住政策机遇,坚持创新驱动,谋求升级发展。
目前,我国钢铁物流行业尚处于由粗放式向集约式发展的重要阶段,国内钢铁物流的市场份额存量依然很大。紧跟钢铁行业调整产品结构,不断转型升级发展的步伐,钢铁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离不开兼并重组、转型升级、提高行业集中度,做大做强企业的路子,并通过创新经营模式,由传统物流企业向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变。而在这个过程中,当下较大规模的钢铁物流企业无疑占据着有利的优势,在行业整合的过程中,规模企业将会分享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拥抱互联网,凭借现代物联网技术,开拓“物联网+钢铁物流”的第四方物流等将是钢铁物流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