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国无线充电行业市场前景及发展趋势预测
2016/11/2 10:41:16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是指不通过电导线,利用电磁波感 应原理或是其他交流感应技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用相应的设备来发送和接收产生感应 的交流信号来进行充电的一项技术,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是指不通过电导线,利用电磁波感 应原理或是其他交流感应技术,在发送端和接收端用相应的设备来发送和接收产生感应 的交流信号来进行充电的一项技术,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
早在 19 世纪 30 年代,迈克尔-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即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 势,从而在电线中产生电流。但最早的无线电力传输思想是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 在 19 世纪 90 年代提出的无线电力传输构想和无线输电试验,因而有人称之为无线电 能传输之父。
无线充电基本原理
从具体技术原理及解决方案来说,可分为电磁感应以及电磁波两种方式,其中电磁感应 适合近距离传输,包括电动感应与电场耦合两种方式,电动感应中磁感应与磁共振是最 常见的无线充电方式;远距离传输主要通过电磁波传输实现,包括微波/射频、光/激光 等方式。原理有所不同,传输功率、使用方式、使用距离等有也有明显不同。
无线能量传输技术图谱
无线充电方式对比
随着行业标准逐渐统一和技术路线逐渐成熟,苹果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已率先放量应用无 线充电,亦有三星等品牌开始在旗舰手机上标配接收模块,2017 年苹果有望在高端 iPhone 机型上标配无线充电,将真正引爆市场,同时汽车车载和全车无线充电 应用开始崭露头角,未来家电/物联网应用亦大有可为,市场规模未来 5 年望达近千亿。
无线充电主要驱动力量
1、穿戴式:防水和小型化要求,无线充电更快放量
从目前穿戴式产品设计理念来看,主要作为手机的传感延伸,随身体佩戴,特别是手表 等产品,因为防水防尘和小型化等需求,无线充电的应用更加迫切,放量也更快。
首先是防水防尘要求更高,无线充电方案优势明显,磁吸式方案最佳。智能手表需求往 往达到 IP67,部分已经有了 IP68 水平。防水方案通常采用触点与无线充电的方式,从 目前来看,传统运动手表厂商如 Suunto 与 Garmin 等以及部分消费电子厂商主要采用 触点的方式,不过人体汗液等对金属触点腐蚀,亦很大程度上影响手表等产品的美观。 相较之下,无线充电完全避免生锈等影响,而 Apple Watch 采用磁吸的方案,充电平板 与金属触点充电方式相比尺寸并没有增加太多,是当前最佳方案。
穿戴式产品防水充电方案
无线充电智能手表类产品
预计 2016 年搭载无线充电的穿戴设备在 1540 万部左右,其中 Apple Watch 出货量 1000 万左右,占比最高。预计 2020 年接近 1 亿部出货量,年均增速达到 58%。由于穿戴式设备无线充电发射端与接收端 比例接近 100%,发射端同样保持较快成长的态势。2016 年整体解决方案市场 2.67 亿 美元,到 2020 年实现 13.56 亿美元。
穿戴式无线充电出货量
穿戴式无线充电市场空间测算
2、智能手机:创新方向利好无线充电,苹果将引爆市场
伴随无线充电技术逐步成熟,充电功率逐渐成熟,协议逐渐统一,基于对创新痛点的需 求,携带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数量也越来越多。目前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主要包括三星 与微软,另外 LG 与 HTC 等也都曾有相关产品推出,主要采用 WPC 联盟的 Qi 方案。
支持无线充电智能机情况
苹果对于无线充电的研究一直进行,曾经有多个关于无线充电的专利曝光,其中包括 iPhone、iPad、Mac 等多种产品无线充电方案。甚至包括内置无线充电发射端,实现 设备之间相互充电的专利。而目前 Apple Watch 已经支持无线充电,是目前出货量最大 的穿戴式产品。
苹果无线充电专利
在手机创新支持以及 2017 年 iPhone 带动下,预计无线充电在手机中渗透率快速成长。 2016 年搭载无线充电的手机有望超过 2.06 亿部,智能机中渗透率超过 14%;预计到 2020 年渗透率达到 55%,超过 8.12 亿部。15-20 年年均增速达到 52%。对应接收端 8.32 亿美元成长到 27.04 亿美元,发射端则从 11.0 亿美元成长到 61.8 亿美元。
无线充电手机出货量预计
无线充电市场预计
3、汽车:车载率先应用,整车充电待进一步成熟
据公安交管部门统计,截止 2015 年底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 58.32 万辆,纯电动车保有量已达到 33.2 万辆,而与 之配套的充电站只有 6000 座,充电桩 3.9 万台,汽车和充电设施比例达到 15:1,严重 失调,导致电动汽车发展阻力重重。
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2016 年能源工作指 导意见》,指出 2016 年计划建设充电站 2000 多座,分散式公共充电桩 10 万个,私人 专用充电桩 86 万个,各类充电设施总投资 300 亿元。到 2020 年国内充电站数量将达 到 1.2 万个,充电桩达到 450 万个。未来六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充电直接市场规模有望达 到 1240 亿元。巨大的充电设备投资给整车无线充电市场带来机会。2016 年 4 月,《上 海市鼓励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扶持办法》发布,对无线充电设备的投资给予 30% 财政资金补贴,且暂时不设补贴上线。
目前有线充电桩主要是政府投资建设,建设成本高,维护费用 高,以首都机场 T3 航站楼充电站为例,建造成本 2700 万,目前每年营收不到 50 万, 需要 54 年才能收回成本。而无线充电站灵活分散,无需专门场地、专人维护、专门电 线网络,可以有效降低电动车充电设备的建设成本、使用成本、提升整体经济性。据 IHS Automotive 预测,到 2022 年,将有 10 万辆无线充电汽车被生产出来。目前,宝马、 奥迪、戴姆勒等车企以及高通、西门子等通信公司均已开始研发电动车无线充电技术。
整车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对比
根据研究成果,目前最新的无线充电速 度已经超过了家用有线充电桩,有望在部分场合开始替代家用充电桩,但和特斯拉超级 充电站相比还有一定差距。预计第一辆商用无线充电小汽车有望于 2016 年末问世。
三种充电方式对比
4、智能家居与物联网:分布式电器产品提升无线充电需求
家用电器产品大幅增长,而不直接使用交流电,采用电池供电的产品大量增加,功率较 小的电池供应的产品未来使用前景较为广阔,对于充电提出了新的要求。家电等厂商推 出无线充电的产品,来实践无线充电技术。以海尔为例,积极推出无线充电的产品,包 括台灯,蓝牙音箱,充电器等产品,甚至电饭煲、搅拌机等传统家电类产品,宜家也有 家居类产品推出。
家电、家居类无线充电产品
5、市场空间测算:智能机将带动无线充电爆发增长
根据数据显示,2015 年搭载无线充电的智能机约为 1 亿部,渗透率约为 7%。预计2016 年快速放量实现翻倍增长,达到约 14%的渗透率,出货量达到 2.07 亿部。预计 2020 年实现 8.12 亿部手机出货,实现 55%的渗透率。 搭载无线充电消费电子终端 2016 年实现约 2.40 亿部,2020 年实现 10.07 亿部出货, 年均增速达到 43%。2015 年发射端与接收端匹配率为 35.8%,随着支持无线充电终端 数量的快速放量,发射端与接收端匹配率也将快速提升,预计 2016 年 9833 万部发射 端,到 2020 年 6.66 亿部发射端。预计整车部分 2017 年实现收入 1080 万美元,车载同年实现 3900 万美元收入,物联网规 模依然较小水平。预计整体无线充电 16 年实现收入 22.2 亿美元,2020 年 107.1 亿美元。
无线充电接收端估计
无线充电市场估计
无线充电市场空间测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