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国银行信息化产业行业概况、发展现状与前景发展趋势分析
2016/12/18 10:38:18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1 、软件行业概览21 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促进全社会生产效率提升的强大动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作为信息产业的1 、软件行业概览
21 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及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信息技术已逐渐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促进全社会生产效率提升的强大动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正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基础,我国软件产业近年总体保持了较快发展。根据工信部数据,2005-2015 年,我国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从 0.39 万亿元增长到 4.28 万亿元,复合增长率为 27.07%。
2005 年-2015 年,我国软件行业增速显著高于 GDP 增速,且占 GDP 比重也逐步提升,我国软件行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软件行业占 GDP 比重如下图:
2 、银行信息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1)我国银行业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2015 年报数据,截至 2015 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 4,262 家,同比增长 4.18%;从业人员 380 万人,同比增长 1.06%;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 172.3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7%,负债 160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1%。
在我国银行业稳步增长的同时,行业所面临的环境也在发生巨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金融机构开放程度不断加深
随着改革开放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和中资银行走出国门的状况近年来得到的积极发展。截至 2015 年底,共有 22 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海外 59 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 1,298 家分支机构,其中一级机构 213 家;15 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 37 家外商独资银行(下设分行 306 家)、2 家合资银行(下设分行 4家)和 1 家外商独资财务;26 个国家和地区的 69 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了 114 家分行。46 个国家和地区的 153 家银行在华设立了 174 家代表处。38 家外资法人银行、86家外国银行分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在华外资银行资产总额 2.68 万亿,负债总额 2.33万亿。一方面,鼓励中资银行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走出去",科学实施海外布局能够积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拓展资本补充渠道,增强发展实力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合理引导外资银行本土化发展,对增强金融市场活跃度、提升中国银行业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2)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
自 2012 年以来,我国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15 年 10 月 24 日,央行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稳步推进持续深化。过去,我国银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竞争问题,其收入仍然严重依赖存贷利差,利率市场化改革使融资成本的增加和贷款利息的下降,加剧中国银行业的价格竞争,减少银行的利润,但预期也将鼓励商业银行开发更多市场创新产品及服务,并采取基于风险定价。利率市场化将对银行业产生深远影响,要求银行管理更精细化,倒逼银行加速业务结构调整实现转型。
3)金融创新不断加强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金融逐渐兴起并渗透进金融行业各个领域,以互联网理财产品、第三方支付等为代表的新型互联网金融产品对传统金融行业的业务模式及其盈利能力构成了新的挑战。随着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逐渐被市场和客户所接受,越来越多的银行机构主动利用互联网求变创新,银行业围绕业务发展和创新需求,以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契机,不断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同时也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我国银行业信息化现状
我国银行业信息化起步于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经过 20 多年的建设,基本形成了完善的信息化运作体系,完成了银行业传统业务流程化信息改造,实现了我国商业银行向信息化时代的现代化银行的过渡。主要表现包括:
1)初步实现了数据集中,将生产运行集中到现代化的数据中心,将独立发展的各类业务系统统一到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或全功能银行系统中,将多种服务渠道集成至综合应用前置平台中,构建了新的渠道应用支撑环境,基本形成了以综合业务系统、前置系统为核心的基础技术平台;
2)以集中信贷管理系统、数据仓库技术等的顺利推进和应用为标志,实现了信息技术应用从业务操作层提升到管理决策层,IT 的管理决策支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已成为管理决策的重要手段;
3)实现了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持续金融服务创新,比如,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实时清算网络,充分顺应了移动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大力发展了自助银行、电话银行、客户服务中心、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等新型服务渠道;
4)实现了较为完整的信息安全体系,建立和完善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形成了注重可操作性的完整的安全制度体系,制定了注重信息安全的保障策略,实行了信息安全等级管理,通过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性安全技术措施,构建了安全技术防范的基本体系。
在银行自身业务发展的驱动下,银行业信息化基础建设日趋完善,银行机构开发了大量金融信息和业务处理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银行信息基础设施体系,银行业信息化所起到的作用也从简单的业务支持变为银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之一,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信息化对银行业发展的作用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业务创新及发展的主要源泉因素,信息系统的服务已经涵盖了银行所有核心业务流程。新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出现,往往是金融性质的市场行为同信息技术相互耦合的结果,信息化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和基于知识的量化评价,辅助了决策行为,使金融产品的创新和交易更为简单和高效,从而扩大了金融市场;2)信息技术帮助银行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再造。信息化帮助银行从以客户为角度重新思考和设计现有的业务流程。根据客户类别,将分散在各职能和业务部
门的工作,按照最有利于顾客价值创造的营运流程进行重组,使银行能有效适应市场的要求,从而建立“客户中心型”的流程组织,以期在成本、质量、顾客满意和响应速度等方面有所突破,进而在财务绩效指标与业绩成长方面有优异的表现;3)信息技术拓宽了银行服务渠道。随着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由ATM、POS 等自助设备组成的自助服务渠道和“电话银行”以及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等电子服务渠道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银行服务的限制,延伸了银行的服务,提高了银行服务的能力和效率;4)信息技术促进了银行内控机制的健全化。银行可以根据授信客户信用评级、产品的风险度、担保方式、定价模式等来判断风险级别;可以建立各种分析模型,对信贷业务相关数据进行多维分析,结合金融数据模型,为授信决策提供支持,在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风险管理效率的同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5)信息技术推动银行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服务前台和管理机构的信息能够实时传送到决策部门,实现智能化决策和快速反应,从而大大提高管理效率,扩大管理范围,减少管理层次。同时数据集中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收集完善的客户信息、交易信息及其他各种金融信息并进行数据挖掘,逐步建立以信贷风险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和金融监管系统为代表的决策支持平台,使信息技术的应用从业务操作层提升到管理决策层。
(3)银行业 IT 投资规模
1)行业规模及变动趋势
近年来,在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银行对自身精细化管理、风险控制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满足客户日益增加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成为银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此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加大了对信息化的投资以保持服务效率,银行业 IT 市场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IDC 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银行业整体 IT 投资为 831.1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1.92%。
2015 年,从中国银行业 IT 投资在各类 IT 产品的分布来看,硬件方面的投资占到投资总量的 54.7%,软件和服务方面的投资占银行业 IT 投资总量的 9.1%和 36.2%。
2015 年,从各类银行的投资比例来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投资比例最大,占到银行业总体投资的 45.2%,股份制商业银行的 IT 投资比例为 21.1%,城市商业银行和农商、农合、农信等农村金融机构等的 IT 投资逐步增长,占到银行业总体投资的 29.5%,表明区域性商业银行对 IT 的重视程度正在加强,此外,以外资银行、政策性银行为代表的其他银行机构投资比例达到 4.2%。
(4)银行业 IT 解决方案投资规模
2015 年中国银行业 IT 解决方案市场整体规模为 225.2 亿元,比 2014 年增长 23.5%,预测到 2020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612.1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22.14%。
中国银行业 IT 解决方案市场主要分为业务、渠道、管理和其他四大类,其中业务解决方案包括核心业务、支付业务、中间业务、信贷业务系统等,渠道解决方案包括渠道管理、柜台、银行卡、电话银行/呼叫中心、网络银行、直销银行、自助银行、手机银行等系统,管理解决方案包括资源管理、商业智能/决策支持,风险管理,金融审计和稽核,客户关系管理等系统。
中国银行业 IT 解决方案市场按解决方案类别构成情况如下:
(5)银行信息化发展趋势
目前,银行信息化建设已不是单纯地将手工业务计算机化,而是要将技术变革与制度变革有机结合,建立和完善金融风险机制,在引进信息技术的同时重构业务模式、再造业务流程。总体而言,未来银行信息化的发展将集中体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1)以数据为基础,形成集约化管理模式
数据是银行赖以生存的土壤,为银行业务发展提供了底层建筑与支撑体系。对体量巨大的数据群进行分析处理考验着银行的信息科技基础设施架构能力。大数据的使用,一方面强化了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对客户消费行为模式的分析,为服务创新提供了数据基础,推动了差异化竞争的实现。未来银行信息化建设将着力构建服务决策、面向业务的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跨行业信息资源整合,强化数据的再应用,建立数据驱动的流程管理和决策机制。
2)以支付为核心,发展移动互联业务模式
以移动互联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正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设施,通过移动互联方式塑造未来银行的渠道体系、产品体系、服务体系与商业模式,加快构建移动金融生态圈,进而引领客户消费行为与生活方式。同时,拓展移动金融在各领域的应用,坚持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移动支付领域的模式创新和业务拓展,大力发展移动支付等跨行业业务。
3)以协同为抓手,建立统一的客户体验模式
线上线下渠道协同已成为当前银行业提升差异化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随着移动支付、网络银行以及自助终端设备的普及,差异化的服务渠道推进着银行信息化时代的社会化分工与协同,促进产品服务创新。同时,借助高效的现代经营理念,统筹各业务条线,形成协同的渠道管理模式,能够优化客户体验,提高管理效能。未来,中国金融行业市场总体上将继续保持稳健发展的态势,金融改革的力度将不断增大,金融行业转型步伐加快,面对利率市场化和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传统银行将更加重视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而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和社交媒体为代表的第三平台将在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方面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