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技术及需求分析
2017/1/6 10:31:18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1、政策端 :每年两千亿财政经费保障 ,促进教育公平教育信息化行业享受政策长期利好。自《教育信息化 2011-2020 十年规划》颁布以来,教育信息化已被纳入国家信息化的整体战略中,并与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国务院有关&ldqu1、政策端 :每年两千亿财政经费保障 ,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行业享受政策长期利好。自《教育信息化 2011-2020 十年规划》颁布以来,教育信息化已被纳入国家信息化的整体战略中,并与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国务院有关“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信息惠民、宽带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等重大战略紧密相连。“十二五”期间 “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和“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的政策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得到延续,并进一步确立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为发展方向。判断教育信息化将长期享受政策利好的环境,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需求的深度融合的路径已逐步清晰。
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 、提高教育质量 、 实现全民终身学习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 。 教育信息化 “三通两平台”通过推进全国中小学互联网介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覆盖”建立师生网络学习空间等举措改善网络环境,促进资源共享。在实施过程中,政策中西部、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利用技术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行业政策推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通两平台 ” 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实践目标 , 为教育智能深度融合打下基础 。 “三通两平台”即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搭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在“三通两平台”软硬件建设过程中采取“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建设运营、学校购买服务”的思路,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依托运营商和企业的力量,建设好应用环境,持续改进网络空间服务,打通底层数据,为教育智能深度融合打下基础。
“三通 两平台 ”实施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估算教育信息化 2020 年财政经费超3700 亿元 ,是教育行业发展空间最为确定的细分市场之一 。自 2012 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连续四年超过国内生产总值 4%。据数据,2014 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 29,221 亿元,同比增长 10.6%,占 GDP 比例为4.26%。预计国家未来将持续保障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并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倾斜,保障教育信息化发展需求。估算教育信息化经费在各级政府教育经费中的比例不低于 8%,假设未来 5 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增速 10%,至 2020 年我国教育信息化财政经费投入将达3765 亿元,具有体制内渠道的教育智能企业将从中受益。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持续增长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家财政性 教育经费占 GDP 比重 连续 四 年超 4%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技术端 : 智能教育全方位改变教育场景
技术进步和商业模式创新将在长期拉动教育行业发展。在 2016 年中策略会提出申万教育五力模型,将教育行业驱动因素分为刚需、政策、资本、技术、模式五类。2016 年教育行业整体受到法律管制放松和资本证券证券化驱动,预计未来技术及商业模式深层次提升学习效果,促进线上与线下、体制内与体制外融合。
申万教育五力模型视角下的教育智能行业投资逻辑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教育科技向无界、智能化方向发展:远程教育加速普及,人工智能融入教学过程 。全球范围内教育科技历经了 80-90 年代的教育软件、2000 年代的网校远程授课、2010 年代Wed 2.0 教育社区化和慕课系统等浪潮,初步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远程授课和资源共享。认为未来智能教育的发展将沿着两条路径整合:(1)无界化:现有的线上和移动教育手段将加速普及,打破时空界限的终生学习成为常态,教育与互联网商业模式融合,形成“线上+线下”并行生态;(2)智能化: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智能识别、自适应学习、虚拟仿真等技术将与现有的教学教研手段深度融合,新的硬件终端和软件和应用产品进入课堂和生活。
无界化: 智能教育拓展教学场景 , 移动端渗透是未来发展方向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考试、评估、反馈等场景从线下到线上的信息化融合与升级过程。目前网络音视频资源汇总、线上教学教研平台、师生/家长线上互动等信息化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立“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信息化体系,认为移动互联网环境中,智能移动设备将成为日常教学场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教育将再度经历从 PC 到移动互联网的转型,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程度进一步加强。
未来教育场景向移动端转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智能化 : 以 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据和交互技术持续推动教育革新。智能识别、自适应算法、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技术可以自动调整教学内容和学习进度,匹配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学习经历,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程,同时为教师和管理者提供实时数据汇总反馈。在交互技术方面, VR/AR 虚拟技术应用在教育科技领域,有助提高 STEAM领域学习者的学习实感,优化教学体验。
教育科技的发展引发教育理念的革新 。教育科技的变革和新兴软硬件的引进将从根本上改进前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实践和解决问题的教育模式将取代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
技术进步带动教学手段革新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 、需求端 : 教育信息化多层次推进
不同的地区因其地域、经济等现实因素的不同,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程度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在纵向深入发展层面, 教育信息化地域发展不均衡, 多层次推进将是主要趋势。
中西部省份及农村地区的网络及多媒体硬件覆盖率仍偏低,有紧迫的硬件需求。2014年全国中小学网络多媒体教室平均覆盖率为 39.2%,2016 年 6 月上升至 56.6%。上海、浙江、重庆等省市网络教室覆盖率超 90%,而中西部地区多个省份覆盖率不及四成。截至 2016 年6 月,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比例为 87.5%,带宽在 10M 以上的学校比例为 64.3%。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制定了“基本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与网络教学环境全覆盖”的任务。考虑全国中小学超过 500 万间教室中仍有超过 200 万教室未达到网络覆盖标准,假设每个教室计算机及网络覆盖投入平均在 5 万元以上,中西部省份近网络硬件需求空间就在千亿以上。
2016 年6 月 全国中小学网络多媒体教室覆盖率 56.7%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 年全国 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 87.5%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发达地区及城市中小学未来侧重点在教育信息化的内容应用层面,即信息化技术 与 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京沪苏浙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已经全部接入互联网并拥有多媒体教室,硬件设施方面基本齐备。《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许多学校仍存在“只管建设不顾安全、只管硬件忽视软件、只管数据采集不顾数据维护”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和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发达地区及城市中小学教育未来在利用其已有的硬件设备的基础上,完善相应体制,充分开发利用教育信息化相关内容,将信息化技术与教学过程进一步深度融合将是工作重点。
国家和省市教育管理部门牵头建设区域性教学资源和应用数据共享平台 。2012 年底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现已与 26 个地方平台互联互通,全国学生、教职工、教育机构等管理信息系统和国家级数据中心基本建成。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要求在“十三五”末,要形成覆盖全国、多级分布、互联互通的数字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为学习者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提升教育信息化支撑教育教学的水平;同时,鼓励企业积极提供云端支持、动态更新的适应混合学习、泛在学习等学习方式的新型数字教育资源及服务。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两级建设、五级应用”格局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