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国专车行业市场供需端分析
2017/12/11 13:02:1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国内起步期(2010-2012 ):国内最早的专车平台是成立于 2010 年 5 月的易到用车,效仿Uber 的易到采用 C2C 轻资产的平台模式,与 Uber 不同的是早期易到整合的是汽车租公司的车辆和员工,而 Uber 是整合闲置的出租国内起步期(2010-2012 ):国内最早的专车平台是成立于 2010 年 5 月的易到用车,效仿Uber 的易到采用 C2C 轻资产的平台模式,与 Uber 不同的是早期易到整合的是汽车租公司的车辆和员工,而 Uber 是整合闲置的出租车资源来实现共享。
打车软件风靡(2012-2014 ):2012 年快的、滴滴先后成立,打车软件开始风靡,随后展开了疯狂的补贴大战,彼时两者还未涉足专车市场。而从创立初期就确立以专车为主的易到用车此时依然在默默耕耘相对“小众”的专车市场,并未和滴滴快的形成正面竞争。
专车市场爆发(2014-2015 ):尚未推出专车服务之前,滴滴打车用户数已经过亿。国内专车市场真正开始爆发的时间点为 2014 年 7 月,快的、滴滴相继推出专车业务,与此同时 Uber 亦正式进入中国,各家专车公司通过大量补贴司机与乘客的“烧钱”模式迅速圈住消费群体;2015 年神州专车上线,滴滴快的合并。
市场快速发展(2015- 至今):2016 年滴滴出行收购 Uber 中国,专车市场现有格局开始成形。如今的专车市场可以分为以滴滴为代表的 C2C 模式阵营和以神州为代表的 B2C 模式阵营,前者占据了市场绝大部分的订单份额和流量,而后者则坚持在细分的中高端市场蹚出一条路。
当出租车公司有限增长的车辆无法满足城市快速膨胀的人口与随之而来的打车需求,这块需求就需要通过所谓的“非法”手段进行消化。过去用于填补这块需求缺口的正是所谓“黑车”,即没有任何营运资格非法载客的车辆。但黑车未获得运输管理部门批准,司机未取得合格的职业执照,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乘坐黑车而发生的交通事故、人身安全事故屡有发生。
而当相对具有安全保障、服务较好的专车出现之后,迅速占领了出租车运力所不及的消费市场。 专车的兴起逐渐取代了黑车和商务用车的地位,并抢占了原先出租车、黑车、商务用车的市场份额。
需求端:更好的用户体验+ 更灵活的司机端
(1)技术驱动,响应快速支付便捷:
根据针对上海、北京、成都、青岛四大城市的消费者调查显示,在没有打车软件之前,超过 50%的受访者表示打车等待时间要超过 10 分钟,扬招平均需要等待 12 分钟,而在早晚高峰及特殊天气情况下,平均扬招等待时间更是需要 20 分钟以上。
(2)用户分类精确:
以滴滴快的为例,专车服务区分为“优选型、舒适型、商务型、豪华型”,根据不同档次分配不同的车型与定价,做到有的放矢,后两者主要针对价格相对不敏感的商务人士,前者则服务于普通用户。
(3)服务优质:
滴滴快的拥有专车用户匿名评价体系,专车司机的每次服务都会有用户进行打分和评价,而司机的收入和奖励又与评分挂钩,因此许多专车司机在服务时都非常礼貌,态度热情,服务周到,最重要的是极少拒载。
(4)对司机收取较低,模式扩张迅速:
相比出租车司机每月固定支付的高额押金(即“份子钱”,上海双班车行业均值为 8000 元/月),专车司机所需付出的成本则少得多:按照滴滴快的模式司机只需支付公司运营收入10%-15%的信息服务费,留存余下收益;神州则是公司包揽所有运营收入向司机支付工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