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国建筑行业海外市场深度调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17/12/12 12:48:06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1、“带路”峰会红利释放,央企受益显著,市占率有较大提升空间我国建筑企业海外市占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持续推进,海外订单高增料有较好持续性。根据发布的 2016 年国际承包商 250 强榜单显示:201、“带路”峰会红利释放,央企受益显著,市占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我国建筑企业海外市占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持续推进,海外订单高增料有较好持续性。根据发布的 2016 年国际承包商 250 强榜单显示:2016 年,国际承包商 250 强在海外共实现工程承包收入 5011.4 亿美元,其中,亚洲、欧洲、中东是工程承包收入来源最多的三个区域,建
设需求旺盛。具体来看,我国占全球工程承包收入的 19.3%,分区域看,除非洲市场我国市占率(54.9%)较高外,在亚洲、欧洲、中东地区工程承包收入中占比分别为 25.0%、3.6%、17.2%,较欧美仍有提升空间。而上述区域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高度重叠,工程承包收入来源丰富。我们认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同时凭借丰富的建设经验与良好的项目口碑,我国在这些区域的市占率有望持续提高,支撑企业海外订单的高速增长。
各国海外工程承包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迈入密集催化期,“五通”建设成果明显
“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沿线国家基建需求巨大。2016 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 61 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 8158 份,新签合同额 1260.3 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 51.6%,同比增长 36%。同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完成营业额 7597 亿美元,占同期完成总营业额的 47.7%,同比增长 9.7%。2017 年1-9 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合同额达 967.2 亿美元,同比+29.7%,其中峰会后的 6-9 月新签 582.5 亿美元,成果显著。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合同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成营业额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特点是基础设施落后,有巨大的基建需求。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到 2030 年间,亚洲地区基建需求预计将超过 22.6 万亿美元(不考虑气候变化),年均基建需求超过 1.5 万亿美元,约为上一次预测的两倍(2009 年,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10 年至 2020 年间亚洲年均基建需求约为 0.75 万亿美元)。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万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亚洲关键领域的投资分布(万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五通”建设成果显著,政策性银行与新兴金融机构共解资金难题。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资金融通、贸易相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五个合作重点,“五通”各个环节均以上一个“通”为基础,逐步递进。1)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支持与响应,2013 年以来,我国已和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组织签订了双边文件,为后续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2)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在交通、能源、通信等多个领域上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3)宏观层面上,2016 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贸易总额为 71885.5 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总额的 21.7%,份额相比 2015 年降低 0.4 个百分点,保持相对稳定;2011-2015 年,中国与沿线国家持续保持顺差。
2016-2030 年期间,亚洲地区每年将有约 1.5 万亿美元的基建投资需求,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资金匮乏,金融实力薄弱,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一方面,我国政策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已成为支持“一带一路”项目的主要资金来源。2014-2016 年,进出口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放贷款 4500 亿元,累计支持商务合同金额超过 3600 亿美元。截至 2016 年 6 月底,国开行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支持项目超过 600 个,贷款余额超 1100 亿美元。另一方面,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新兴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地涌现,陆续为“一带一路”沿线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正逐渐成为政策银行之外的重要资金来源。
政策性银行情况
金融机构投资规模中国进出口银行截至 2017 年 7 月,进出口银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项下执行中项目超过 1200 个,分布于 50多个国家,贷款余额超过 6700 亿元;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进出口银行共达成 33 项具体成果,数量占到整个清单的 1/9,居金融机构之首;其中贷款协议 28 项,贷款总金额约 425 亿元,涉及铁路、公路、桥梁、港口、电信等基础设施联通项目 10 个,火电、风电、水电、输变电、卫星、轮胎、采矿、工业园等经贸与产能合作项目 18 个国家开发银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开行累计发放发放“一带一路”业务贷款 740 亿美元;截至 2017 年 6 月底,国开行在“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家贷款余额超过 1100 亿美元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新兴金融机构情况
金融机构目标规模(亿美元)实际规模(亿美元)资金到位比例截至16年已投资规模(亿美元)17 年预计投资规模(亿美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1000919.792%17.330.5丝路基金40010025%4020-30金砖国家开发银行100010010%15.625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一带一路”三部曲,2018 年期待订单业绩共振
自 2013 年 9 月“一带一路”概念提出以来,政策已走过探索阶段和深化阶段,2017年高峰论坛后将走向新阶段。而微观层面企业业绩也表现出与之相符的阶段特征,具体体现在订单增长、合同生效、收入转化三个方面。
“一带一路”提出后走过三个阶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4年:乘政策东风,央企海外订单起步。2014 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分别先后出访 7 次和 5 次,足迹遍布亚洲、欧洲、拉美和大洋洲的 20 余国家,至少为我国企业带来 8500 亿美元订单。“领导人见证下签署的订单”规模大、落地率高、落地周期短,为中资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2014 年建筑企业全行业海外项目高增,订单规模呈现快速增长。其中中工国际 2014年全年新签订单达 32.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51.9%,其中 90%为海外订单;中国电建 2014年全年新签海外订单达 860.4 亿元,同比增长 17.6%,超过国内订单的 11.35%增速。我们认为,一方面是“一带一路”为海外业务提供政策便利;另一方面建筑企业的优质产能可借“一带一路”之机向外输出,为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提供契机。
2015-16 年:合同密集生效,关注项目落地。与国内订单“先施工,后签订”的模式不同,海外订单合同上往往会有特定的生效条件。订单生效时长主要受到项目所在国宏观环境和融资情况的影响,宏观环境转好,政府融资顺利,公司收到工程预付款之后,在手订单将很快转化为业绩。综合来看,2014 年中资建筑企业密集签订的订单在 2015-16 年基本生效落地。另外,海外订单在签订后,搁置项目、修改合同时有发生,仍有不确定性。
我国企业大型海外项目搁置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18 年:海外订单再加速,料将成为订单大年,期待 2018 年起逐步业绩兑现。从订单“签订-生效”周期看,2015-2016 年基本将 2014 年新签订单高峰落地生效。展望 2018年,我们判断在前期项目经验积累,国家进一步政策深化支持下,以及主要企业的示范性项目的品牌效应推动下,海外订单将继续高增。
高峰论坛首次召开,十九大“一带一路”写入党章,政策红利逐步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 2017 年 5 月 14 日至 15 日在北京举行。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3 年多来最高规格的论坛活动,是今年我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对推动国际和地区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有超过 20 位各国领导人与会,亚洲,欧洲,拉美等地区均有代表。论坛议题以“五通”为主线,讨论领域涉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支撑、人文交流等。5 个月后,党的十九大将“一带一路”写入党章,充分体现坚定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决心和信心。随着“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后红利兑现和“十九大”后相关工作自上而下逐步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将进一步加深交流,破除隔阂,增进信任。部分搁置或停工的项目有望重启和激活,未开工的订单也将加快落地节奏。
4、央企市占率不断提升,新周期中显著受益
龙头央企受益明显,市占率进一步提升。2012-2017H1,12 家蓝筹企业海外项目收入市占率从 26.5%提升至 39.9%;其中中国交建等 8 家央企海外项目收入市占率从 24.3%提升至 36%最为显著,中工国际等 4 家海外工程企业收入市占率从 2.3%提升至 3.9%,强者恒强。
因此,我们认为2018 年海外项目拿单竞争将超过2016-17 年,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在 2014-2017 年成功打造品牌,积攒经验、资质较优的龙头央企将在新周期中受益。
海外项目收入市占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浪潮袭来的当下,“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我国维系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纽带,未来将得到持续稳定地推进。结合金融配套政策的完善与落地,企业自主拿单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并有利于加快施工节奏,加速订单向业绩的转化。我们认为:在国际合作进一步深化、金融配套政策逐步落地等因素的共同催化下,海外工程从订单到业绩的转换期有望从以往的 2-3 年进一步缩短,企业将加速实现从订单到业绩的转换,并由订单高增的阶段步入收入高增的收获阶段。综上, 我们认为 2017-18 年将是海外订单大年,2018-19 年则开始逐步兑现业绩增长。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