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国电子行业各细分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2017/12/14 12:47:03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1、OLED:行业趋势明显,供不应求倒逼上游扩产OLED 面板供不应求,国内外厂商持续扩产。相比传统 TFT-LCD 屏幕,OLED 因为可柔性、自发光、轻薄、色域广、对比度高、响应时间快、构造及制程简单等特性逐渐成为新一代成熟的显像技术。1、OLED:行业趋势明显,供不应求倒逼上游扩产
OLED 面板供不应求,国内外厂商持续扩产。相比传统 TFT-LCD 屏幕,OLED 因为可柔性、自发光、轻薄、色域广、对比度高、响应时间快、构造及制程简单等特性逐渐成为新一代成熟的显像技术。自 2010 年首款 OLED 屏幕手机三星 S1 推出以来,2016 年 OLED屏开始进入爆发增长期,截止报告日已经有超过 30 款机型采用 OLED 屏幕。在需求端,根据数据显示,预计 2018/2019/2020 年 AMOLED 面板出货量分别为 5.59/6.64/7.34亿片,OLED 渗透率将分别达约 29.9%/33.9%/36.3%。按此渗透率以及 OLED 面板平均 5.8寸估算,2018/2019/2020 年 OLED 手机面板需求至少约为 716/850/940 万平方米;而在供给端,目前全球共有 OLED 设计产能约为 1156 万平方米/年,但考虑从投产到量产需要较长周期,以及生产良率、上游核心设备供给有限等问题,现有 OLED 面板厂商大多还不具备量产能力,OLED 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目前国内外三星、LGD、京东方、华星光电、国显光电等厂商都在积极扩产,计划建设 OLED 的总投资额合计约 5251 亿元。
OLED 在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情况(单位:百万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至报告日主要 OLED 厂商已投资项目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截至报告日 OLED 厂商在建/计划建设项目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京东方性柔性OLED率先量产,有望打破三星垄断局面。可柔性为 OLED 需求旺盛的重要特性之一,而此前具备柔性 OLED 生产能力的厂商屈指可数,大部分厂商仅能生产刚性OLED。根据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小尺寸 OLED 面板市场,三星市占率高达约 95%,处于高度垄断状态。国内厂商京东方、国显光电、天马等发布公告称将在 2017 年下半年陆续完成柔性 OLED 投产,而其中京东方成都 6 代 AMOLED 全柔性一期生产线日前已率先具备量产能力,领跑国内产线。作为国内面板龙头,京东方早在 2012 年即开始布局 OLED,经过多条产线研发、试产,奠定了 OLED 相关生产技术与量产经验基础,有望打破三星垄断局面。
行业爆发设备先行,前中道设备约国外厂商占领制高点,后道设备国产替代空间约 377亿元。与传统 TFT-LCD 面板相比,OLED 面板设备差异主要集中在前道 Array 设备和中道 Cell 设备,而后道 Module 设备基本一致,但价值量提升了近 2 倍。根据统计,目前计划建设的OLED 厂商总投资额约5251亿元,其中80%左右都将投入设备,按照前中后道投入占比 7:2:1 测算,未来三年前中后道设备市场空间分别达 2941\840\420 亿元。目前前道设备基本被美日韩企业垄断,主要供应商有爱发科、东京电子、AKT 应用材料子公司、尼康、佳能等;中道设备中 OLED 核心设备也被日韩企业垄断,但国内检测设备厂商精测电子已经切入国内产线;后道设备由于技术壁垒相对较低,国内厂商凭借着与国际标准接近的设备水平和较低的价格,同时拥有较快的反应速度和良好的服务,近年来已初具竞争力,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目前模组段设备国产化为20%-30%,包括国内市占率第一的精测电子以及鑫三力(智云股份)、联得装备、集银科技(正业科技)、深科达等厂商预计受益。
2、接口:无线充电/Type C 加速渗透
无线充电:市场持续升温,产业链催化加强
无线充电持续升温,或成高端机型标配。无线充电功能早在 2012 年洛基亚 Lumia810就得以实现,但由于 2012-2015 年智能手机创新点充足,无线充电亦并非刚需,因此一直并未推广。2015 年之后智能手机创新放缓,无线充电基于可以摆脱充电线束缚、弥补续航能力不足缺陷的优势而受到青睐,并在当时出货量占据全球第一的三星推动下开始迎来增长期,苹果公司此前在Apple Watch2、iPhone7/7P上都配置了无线充电功能,此次重量级产品iPhoneX 如预期配置无线充电功能,将进一步促进无线充电的渗透。根据数据显示,2015 年全球无线充电接收器出货量达 1.44 亿台,同比+160%以上;预计 2020/25 年分别达到 10/20 亿台。据预测,全球无线充电市场将从2015年的17亿美元增至2019年110亿美元以上,4年CAGR 约60%,2024 年接近150亿美元。
支持无线充电智能手机梳理(括号内为上市时间)
苹果三星其他iphone x(2017.9)Galaxy S6/S6 edge+(2015.8)洛基亚 Lumia810(2012.11)iphone 8(2017.9)Note5 (2015.9)索尼 Xperia (2012.12)iphone 8 plus(2017.9)GALAXY S7 Edge(2016.02)洛基亚 Lumia930(2014.4)iphone 7(2016.9)Galaxy S7(2016.03)谷歌 Nexus 6(2014.10)iphone 7 plus(2016.9)Galaxy S8/S8+(2017.05)YotaPhone(2015.2)-Galaxy 领世旗舰 8 (2017.8)摩托罗拉 Droid(2015.11)-Galaxy Note8(2017.09)-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3-2025 年全球无线充电设备出货量(单位:百万台)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4-2024 年全球无线充电市场空间(单位:十亿美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无线充电多种技术路径,Qi 标准电磁感应成手机无线充电主流趋势。无线充电技术包括磁场感应、磁场共振、电场耦合、电磁波四种,业内推动的主要是磁场感应与磁场共振两种,目前以 A4WP、PMA 为标准的磁场感应技术主要应用于汽车,以 Qi 为标准的电磁感技术应则主要应用于以手机、手表为主的消费电子终端,未来两大阵营有望朝着整合路径发展,但短时间内由于 A4WP、PMA 技术难度较大,Qi 标准将是消费电子技术主导。
四种无线充电技术对比
方式电磁感应电磁共振电场耦合电磁波原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使用相同共振频率传输利用镭射传输利用电磁波传输距离<10cm1~10m>100m>10m频率125KHz,13.56MHz10MHz125KHz1~10GHz传输功率1W~100KW1k~100KW100KW~1MW>100MW应用手机、手表等汽车、公车RFID、传感器、军事领域手机等标准QiA4WP、PMA无无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外厂商占据芯片、方案设计高位,国内厂商瓜分材料、线圈、模组市场。以 Qi 标准下电磁感应技术为例,实现无线充电包括三个过程:发射端对输入的电流进行降压、整流,发射端电流产生磁场,接收端在产生的磁场下形成电流。发射端由电源管理芯片、振荡器、功率放大器等组成,接收端由充电电池和控制电路组成,物料主要方面包括主控芯片、隔磁片、线圈、PCB、被动器件、电子变压器、结构件等。产业链上具体包含方案设计公司、磁性材料公司、电源管理芯片公司、传输线圈公司、模组厂商等,根据数据显示,产业链上利润占比最大的是芯片厂商、方案设计公司以及磁性材料厂商,传输线圈公司、模组厂商利润占比仅分别约为 14%、6%。目前充电方案设计被国外高通、特拉斯、苹果等厂商垄断,芯片市场则被国外高通、博通、TI、IDT、NXP、MTK 等厂商垄断,国内厂商在磁性材料、发射端和接收端线圈、模组等占据一定市场份额,包括信维通信、立讯精密、欣旺达、硕贝德、东山精密、顺络电子等。其中信维通信已具备方案设计/线圈/模组一体化能力,为三星供应了 NFC/无线充电二合一模组;立讯精密成为 applewatch 无线充电供应商。
无线充电产业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无线充电产业链主要厂商情况
项目厂商方案设计高通、特拉斯、苹果、信维通信无线充电芯片高通、博通、TI、IDT、NXP、MTK无线充电线圈立讯精密、信维通信、硕贝德、顺络电子、东山精密磁性材料横店东磁、天通股份模组信维通信、立讯精密、欣旺达、德赛电池、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无线充电技术发展核心围绕“充电功率+ 充电效率”,接收端现行FPC方案,未来有望。改回线圈方案。接收端线圈模组目前有FPC 和铜线绕线两种方案,现行的FPC方案有更薄、尺寸更小的特性,能够设计为多合一模组,但目前充电效率较低;而铜线绕线方案具有充电功率更高、内阻更小等方面优势,因此充电效率更高。随着未来手机电池容量持续提升,更加复杂的应用耗电速度加快,充电功率提升的需求变得更加强烈。接收端尽管短期内采用FPC 方案,但未来有望朝着绕线方案发展,立讯精密、信维通信有望因此受益。
无线充电接收端方案对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Type C:接口加速整合,未来三年市场空间超千亿
Type C,有望加速整合, 预计未来三年市场空间合计超千亿。Type C 全称 USB Type C,是 USB Type A /B 的升级版本,由于其支持全功能、正反插、双向传输、兼容性强、尺寸小、速度快等特性,在产业巨头推动下逐渐形成产业链,现在被 USB 覆盖的所有领域在未来均可能被 USB-Type-C 取代,智能手机将是 USB Type C 的主要增长力。2017 年带有USBType C接口设备出货量约为5亿部,2019年将达约20亿部,CAGR高达约100%。其中 2019 年 PC 端渗透率将达 80%,手机、平板端渗透率将达 50%。目前市场上 Type C接口根据支持功能的级别价格各有不同,目前消费电子、电脑平板产品的Type C还多是USB2.0 方案,高端 Type C 渗透仍需时日。按照电视、汽车、电脑及外设、手机平板 ASP 分别约为 50、50、35、25 元计算,2017-2019 年 Type C 市场规模分别约 152/348/597 亿元。国内连接器厂商立讯精密、鸿海、正崴等厂商有望受益。
不同级别 Type C 方案价格
USB Type-C 方案功能出厂价(元)入门级普通数据和充电~10USB 2.0+快充普通数据和快充~20USB 3.0/3.1+快充高速数据和超快充~40全功能高速+视频+PD50+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带 Type C 设备出货量(单位:万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Type C 市场规模测算(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Type C 助力快充加速普及,低压快充有望成为主流方案。智能手机的电池容量与耗电需求的矛盾一直是没解决的用户痛点,在电池容量受限的情况下,快充技术逐渐成为刚需。快充系统包括快充标准、快充电源适配器、接口 E-marker 芯片、线缆、手机芯片、电池等多个部分,完善的快充系统需要对各个部分都根据使用标准进行涉及,目前市场上高通、联发科、OPPO、华为等均有自己的快充标准,充电方式则分为高压快充和低压快充两种,由于国产手机出货量在全球所占份额不断增大,并且 HOV 主导的低压快充在同等功率下充电效率更高、发热更少,预期未来有望成为主流快充方案。
主流快充方案一览
快充方案快充方式应用机型充电接口高通 QuickCharge 系列高压快充三星 Galaxy S8 系列、小米 6、vivoXplay6、中兴 Axon 天机 7、LG G6Type 系列/microUSB 系列联发科 PumpExpress 系列高压快充魅族 Pro 6、6Plus 等机型Type 系列/microUSB 系列OPPOVOOC 闪充系列低压快充OPPO R9、R9S 等机型Type-C/microUSB 接口华为 SuperCharge 系列低压快充华为 P10、Mate9 等机型Type-C/microUSB 接口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4、外观件:玻璃引领非金属化趋势
机身后盖非金属趋势如期而至,玻璃、陶瓷成未来方向。我们在去年年度策略报告中讨论了 5G 对手机形态变化的逻辑,再加上无线充电、全面屏的爆发大趋势下,机身后盖非金属的趋势非常明显,今年下半年新推出的小米MIX2、iPhone8/8P、iPhone X以及华为Mate10也都采用非金属材料,再次印证了机身后盖非金属化趋势,已经有多年发展历史并已经在性能上再次优化的玻璃,以及拥有硬度强、颜值高的陶瓷逐渐成为市场青睐方向。
2.5D到3D,玻璃背板/ 盖板市场空间超 550 亿元。从技术来说,2D、2.5D、3D 玻璃主要区别是屏幕弧度,相比 2D 玻璃,采用 2.5D 玻璃的手机屏幕和机身整体视觉效果和手感都更佳,而 3D 玻璃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性能。iPhone X 现阶段采用 2.5D 玻璃背板/盖板,但是此前已有三星 S8 系列率先使用 3D 玻璃背板/盖板,并且得到了市场好评,我们预计玻璃背板/盖板未来将朝着 3D 趋势发展。根据数据显示,按照玻璃盖板/背板渗透率 2017、2018 年分别 0.15(0.2)、0.25(0.4)计算,预计 2018 年手机玻璃盖板/背板市场规模分别达 240.75、321 亿元,合计 561.75 亿元。
曲面盖板/背板带来的市场空间
手机型号20172018E智能手机出货量(亿台)15.4416.05曲面玻璃盖板渗透率0.150.25曲面玻璃盖板均价(元)7060手机曲面玻璃盖板市场规模(亿元)162.12240.75平面/曲面玻璃背板渗透率0.20.4平面/曲面玻璃背板均价(元)6050手机平面/曲面玻璃背板市场规模(亿元)185.28321手机曲面玻璃合计市场规模(亿元)347.4561.75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陶瓷背板成有效补充,市场替代空间广阔。陶瓷后盖美观、耐摔,性能上优于玻璃,但受限于生产成本过高及产能有限,市场上仍然以玻璃为主,陶瓷成为玻璃盖板的重要补充品,亦是手机存量市场的差异化竞争亮点。从小米 MIX 去年率先采用陶瓷后盖开始,小米 6、一加 5、Vivo Xplay 6、小米 MIX2 等新推出的机型仍然选择了陶瓷背板。根据市场最新销售数据,小米 Q2 出货量达 2760 万台,同比增长 102.6%,其中主要增长来自小米 6 的销售,进一步说明陶瓷市场空间不可忽视。按照 2017Q2 全球 37310 万部出货量计算,假设小米出货产品皆为陶瓷机型,则渗透率约为 6.4%。目前陶瓷渗透率限制因素主要为生产良率过低导致成本过高,未来若生产问题得到解决,则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渗透率,市场替代空间广阔。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森鹰窗业亮相零碳建筑大会,共话零碳未来
- 2024中国“AI+”产业与创新发展领袖峰会成功举办,AI觉醒岛引领AI时代风口
- 如何让校园足球“热”起来实现持续发展?多地积极实践交出精彩“答卷”
- 冰雪旅游季开启 多地冰雪旅游项目纷纷上新
- 《善建成长·总台春晚蛇年压岁金》正式发布!12月10日起售!
- 携手中国电信共创新生态,vivo亮相2024数字科技生态大会
- 2024“登场皆为英雄 寻味南昌美食” 南昌美食推广(南昌站)活动成功举办
- 三年技术积淀!iQOO Neo10 Pro用“双芯”实力领跑双芯时代
- 2024年中国夜间旅游总花费预测达1.91万亿元 夜经济“点亮”消费新空间
- 一口醇厚绵滑 茉酸奶新品“醇金奶皮子酸奶”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