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中国专车行业产业链格局分析
2018/1/2 15:33:21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专车新生篇:引产业链重塑,共享 6000 亿+市场空间1、新型交通出行产业链,解决供给瓶颈在传统的短途交通出行产业链中,连接车辆到乘客的服务路径是出租车公司/汽车租赁公司直接向乘客提供运输服务。在专车行业中,服务路径主要有两种:(1)出租车专车新生篇:引产业链重塑,共享 6000 亿+市场空间
1、新型交通出行产业链,解决供给瓶颈
在传统的短途交通出行产业链中,连接车辆到乘客的服务路径是出租车公司/汽车租赁公司直接向乘客提供运输服务。在专车行业中,服务路径主要有两种:
(1)出租车公司/ 汽车租赁公司通过互联网中介提供信息服务和运输服务。
(2) 租赁公司与私人轿车车主签订雇佣合同,自备车辆,通过互联网中介提供信息服务和运输服务。
互联网公司作为信息中介:在产业链中不仅承担了连接司机与乘客的普通中介职能,还通过服务模式、数据计算系统、信用评价体系、信用支付手段改变了城市短途交通出行传统环节中的进入主体、服务方式、服务管理、支付手段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这是互联网技术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
当前的专车产业链格局相对稳定:上游的车辆制造业、石化业和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利益格局稳定,互联网信息中介的变化打破此前中游城市出租客运业一家独大的业态而形成专车、出租并驾齐驱的出行格局,下游乘客的用车习惯由于中游引入专车的变化而形成新的消费习惯。
专车的横空出世最大的贡献是引入了新运力:相比于全国出租车公司合计 140 万辆的车辆运力,如果算上全国汽车 1.66 亿保有量,即使只有 10%的私家车加入到共享专车的队伍中,理论上也即刻提高了十倍的运力。可以说,专车的出现,通过引入新运力,从供给端解决了运力瓶颈、改善了出行体验,脱离了政府对出租车牌照的限制、将共享经济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2. 潜在市场广阔,共享 6000 亿+市场空间
根据报告,2015 年中国整体出行规模约为 28.12 亿次/天,除步行和公共交通以外的出行结构占 36%,包括 私家车、出租车、专车、黑车、个人租赁和公司租赁,这些是专车已有以及未来潜在的市场需求。
我们认为未来专车对上述私家车、出租车、黑车、个人租赁和公司租赁五种出行方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 替换需求及升级需求。
替换需求:
(1)乘客对工作日高峰期打不到出租车的痛点(出租车);
(2)限号导致私家车无法使用,限牌带来的购车意愿下降(私家车);
(3)公车改革,政府及国企事业单位选择专车,公司账号统筹管理交通费用及节省成本,
替代部分企业长租车需求(公司租赁);
(4)改长租赁车为短途多趟专车,节省成本以及可不必自行驾驶(个人租赁);
(5)专车在乘车服务、环境、安全性上更胜一筹(黑车/非专车类网约车)。
升级需求:
(1)对现有出租车服务态度、乘坐环境要求升级(出租车);
(2)交通堵塞、出行目的地停车难以及酒宴、特殊人员接待等场景下的升级需求(私家车);
(3)公车品质不足以胜任现有接待任务而需要升级(公司租赁);
(4)朋友家人集体出行统一包车,外出旅游/婚宴临时包车(个人租赁);
(5)受私家车挂靠合规性的政策及补贴取消影响,未来快车供应量将锐减,现有高端用户
需求将部分转回专车(黑车/非专车类网约车)。
专车对其他出行方式的替代效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定量来看,目前中国整体出行结构中,步行/自行车/电动车占比 33.0%,公共交通占比31.2%,除上述方式以外的出行占比 35.8%,其中包括私家车 26.8%、出租车 8%、专车 0.3%、黑车 0.1%、个人租赁 0.1%、公司租赁 0.1%。我们认为随着上述专车方式的进一步普及,将替代原有的部分交通方式,专车的占比将有望显著提高整体达到3%。
实际专车出行结构与理论专车出行结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下面我们来预测未来(2020 年)我国专车市场规模,首先有以下 2 个假设:
(1)2020 年我国整体出行次数达 30 亿次/天(增长率 6.7%,年化平均增长率 1.6%);
(2)未来专车能够替代私家车 3%市场份额,出租车 20%市场份额,黑车 70%市场份额、个人租赁 10%市场份额,公司租赁 30%市场份额。
专车可替换的出行需求结构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预计 2020 年,我国每日专车出行次数将增长至约 0.88 亿次/天,保守估计按照均单金额20 元计算出 2020 年我国专车市场规模达到为 6425.46 亿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