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T中国“芯” 一汽奔腾T77 PRO实力不俗
2020/5/4 17:49:41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买SUV要选国产车,国产SUV一定要看一汽奔腾T77 PRO ,专属中国人设计的人车交互系统让行车更轻松安全,换“芯”的1.5T发动机更是让驾乘中的体验大大提升,独立的美学元素将极简主义美学在车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买SUV要选国产车,国产SUV一定要看一汽奔腾T77 PRO ,专属中国人设计的人车交互系统让行车更轻松安全,换“芯”的1.5T发动机更是让驾乘中的体验大大提升,独立的美学元素将极简主义美学在车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综合实力超越同级,最强“中国芯”实至名归
双积分政策和严苛的国六标准推出后,国内有许多主机厂直呼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一汽奔腾却加强自主研发,将发动机技术再次升级,并正式迈入“动力 3.0 时代”。此前,搭载于奔腾T77的1.2T发动机是“中国心”2018年度十佳发动机之一。而现在,以十佳标准打造的全新发动机——1.5T涡轮增压发动机是一汽奔腾基于第三代智擎魔方科技,打造的面向下一代排放、油耗法规标准的全新动力平台。1.2T已经在市场中得到技术认可,站在此高标准之上,技术获得进一步提高升华,1.5T发动机找到了整车动力性与经济性的最佳平衡点,保证动力的同时更节油,综合实力已在哈弗H6、广汽传祺GS4、荣威RX5等同级车型之上,在众多”中国芯“中脱颖而出。
“米勒循环”加持,燃油经济性碾压合资
更低的油耗和排放都要归功于一汽奔腾的发动机技术,也让这台发动机有实力PK合资品牌。众所周知,动力与节油是一个矛盾体,奔腾T77 Pro搭载的1.5T涡轮增压发动机CA4GB15TD-30,既保证动力,又提高了燃油经济性,也能有效降低用车成本。拥有如此优秀的品质得益于该发动机采用了先进的米勒循环技术,项技术是目前人类最前沿的发动机科技之一,传统的大部分发动机工作的时候都是压缩多少,膨胀多少。相当于做买卖平进平出,没有利润。而米勒循环则有效地解决了盈利的问题,通过控制气门早关,来实现膨胀比大于压缩比,废气的利用率再次提升,进而让燃烧过程效率更高,奔腾T77 PRO搭载的1.5T发动机就是利用这项技术将压缩比提高至11.5,以此来实现省油的目的。
不光拥有提高压缩比的能力,米勒循环技术将发动机活塞转动做功,热能转化成动能,让该发动机的热效率增长至39%。目前大部分汽车发动机的热效率在28%~33%之间,显然热效率越高,燃油经济性就越出色,奔腾T77 Pro搭载的1.5T发动机即便是与合资车企研发的发动机相比,其节油实力也不惶多让。拿奔腾T77 Pro这台39%热效率的发动机算一笔帐,咱们用一台33%热效率发动机,百公里平均油耗7升,一年行驶15000公里的汽车来做参照,升级为39%热效率发动机后,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可以提升15%~20%,一年至少能省下200升汽油,最重要的是排放满足严苛的国六b法规要求,也是为全球的环保大业做出了明显的贡献。
自主研发崛起,奔腾刷新国产车新高度
得发动机者得天下。如果说发动机是汽车前进的动力源泉,那么以发动机为核心的自主研发能力是消费者衡量自主品牌的一个基础标准。作为自主品牌不断突破创新的代表企业,一汽奔腾始终坚持“产品向上”,不断突破发动机技术壁垒,尤其是在消费者最为看重的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方面所展现出来的研发姿态依旧保持不变。
一汽奔腾T77上市之初便获得不错评价,如今 PRO版本更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人车交互体验,沿袭上一代极简主义美学外观,内饰的设计也更具科技感,1.5T发动机的轰鸣声更是在动力上给了整车驾乘的新体验、在技术上也是给了自主品牌与国人信心!快来体验一下奔腾T77 PRO的实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
- 《智慧助农 品牌强农》2025粮食单产提升智能化数字化应用推广田间日大会圆满落幕
- 2025京东自营店 GMV 增长难 慧博科技「集客 CRM」四步精准锁客破瓶颈
- 极速全地形、售价5999!爱玛A7Ultra:以极致性能与前瞻设计,引领男性车品类新潮流!
- 邮储银行周颖辉一行到中科智汇工场参观调研
- Neuron Studio 一站式开发工具,联发科重构AI应用开发全流程
- 拓邦股份储能消防新品首发:引领储能安全与能效革新新标杆
- 登顶全球运动耳机销量No.1,韶音开放声学技术的现象级破圈之路
- “云端瞰花”、夜樱观赏、户外露营……消费场景融合焕新 旅游市场平稳有序
- 金善美率山西机器人协会,阿里巴巴取经智能创新之路
- 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低空经济:茌平职校无人机专业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