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纪明德“传承·创新·发展——科学史与基础教育的融合”线上公益论坛即将开播
2020/6/2 16:09:56 来源:中华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由世纪明德主办的“传承·创新·发展——科学史与基础教育的融合”线上公益论坛即将于6月12日开播。由世纪明德主办的“传承·创新·发展——科学史与基础教育的融合”线上公益论坛即将于6月12日开播。本次论坛将邀请行业权威专家、知名学者共同剖析核心素养视角下科学史与基础教育融合的机遇与挑战,助力各级教育管理者、中小学校长、教研人员、校外科学素养教育工作者以及科技馆博物馆等从业人员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汲取教育智慧,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科学史对科学素养的培育作用有多大
科学史的教育究竟能为学生带来什么?中国的科技史界过去半个多世纪,主要关注中国古代科技史,研究方法基本上是以现代科学的分科模式为框架,而且对西方科技史研究很少,因此,国内在教授科学通识方面缺乏学术基础,这与国际上科学史学科为通识教育而生是不同的。
如今,在推动通识教育的背景下,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开始把科学史课程列入通选课程目录中。国内的一部分高中、初中甚至小学,也开始逐渐意识到科学史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愿意尝试在教学中开设科学史课程。值得肯定的是,科学史教育是科学素养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过程中,建构性认知过程的重要培育方式。对培养未来具备有能力洞察研究领域发展规律,有能力引领研究领域理论思潮,有能力带领研究领域实践创新的新一代科学家,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科学史与基础教育的融合对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要意义
科学史在基础教育中自有其重要地位,美国自1989年出版的《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中表明,一些科学研究为人类文化遗产做出过卓越贡献,并出具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详细报告,该报告为改进科学教育大纲、教学、专业发展、评估和学生学习各个方面提供了统一的、目标清晰、明确的发展标准。国内环境下,基础教育渗透科学史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和教学相关的科学史内容,将科学的运作方式传递给学生,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前人的智慧能力、思维轨迹、认识路线、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索的艰辛。
2016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16—2020年)》明确提出,“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增强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科技教育水平大幅提升”。
群「星」闪耀,一场专属教育者的“璀璨之夜”
为帮助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认识科学史,了解科学史与基础教育融合的大趋势对教育变革带来的影响,世纪明德主办的“传承·创新·发展——科学史与基础教育的融合”线上公益论坛由世纪明德董事长、总裁陈自富开篇主持,邀请到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科学史博士白欣,科技史博士、管理学博士后、天津大学大学文化与校史研究所教师、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研究员陈印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科学史博士郭园园,河南教育报刊社图书教材分社副总编辑、科学史博士宋金榜,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深度解读基础教育建设中,科学史的教育内容研究及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素质教育发展要求,助力各级教育管理者、中小学校长、教研人员、校外科学素养教育工作者以及科技馆博物馆等从业人员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汲取教育智慧,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据了解,本次线上公益论坛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将于6月12日晚19:00在世纪明德“明德e学堂”小鹅通平台开播,目前在线报名已展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