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度小满金融CEO朱光:回归风险管理本质 夯实“科技赋能”基础
2020/7/13 16:55:01 来源:凤凰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新冠疫情加速了世界格局的演变,冲击了全社会生活、经济秩序,同时推动着各经济体的重构和进化: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协作模式发生了改变,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全面提速。新冠疫情加速了世界格局的演变,冲击了全社会生活、经济秩序,同时推动着各经济体的重构和进化: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和协作模式发生了改变,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全面提速。度小满金融CEO朱光在《北大金融评论》上发表了署名文章,并表示,疫情凸显了金融科技不可估量的价值。一方面,作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科技能够基于风险管理本质,推动产品及服务变革,助力金融行业向“全流程线上化”快速演进;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将加速金融行业服务下沉,承担起助力小微的“稳定器”和“加速器”职能,携手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输血,持续与经济体中的各个基本单元加速融合,为拉动内需、激活经济助力。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疫情期间线上金融服务的迫切性需求增加,对于线上化金融场景从“被动需要”变为“主动拥抱”。如中老龄群体向线上化转移趋势明显,不仅需要基础的应用设计,而且需要远程面签、远程开卡、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交互式的智能化服务。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线下展业受到限制,也需要主动拥抱金融科技:一方面,大量金融服务需求,从线下迁移到线上,如信贷、理财、保险等个人业务线上化提速;另一方面,金融业务的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刚需,让更多金融机构充分意识到线上业务和全线上化流程的潜力。
朱光表示,这次疫情让金融机构更加重视金融科技的应用,让想做没做、做了没做好的金融机构加速拥抱金融科技,加大力度开发和使用金融科技能力,金融服务从“半线上化”向“全线上化”过渡。
具体业务上,包括非接触式服务中的人脸识别、电子签章、电子合同、远程面签、远程开户等;客户经营方面的客户识别、定位、营销、服务;风控方面,线下风控方式得以改变,线上风控的策略也需要运用大数据风控、人工智能技术、联合建模等全面的风险管理手段,这些都需要金融科技的加持。
朱光认为,线上化的服务模式转型,改变了长期以来金融机构与用户交互的方式,也对风控技术有了新的挑战,这为金融与技术的融合提供了本质层面的需求。
风险的稳定性是金融企业展开一切经营活动的基础。所有运营决策都是在风险稳定的基础上做的。任何金融企业都会面临像疫情这样的宏观风险,但比拼的是危机到来时,谁的资产稳定性好、谁的风险波动小。
2019年年初,度小满金融预判部分金融机构的风险在抬头,收紧了风控策略,对“多头共债”容忍度降到冰点,不留风险敞口。根据上市银行披露的2019年年报显示,多家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不良率显现上升趋势,这其中,共债风险就是其不良率上升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部分客群存在超前消费、“以贷养贷”、“多头借贷”等问题,若银行未能及时发现此类高风险客户,容易受到共债风险波及。可以通过多头预警指标快速侦测到这一异常风险点,并通过大数据迅速描绘出人群画像特征,随即调整相关客群的准入规则与额度策略;同时在产品上以循环产品为主,逐渐减少长分期产品这类长周期、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大的产品比重。
这些举措让度小满金融确保了业务在疫情间的稳健性,继而有能力为面临“断粮”危机的小微企业、有返贫风险的农户、展业受阻的金融机构提供支持。
除了技术能力外,稳定的要素还建立在对客户的深度洞察的基础上。这次疫情给了金融行业难得的机会,恰好能看清楚用户中哪些是具有稳定风险表现的客群。金融机构可以不断探索加深用户洞察的路径,分客群精细化运营,从而大幅提升风险稳定性。
朱光表示,在“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来袭时,获客与前置化的“风控”是核心与基础,带“风控能力的获客”一定更受欢迎。所谓“带风控能力的获客”,要基于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全链路金融科技布局,包括信用风险管理、操作性风险管理和宏观风险预警等。
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让风险管理贯穿获客、准入、贷中管理、贷后管理等全业务流程。例如,在获客方面,可以通过技术识别有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优质客户;贷中管理方面,实时监测客户状态变化,调整风险敞口;贷后管理上,基于风险预测进行差异化的贷后管理。
在宏观风险预警方面,可以针对不同的行业、区域进行监控,并针对多头共债风险进行预警。同时,推动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深入到业务流程重要环节,如信审、客服、催收等,降低合作伙伴操作性风险。
对金融科技企业来说,只有基于自身的真实业务场景,不断让智能信贷体系与业务实践发生碰撞,才谈得上输出赋能金融机构,指数级放大自身价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