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经济“强势回归”激发我国消费潜力
2020/10/26 16:37:16 来源:新华财经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数据显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我国各地夜经济正“强势回归”,商旅文深度融合,年轻人消费更具活力。夜经济“亮起来”进一步激发我国消费潜力。我国夜间消费市场“强势回归”促数据显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我国各地夜经济正“强势回归”,商旅文深度融合,年轻人消费更具活力。夜经济“亮起来”进一步激发我国消费潜力。
我国夜间消费市场“强势回归”促消费增长
中国旅游研究院在日前举办的“2020中国夜间经济论坛”上发布《2020中国夜间经济发展报告》称,大数据调研表明,超八成的受访者表示夜游意愿强烈。根据不同出行距离的夜间游客量监测,细分市场回暖加速,都市、近郊、省内夜游热度高。夜间旅游市场复苏快于本地夜生活,2020年国庆期间游客夜间消费金额和笔数占比均高于全国居民水平。
报告称,各地夜经济供给可谓“全面开花”。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夜间开放率为11.6%,其中六成是一级博物馆。传统景区、文化场馆相继推出夜游,全国AAAAA级景区夜间开放率22.8%,AAAA级景区夜间开放率20.4%。社区电影、公园夜游、街区夜市、商圈时长延展丰富。夜跑、夜市、广场舞、剧场、开放麦、相声、音乐节、杂技等可体验参与的夜间活动越来越多。受访者普遍认为2020年夜间生活氛围较去年有提升。
市场主体也在不断创新。夜游项目品类增多、夜间休闲消费场所增多和数字科技运用广泛是游客感知的主要关键词。潮流夜市、文创集市、微演艺、行浸式夜游正在成为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力因子”。
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张国华认为,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夜间经济提振了市场信心,促进了消费回补和全面释放,为上海消费市场在全国率先复苏并实现较快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文化赋能、科技“加持”、年轻消费崛起
业界分析,我国夜经济发展,呈现文化赋能、科技“加持”、年轻消费崛起等特点。
中国旅游研究院大数据调研显示,城市夜生活体验成为游客目的地夜游首选;演出、文化场馆、文化集市被认为是最有吸引力的夜间文化场景;文化艺术场馆、电影院/剧场、夜市/集市被认为是最有吸引力的夜间消费场景。2020年8月景区夜间游客量是1月份的1.76倍;8月夜市游客量是1月的1.91倍;5月商圈夜间游客量首次超过1月;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表示夜间文化需求、休闲需求、消费需求基本可以得到满足。国内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深受居民和游客欢迎的夜间文旅项目。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介绍,在智慧旅游的时代,“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现实,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取代传统的山水人文资源,而成为当代旅游发展的全新动能。日益增长的旅游市场为科技应用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场景,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商业动能。
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分析,数字技术重构夜间经济供给侧、需求侧和供应链,重塑产业发展新格局。从供给侧看,数字技术促成概念导入到产品革新的转变,创造新的消费场景和生活方式。从需求侧看,数字技术识别夜间消费需求,拓展市场边界,完成了识别存量、释放潜在和引领未来。从供应链看,构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供应链体系,让信息服务回归需求本质。最终实现供需两端的动态匹配、智能分发和直达用户。
《2020年上海夜间经济发展报告》称,在上海,夜间花钱的主力是90后。30岁至40岁年龄段的夜间消费人数占比最高,达到43.9%;其次是20岁至30岁,占比43.2%。且20岁至30岁的用户对夜间消费金额的贡献度最大,达到46%,高出30岁至40岁年龄段用户4.2个百分点。相对来说,“90后”支付意愿更强,客单价更高。
业内人士分析,近年来,夜间旅游的概念导入和夜间经济的外延拓展,成功引导了相当数量的社会投资和市场主体进入旅游领域,产生了显而易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业科技、名家汇、豪尔赛等城市照明企业开始从面向G端的工程公司,战略转型为面向B端和C端的文化企业和旅游集团。美团、阿里、京东等数字经济领军企业,以及华为、大疆、科大讯飞等高科技公司,都在广泛介入夜间文化活动和旅游消费。横店影视城发展夜间旅游演艺等项目,客流明显增加。宋城、华侨城、华强方特、海昌等大型主题公园,以及洛宝贝亲子乐园、爱摩星球动物乐园、乐高乐园和杜莎夫人等室内娱乐品牌的夜间项目,已形成品牌效应,成为各地争抢的对象。
“白天有得看,夜晚有得玩”
已有不少城市为促进夜经济做出探索。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截止2020年10月1日我国共出台夜间经济高度相关政策共计197项,其中以夜间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共82项。2020年前三季度出台夜间经济高度相关政策数量和出台主体数量都是2019年全年的近4倍。
业界认为,面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旅游发展新形势和广大游客新需求,如何让游客和观众在时间上错峰、空间上减量,白天有得看,夜晚有得玩,进而有效提升夜间生活的品质体验,是文化和旅游行业必须回答的现实课题。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信康认为,做好夜间经济这篇文章,不仅只是简单的购物,更应是商业、旅游、文化三者的结合,精神和物质两手都要抓、都要硬。
戴斌分析称,发展夜间经济要着眼于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旅游业要把意识形态、文化建设和文化自信贯彻到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业培育、游客教育与文明旅游、旅游市场监管等各环节中,不断增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我们要用好科技、文化、资本等新动能,延伸文化产业链,完善旅游产业集群。积极引导旅游、休闲、科技、工程企业和文化艺术团体投入到夜间旅游工作中来,扎实培育生活场景和消费业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