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发展彰显中国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和担当
2020/12/15 17:29:51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编者按: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十三五”圆满收官在即,壮阔“十四五”即将启航。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面对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国将如何继续乘风破浪、坚毅前行,事关14亿中国人民,也同样牵动着世界目光。央视网年终特别策划《奋进“十四五”·深解“关键词”》,以小见大,读懂中国经济发展大局观。林伯强:绿色发展彰显中国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和担当
——奋进“十四五”·深解“关键词”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绿色是题中应有之义。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等被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专家介绍】
林伯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国际期刊Energy Economics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经济、能源政策和技术经济。
央视网记者:我国在今年提出要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您如何看待这样一个目标的设定?
林伯强:可持续绿色发展和降低碳排放已成为全球共识。随着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和人口持续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持续上升的碳排放对全球气候造成了严重后果,只有改变传统的粗放发展模式,走绿色发展道路,才能够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零碳目标是潮流所向,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
央视网记者:后疫情时代我国提出继续坚持“绿色发展”,有何深意?
林伯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特别是后疫情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我国坚持“绿色发展”,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彰显中国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和担当,显示了我国实现“碳中和”承诺的积极态度。在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在寻求全世界人类的共同利益。
央视网记者:我国坚持“绿色发展”会给世界带来什么?
林伯强: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开辟了生态文明建设新道路。就中国而言,政府和企业在制度、技术、经济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一带一路”倡议等其他国际合作中逐渐彰显出绿色领导力,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独特借鉴样板。
央视网记者:“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如何平衡?
林伯强:绿色发展并不是仅仅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而忽视发展,而是既要绿色也要发展,是一种健康、和谐、造福当代利及子孙的发展,这本身就是高质量发展。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摆脱对传统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是我们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关口,必须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而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和转换发展动能的必然选择。
央视网记者:推动绿色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和转换发展动能需要哪些保障?
林伯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快速推进,对政治、经济、生态等维度的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支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保障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行和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同时与我国2060年“碳中和”目标相契合。肯定地说,政府的制度设计及政策导向对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央视网记者: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推进能源革命。这是否有路径可遵循?
林伯强:能源革命,是指在能源领域进行较大的改革,侧重发展清洁能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面临着能源需求压力巨大、能源供给制约较多、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损害严重、能源技术需要创新等挑战。推进能源革命,需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能源体系,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以应对“碳中和”目标下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央视网记者:生态环保任重道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新时期,我国该如何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循环体系?
林伯强: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供稳定完善的制度和政策环境,提升绿色政策执行能力。供给方面,要寻求多元化的供应,同时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消费方面,要改变粗放的发展模式,抑制不合理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当然,我们还要加大能源技术研发力度,鼓励绿色创新。运用绿色低碳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高耗能产业,淘汰低端落后产能,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稳步发展风、光、水电等可再生能源,逐步转化能源结构,在愈加严峻的能源要素约束下,提高能源效率。最后,还应加强绿色文化宣传,推进全社会生态文明观和绿色价值观的形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