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价大幅攀升背后的影响与思考
2021/3/5 13:36:18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今年以来,尤其是农历新年过后,铜价走出了大幅攀升的行情,截至2月25日,伦铜开盘9450美元/吨,最高9617美元/吨,最低9315美元/吨,收于9355美元/吨,较春节前今年以来,尤其是农历新年过后,铜价走出了大幅攀升的行情,截至2月25日,伦铜开盘9450美元/吨,最高9617美元/吨,最低9315美元/吨,收于9355美元/吨,较春节前的收盘价8275.5美元/吨上涨1000多美元/吨,创2012年以来的新高,距2011年历史最高10190美元/吨仅一步之遥。
一时间,有关铜价的热烈讨论纷至沓来。本轮铜价涨势如虹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价格背后,对我国经济建设和铜产业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影响之下,又该如何增强我国以铜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定价权和价格影响力?带着这些问题,中国有色金属报记者对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铜业分会秘书长段绍甫进行了专访。
中国有色金属报:推动本轮铜价快速上涨的因素有哪些?
铜业分会:对于本轮铜价上涨的背后逻辑,各分析机构几乎一致地给出了标准答案,即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加速复苏,“碳中和”以及新能源领域对铜消费带来的利好,低库存下的短缺和高流动性下的通胀,以及铜矿产量恢复缓慢和需求增加短期错位带来的基本面支撑。
从宏观上看,国内方面,我国经济一枝独秀,经济指标继续向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GDP总量达1015986亿元,较前一年增长2.3%。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又跃上一个新的大台阶。国际方面,全球新冠肺炎感染新增人数逐渐减少,各国疫苗的开发和加速推广,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正在提升。从流动性上看,全球货币政策宽松趋势不变,美国1.9万亿美元的疫情纾困计划可能会继续助力流动性的持续,美元低位震荡运行对铜价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从生产消费端看,供应紧张局面仍在延续。世界金属统计局(WBMS)2月17日公布的铜全年初步数据表明,2020年1~12月,全球矿山铜产量为2079万吨,较2019年相比持平;全球精炼铜产量为2394万吨,较2019年同期增长2%,全球需求量为2533万吨,同比增长6.1%。预计2020年全球铜市场供应短缺139.1万吨,较2019年缺口扩大了近100万吨。从库存看,截至2021年1月底,全球主要金属交易所(LME、COMEX、SHFE)的铜库存总量为20.76吨,较去年同期减少43.58吨(-17%)。
中国有色金属报:铜价的快速上涨引发了多方热议,对于当前市场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有何看法?
铜业分会:虽然本轮铜价上涨有基本面的支撑,但在全球货币超发、流动性异常充裕下,铜的金融属性得到强化,价格的上涨速度和上涨幅度明显透支。预计未来价格波动加大,企业经营决策风险随之进一步增加。
从短期来看,供需基本面仍在向利好方向发展。目前,海外正处于复工复产的初期阶段,海外铜需求还将进一步回升。而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正加速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特别是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注重需求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内容,是依据近年来市场需求变化提出的一种新的观点和思路,势必会对未来的经济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中长期看,目前,市场对铜新领域的需求估算过于乐观,对新能源汽车、“碳中和”“新基建”等领域的需求测算,是基于一系列假设条件做出来的,可能会存在较大偏差。此外,一些测算并没有考虑到传统领域铜消费的减少。
随着铜价格的大幅攀升,铜矿山利润暴增,或将进一步刺激矿山产能的释放。从近期BHP(必和必拓)公布的2021上半财年业绩公报(截至2020年12月31日)来看,由于铁矿和铜价格的上涨,集团当期经营业绩表现强劲,经营利润为98亿美元,增长17%。当期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147亿美元,利润率达到59%。其中,BHP旗下的西澳铁矿(WAIO)的产量和埃斯康迪达(Escondida)铜矿选矿厂的生产双双创下历史纪录。因此,在全球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的情况下,高铜价会进一步刺激矿山投资开发的积极性。
中国有色金属报:铜价的大幅攀升,对我国经济建设和铜工业发展有哪些影响?
铜业分会: 首先,铜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攀升,导致我国经济增长的代价不断增加。众所周知,铜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是支撑各行各业正常运转的基础保障,更是支撑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产业。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市场,2020年,我国精炼铜消费总量已接近全球总量的60%,较2019年增加近8个百分点。但由于资源先天不足,导致需要每年大量进口铜矿和铜金属。据海关总署统计,2020年,我国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889.4亿美元,同比增长9.1%,其中进口额826.8亿美元,同比增长10.7%;出口额62.6亿美元,同比下降7.7%,贸易逆差达764.2亿美元。进口方面,2020年,我国累计进口铜精矿实物量2176.5万吨,约折金属量550万吨;进口粗铜(阳极铜)103.0万吨;进口精炼铜467万吨;进口废铜实物量94.4万吨,约折金属量70万吨。综上,合计进口铜金属量高达1190万吨,铜原料对外依存度达74%。即使按照今年1月份LME平均7970美元/吨价格粗略估算,我国全年约需要多支付200多亿美元的外汇来购买铜原料。同时,高价格也会使下游用铜企业成本快速上升,对正常的生产经营计划产生影响。由于铜涉及的工业部门广泛,甚至可能会对宏观经济造成连锁反应。因此,铜价高幅震荡,不仅会使我国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宏观经济的稳定性也有可能受到严重的影响。
其次,我国在铜产业链利益分配上仍受控于人。2006年,国际铜矿巨头不顾铜价在高位运行的事实,不仅提出下调加工费,还取消了实施多年的PP(价格分享)条款。自此之后,铜价是否上涨与冶炼企业不再相关,铜矿山独享铜价高企带来的丰厚利润。而我国铜冶炼企业,只能依靠加工费来获取利润。2020年底,我国铜冶炼企业与国际铜矿供应商签订的2021年度铜精矿长单加工费为59.5美元/吨、5.95美分/磅,较上一年度下降了4%,创近10年来的新低。另一方面,现货加工费下滑至40美元/吨左右,更是远低于制造成本。因此,我国铜冶炼企业在此次铜价上涨过程中不仅未得到任何好处,由于加工费的下滑,还导致冶炼部分的利润明显萎缩。国家统计局初步统计,2020年我国铜矿山实现利润为73亿元,同比增长29.58%,销售利润率为15.32%;铜冶炼实现利润146.8亿元,同比增长0.7%,销售利润率为1.68%;铜加工实现利润188.55亿元,同比增长6.38%,销售利润率为1.75%。从产业链盈利水平看,矿山盈利能力最好,铜加工盈利能力其次,冶炼盈利能力最低。
中国有色金属报: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我国铜产业定价权和价格影响力?
铜业分会:以铜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背后不仅是利润之争,更是定价权之争。国际政治经济学创始人之一苏珊·斯特兰奇提出:“定价权实际上是以安全、生产、金融和知识为源泉的结构性权力的产物。”正是由于西方大国及其背后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掌握了这种结构性权力,才使我国企业在大宗商品定价机制中失去了话语权。因此,我们认为,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提升定价权和价格影响力工作:
一是加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创新引领的龙头企业。当前,有色金属市场格局不断调整,以联合、兼并、重组为特征的战略性调整一直在持续。尤其是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资源布局早。例如,美国通过美国自由港公司,以及参股嘉能可、必和必拓等国际矿业巨头,在南美、澳洲等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大量的优质矿产资源和份额矿产量,为美国资源保障和获取全球话语权作出了重要贡献。与美国类似,欧盟国家通过英美资源集团、力拓集团等矿业巨头,也在智利、秘鲁、蒙古等国家获取了大量的优质矿产资源和份额矿产量。例如,全球第一大铜矿智利的埃斯康迪达铜矿(Escondida mine),铜资源储量超过1亿吨,必和必拓占有57.5%的股份,力拓集团占股30%,日本三菱占股10%。再比如,蒙古的奥尤陶勒盖(OyuTolgoi)铜矿,铜资源储量为2509万吨,力拓集团持有Turquoise Hill公司51%的股份(Turquoise Hill持有OyuTolgoi铜矿66%的股份)。通过国际矿业巨头,以及矿业公司的交叉持股,欧盟的铜资源保障能力和话语权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因此,针对国际矿业发展规律及特点,我国铜产业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严控冶炼产能的过快增长,提升原材料产业集中度。同时,要鼓励国内骨干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创新引领的中国式“矿业航母”企业,提升我国大宗矿产品贸易定价话语权实力。
二是多渠道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多渠道提升资源保障能力,既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内因,也是提高矿产品国际贸易定价话语权的重要筹码。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要继续加大对铜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鼓励社会对风险勘查的投入,积极开展现有矿山深部边部找矿,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增加资源量。出台相关鼓励政策降低国内铜等战略性矿产开发成本。第二,以围绕建立境外稳定供应渠道为重点开发境外资源。加快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布局。与沿线国家开展实质性地质调查合作,科学谋划双边矿业领域合作蓝图,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构筑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利益共同体。第三,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制定完善再生回收利用领域相关规范和制度,建立实施再生回收行业规范条件制度及标准,培育再生资源行业骨干企业。
三是加快推进上海期货交易所国际铜期货使用进程,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虽然国内铜市场交易已经形成了以上海期货交易所沪铜期货价格为基准的定价模式,但是从目前全球铜产品定价基准看,国际铜产品的贸易中定价基准仍是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价格,我国每年进口的1000多万吨的铜金属(铜矿、废杂铜、精炼铜等),价格仍主要采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价格。时至今日,欧美仍是全球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为了发挥买家优势,进一步提升上海铜期货价格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中的价格影响力,并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我们建议:鼓励智利、秘鲁、哈萨克斯坦等铜资源出口国对华贸易使用国际铜期货价格作为基准价,可由中国人民银行与上述国家签署人民币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并将铜进口贸易结算使用国际铜期货价格置于该货币互换框架内;鼓励境内外龙头企业在铜国际贸易中使用国际铜期货价格作为基准价。
四是继续加强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期货市场最根本和核心的两大功能是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要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确保期货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切实发挥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稳定市场预期;鼓励企业进行期货套期保值交易,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加大对过度炒作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邱熙然)
转自:中国有色金属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