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代表委员这样说
2021/3/5 15:22:14 来源:经济日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5日讯(记者 刘潇潇)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 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5日讯(记者 刘潇潇)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 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作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充分体现了粮食安全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位置。
3月5日,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上表示,这些年我国粮食生产保持“17连丰”,连续6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我国粮食人均占有量连续多年超过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我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我们完全能端牢中国人的饭碗”。
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该如何筑牢?针对这一话题,多位代表委员在全国“两会”期间建言献策。
打好种业“翻身仗”
作为农业的“芯片”,种业的“翻身仗”问题在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频频“露脸”,体现出中央对于种业问题的高度重视。
“粮食安全这根弦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在“委员通道”采访中指出,虽然中国粮食够吃,但保障粮食安全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体现在一些生产用种子还存在短板和弱项,大豆和玉米的产量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部分种源仍依赖进口。他表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需从种子资源收集保存、种业科技创新、优势企业培育等方面来加强粮食安全。
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是关键。全国政协常委、广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民盟中央原副主席温思美指出,目前我国农作物种业育种创新和种业经营方面均存在明显的短板,体现在种业科技队伍不稳定、种子企业实力弱等方面。他建议,应设立长期稳定的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研发专项,落实和完善种质资源从业人员的相关待遇政策,并从政策层面探索建立有利于科企紧密合作的体制机制,以推动种业与产业的高效发展。
在全国政协常委、中化集团董事长兼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宁高宁看来,增强科技创新动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保障粮食安全、打赢种业“翻身仗”的先决条件。然而,目前国内种子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部分地区、部分品种的种子市场中近似性品种泛滥,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市场主体的育种创新积极性。“应该在法律制度层面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违法侵权的执法力度,营造鼓励创新和公平竞争的环境。”他表示。
护好耕地“大熊猫”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也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其中,黑土地更是“国宝”般的存在。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省考察时强调,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
来自黑龙江的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孙斌鸿源农业开发集团总经理孙斌对黑土地有着浓厚且眷恋的感情。“但是,受大自然的侵蚀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黑土地的质量逐年退化,严重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他建议,应建立政府主导、承包者与经营者实施、公众参与的保护机制,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同时,细化黑土地质量保护标准,加强土壤防污,通过“秸秆还田”工程、测土配方施肥、轮作、休耕等方式加速推进保护工作。
每年带“土”上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耕地质量保育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党永富被媒体称为“土代表”。他多年来聚焦“治土”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土壤也要‘振兴’”的观点。他认为,应实行“保护耕地、种粮贡献与农民养老保险挂钩”的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引领作用,强化耕地质量保护措施。
近年中,耕地“非农化”现象屡禁不止。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指出,应按照更高标准和质量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加大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治理力度,确保有限的耕地优先用于粮食生产,多途径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建好人才“孵化器”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第一资源”的人才支撑也尤为重要。在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程永波看来,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高层次人才培养是关键。
他指出,高层次人才培养与供给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实施的瓶颈问题。“粮食安全是涉及粮食生产能力、粮食流通配置、粮食市场调控、粮食综合利用等多领域的系统工程,每一领域都离不开人力支撑与智力保障,高水平人才一直是粮食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2018年,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人才兴粮”的实施意见》指出,应培养粮食行业急需博士人才,推进粮食产业相关专业改革与建设,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增强人才培养能力。对此,程永波委员建议,应加强粮食安全学科建设,优化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点布局,以便为提升我国粮食综合保障能力与国际市场配置能力,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我国有色金属企业开工率达90.5%
- 下一篇:开局“十四五” 构建新发展格局奋力启航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