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期间我国炼钢消耗废钢铁8.74亿吨,钢铁工业必须走脱碳化发展道路
2021/9/17 15:04:17 来源:中国冶金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随着产能置换、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碳达峰、碳中和”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制度的完善,废钢铁行业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9月15日~16日,第十三届中国金属循环应用国际研讨会暨随着产能置换、再生钢铁原料进口、“碳达峰、碳中和”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制度的完善,废钢铁行业迎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9月15日~16日,第十三届中国金属循环应用国际研讨会暨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七届一次会员大会在河北省唐山市举行,围绕金属循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司长尤勇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黄导到会致辞。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树斌做大会工作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冶金部副部长殷瑞钰,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赵沛,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研究员周红受邀做专业报告。会议由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副秘书长冯鹤林和中国贸促会冶金行业分会会议部主任田永红主持。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黄导:
“无论是从资源保障角度,还是从绿色发展角度,扩大废钢铁应用在中国钢铁行业未来发展中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黄导在致辞中表示,应持续稳定增加废钢供应,协力钢铁突破资源环境约束。他说,钢铁行业为突破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需要统筹资源配置结构与超低排放和低碳工艺的适配性,解决处理好铁矿石、炼焦煤、废钢等主辅原燃料合理配置的产业链供应链的战略设计和体系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废钢利用效率和处理加工水平,这对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减轻环保压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他提到,上半年国内粗钢同比去年的增量大部分来自废钢产业的贡献。今年铁矿石价格异常高企,生铁产量增量对上半年粗钢产量增量的贡献占比不到30%,国内废钢产业有力支撑了中国钢铁企业的需求,废钢消费增量也促进了钢铁行业吨钢综合能耗和碳排放强度的进一步下降,环境与成本比较优势凸显。
“在持续稳定增加废钢供应和使用领域,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是坚定的同盟者,我们将继续不懈努力,进一步研究制定废钢铁资源战略,建立完善废钢铁资源回收利用保障体系,大力推动废钢铁配送体系的建立,提高废钢铁加工产业集中度和精细管理水平,继续推动废钢铁加工产业税费降低和规范纳税,制定完善废钢铁标准体系,促进优质废钢铁资源在钢铁行业实现规模化回收利用。”他总结道。
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树斌:
废钢铁产业的发展为钢铁行业的进步贡献了积极的力量,李树斌所做的大会工作报告也呼应了黄导的致辞。报告回顾了“十三五”废钢铁产业的发展情况:
一是废钢铁和冶金渣利用水平不断攀升。“十三五”期间,我国炼钢消耗废钢铁8.74亿吨,比“十二五”增加4.34亿吨,增幅为98.6%;废钢综合单耗188.8公斤/吨,比“十二五”增加75.4公斤/吨,增幅为66.5%;“十三五”期间每年全国冶金渣产生量为4亿吨左右,冶金渣综合利用率平均达到65%。
二是废钢铁加工配送工业化体系基本建立。目前已有8批478家企业进入工信部准入公告之列,有82家企业被协会授予“废钢铁加工配送中心和示范基地”的称号。这些准入公告企业分布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形成年废钢铁加工能力1.3亿吨,占社会废钢资源产生量的60%以上,用事实改变了以往废钢铁回收加工企业脏、乱、差和参差不齐的状况。
三是废钢产业供需双赢产业链已经形成。实践证明,钢铁企业和废钢加工企业只有建立诚信可靠供需双赢的紧密合作关系,才能真正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保质保量满足钢铁企业的要求。
四是废钢产业文化促进了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回顾废钢铁产业发展的历史,每一步、每个发展阶段都呈现着明确的发展目标,有产业文化相支撑。
在此基础上,李树斌介绍了“十四五”废钢铁产业转型提升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建党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加快全行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高废钢铁、冶金渣综合利用水平,依托大的钢铁企业建立废钢铁加工配送示范基地,打造更加稳固的钢铁上下游全产业链,努力构建我国废钢铁产业“一体化”和冶金渣产业资源化发展新格局。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冶金部副部长殷瑞钰:
“削减粗钢产出总量和流程结构调整发展全废钢电炉短流程钢厂是中国钢铁工业实现碳中和过程中的两大可行的抓手。可见,废钢使用的合理方向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殷瑞钰站在国家实现“双碳”目标的高度,肯定了发展废钢的重要性。
他表示,由于我国粗钢产量较大,钢铁工业的CO2排放量对全国CO2排放总量的贡献仍然较高。未来,要实现国家的碳减排承诺,钢铁工业必须走脱碳化发展道路。脱碳化意味着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是资源脱碳化,特别是合理使用废钢。
二是能源脱碳化,少用或不用化石能源,转而用电,特别是充分利用电网弃电。
三是生产制造流程脱碳化,首先从建筑用长材的生产流程变革做起,建筑用长材以全废钢电炉短流程生产为主,合理布局城市周边钢厂。
四是进出口贸易脱碳化,以税收、配额等措施限制焦炭、铁合金、低附加值钢材等高碳负荷产品的出口总量。
五是政策法规脱碳化,即分行业实施碳交易,分阶段分产品、分制造流程开征碳税,出台脱碳化负面清单,酝酿脱碳化立法;从钢铁工业超低排放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是实现目标的强大杠杆,行业/企业碳排放总量配额、碳交易、碳税、碳负面清单、碳规划、脱碳化立法是必须高度关注的。
六是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优化,降低高能耗制造业、能源行业、交通运输业的碳排放,同时,加强增加碳汇的能力。
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赵沛:
“废钢铁是重要的战略原料,对成本和质量有重要影响,对降低碳排放起到重要作用。在重视炼钢工艺技术进步的同时,必须重视废钢行业的技术进步。”赵沛着重介绍了炼钢工艺对废钢技术进步的要求,尤其是目前废钢应用最多的转炉炼钢领域。
据介绍,转炉炼钢加入废钢具有以下作用:一是维持热平衡;二是改善技术经济指标;三是扩大炼钢产能,减少CO2排放;四是降低炼钢成本,在废钢成本低于铁水成本的情况下,转炉多吃废钢可以降低炼钢成本。
他还提到,废钢分类管理对于冶炼工艺和钢质量控制有着重要意义。美国、加拿大等地废钢分类由供应商承担,钢厂对其废钢的成分、尺寸、密度等有明确要求,达不到其要求的废钢将被退货。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研究员周红:
会上,周红重点介绍了新《固废法》的修订内容,并认为,其对废钢行业将产生三大重要影响:
一是对废钢铁的收集、贮存、转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新《固废法》第36条规定,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全过程的污染环境防治责任制度,建立工业固体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录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流向、贮存、利用、处置等信息,实现工业固体废物可追溯、可查询,并采取防治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措施。
二是源头的有效分类,有利于后端的高值利用。新《固废法》将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管理系统。
三是垃圾分类实施,新型的回收体系将逐渐形成,资源逐渐集中。原有个体经营为主、分散无序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将被有组织、有规模、有标准、有大企业介入的新型回收体系代替。新型回收体系也将与垃圾分类相衔接。
会议还进行了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七届一次会员大会选举工作,审议通过了废钢铁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及会员章程草案、会员会费收缴管理办法和新会员入会申请。
此次会议由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中国贸促会冶金行业分会主办,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中国拆船协会协办,冶金工业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承办。来自国内外有关行业组织、钢铁企业、废钢铁及废有色金属回收加工企业、贸易公司、技术装备供应商、金融机构、咨询研究机构的领导、专家和代表共400多人参加了会议。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