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木美术馆为新疆古文化复兴赋能,联合美丽中国助力乡村振兴
2021/11/5 14:33:06 来源:凤凰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木木美术馆创始人林翰和晚晚在日本与克孜尔石窟壁画相遇,从而结下了不解之缘,费尽周折从日本收藏家手上购回3副石窟壁画,辗转运回国内,专程去到新疆克孜尔石窟进行比对考察壁画原址,收集壁画历史,运用现代手段进行修复还原木木美术馆用艺术赋能新疆古文化中心,为文化复兴赋能,用慈善公益助力乡村振兴!
木木美术馆创始人林翰和晚晚在日本与克孜尔石窟壁画相遇,从而结下了不解之缘,费尽周折从日本收藏家手上购回3副石窟壁画,辗转运回国内,专程去到新疆克孜尔石窟进行比对考察壁画原址,收集壁画历史,运用现代手段进行修复还原,在北京798木木美术家开设专题艺术展,向全世界弘扬中国西域古文化,另外木木美术馆也联合美丽中国开展慈善拍卖会,用艺术的方式为美丽中国赋能。源于艺术,感于现实,为了传承西域古文化,用文化艺术助力文化复兴,用文化复兴带动乡村振兴,木木美术馆用艺术赋能新疆古文化中心,用慈善公益助力乡村振兴,为美丽中国做贡献!
在中国西部地区尤其是新疆,有三种文化遗存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就是古城遗址、石窟和墓葬。石窟作为佛教艺术的综合体,集建筑、壁画和雕塑为一体。木木美术馆从日本购回的3幅石窟壁画中,其中一幅端庄神秘的女性头像壁画最为引人,经考证是龟兹王族头像。
该壁画由木木美术馆赴日本在多方协助下辗转购得。这件头像壁画背面题有德国探险队的精确题记,与哈佛大学博物馆馆藏克孜尔壁画题记拥有高度一致性。可推测其为1914年德国探险队第四次赴克孜尔石窟科考时由冯·勒科克切取,并带回德国。冯·勒科克曾将包括这件壁画在内的部分文物出售给美国各大博物馆及美术馆,经多次可考的辗转后,这件壁画长时间停留于日本,并曾一度被误认为是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龟兹研究院研究员赵莉在经过长时间的对比研究后,确认此为克孜尔石窟第171窟主室前壁左侧下部龟兹王族头部像。
晚晚把壁画从日本带回祖国,收藏于木木美术馆。并且不顾山高路远、旅途劳顿,亲自去到新疆克孜尔石窟实地考察。克孜尔乡地处新疆喀拉克尔和却勒塔格山之间,海拔高,地势北高南低,克孜勒河自北向南纵贯全乡汇入渭干河,在乡南部的木扎提河与渭干河交汇处,有自治区最大的克孜尔水库。克孜尔乡气候环境恶劣,多自然灾害:洪涝、大风、地震、沙尘暴。这让晚晚深深地感受到当地老百姓的生存不容易。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或褐色尔石窟,中国佛教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7千米明屋塔格山的悬崖上,南面是木扎特河河谷。克孜尔石窟规模挺大,但是由于风蚀、洪水、地震等自然原因,以及人为的和历史的原因,壁画的破坏已令人触目惊心,遗憾的是大部分被破坏,没能完好保存。
随着考察的进行,晚晚了解到克孜尔石窟具有非常悠久光辉灿烂的历史,特别引人入胜,很想通过历史探索,用现代科技去修复还原石窟艺术,用现代的语言,让全世界人民知道这段历史,和古代艺术文化对话。克孜尔石窟是新疆石窟遗迹中起点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处,也是中国最西处最早的一处大型石窟群。新疆库车的克孜尔千佛洞的佛教壁画是古龟兹国的文化遗存,兴建于3世纪,止于8-9世纪,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在各个时期面貌迥异,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我国四大石窟,比敦煌壁画早三百年。早期风格受到犍陀罗影响,用一红、淡黄、赭石色居多,繁盛期可见波斯影响,人物面部丰圆,体态修长,衣着华丽,并使用珍贵的青金石蓝。
克孜尔石窟有4个石窟区,正式编号的石窟有236个,大部分塑像都已被毁,还有81窟存有精美壁画。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克孜尔石窟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据考证,库车县为2000年前亚利安人建立的古龟兹国所在地。古龟兹国于公元前176年建国,公元1001年被回鹘所灭,存在了一千多年。龟兹国在汉唐之际是西域36国中的大国之一,其国土包括了库车盆地绿洲、赛里木绿洲、拜城绿洲、阿克苏绿洲、新和绿洲、沙雅绿洲和轮台绿洲。 当地的居民构成比较复杂,从人种上说,既有东方的蒙古利亚人种,也有西方的欧罗巴人种;从民族上讲,龟兹境内曾有羌、塞、月氏、乌孙、匈奴、突厥、回纥和汉人,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他们都逐渐融合成了龟兹人。当地的语言与焉耆、高昌一带的语言相近,俗称焉耆龟兹语。龟兹本土的文字借重佉卢文者甚多,属婆罗米斜体字母。此外,汉文、粟特文也是流通文字。
早在公元一世纪,约东汉明帝时,佛教就经由丝绸之路传入新疆,到公元十三四世纪伊斯兰教代替佛教止,佛教在新疆兴盛了1000多年。公元四世纪,龟兹王国的佛教已很兴盛,不仅修建了很多装饰富丽、规模宏大的寺庙,还集中能工巧匠和著名画师等,大兴土木建造气势恢宏的克孜尔千佛洞。克孜尔石窟群修凿的年代开始于东汉,结束于唐末。历代龟兹王对这项工作都极为重视。公元七世纪,龟兹王国的佛教达到极盛,甚至连龟兹王宫都装饰得同寺庙一般。其间历代龟兹国王对克孜尔千佛洞石窟群的建造,更没有停止。节日期间,各佛寺都用珍宝锦绮把佛像装饰起来,然后载到彩车上,在城内街道上缓缓而行。上自国王、王后、贵胄、大臣,下至庶民百姓,都脱掉帽子,穿上新衣,赤着双脚,手拿鲜花出门迎接佛像。待佛像驾临,人人顶礼膜拜,个个焚香散花,仪式极为隆重。
据考证,中国古代有名的高僧——鸩摩罗什就出生在这里。他的母亲是龟兹王白纯的妹妹。他7岁出家,9岁跟随母亲到了北天竺,在名僧盘土多达多处学习佛经。12岁时,同母亲一起返回龟兹。龟兹王听说他回来了,亲自远迎,并专门为他造了金狮子座,以大秦锦褥铺之,并请他升座说法。西域各国国王一见他升座,都在他的座侧听讲。公元401年,鸩摩罗什到了长安,后秦王款待他以国师之礼。从此,他就在长安国立译场逍遥园,从事佛经的翻译,与直谛、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他和他的弟子共译出佛经74部,384卷,对中国佛教文化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克孜尔千佛洞,这个中国的石窟群。这些层层迭迭井然有序的洞窟,包括供养佛像作礼拜用的“支提窟”,僧尼静修或讲学用的精舍“毗呵罗窟”,僧尼起居用的寮房,埋葬骨灰用的罗汉窟等等,这样完整的建筑体系,是世界上其它佛教中心所罕见的。
截止2001年5月,克孜尔石窟已编号的有236个,按自然区域分为谷东区、谷西区、谷内区、后山区,绵延约3公里,根据相关艺术测定则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初创期先是其初创期,大约为公元3世纪末到4世纪中叶,存在壁画的有效洞窟118、92、77、47、48、117窟,多为方形窟。后期有大像窟(47窟是最大的),指中心礼拜窟特别高大的石窟,这类石窟的前室都凿出露天大佛像,为仿巴米扬大佛像窟的式样开凿而成,此窟分为前后室,左右两壁各凿出的五排方孔,应为木窟檐的痕迹,从正前壁残存的大圆孔石台的大立佛像站立的情况来看,这里曾有一个高16米左右的大立佛,这在龟兹地区可算是最大最高的佛像了,后室,大约原台上塑有的涅槃佛,只是可惜被毁坏了。用简单的粗线条勾勒出轮廓,再在残廊内大笔涂抹,此壁画风格可用“用笔粗犷,色彩明快,人物简单古朴而又不失神彩”来形容,单从画风上大家也可以看出它的建造是比较早的,此窟作用一般是用来观佛礼佛的。还有禅定及天宫伎乐图等,以佛传故事为主,反映小乘佛教思想为主,犍陀螺艺术风格较为明显。发展期然后是发展期,大约公元4世纪中叶到5世纪末,主要有38、76、83、84、114、13、32、171、172窟,此时就出现了以中心柱窟为中心的洞窟组合,包括僧房、讲经堂、礼拜寺等,形成寺院形态,此时画风为晕染法,菱形格构图,以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内容为主,38窟内的菱格画就是画的摩词萨王子舍身饲虎的一个本生故事。佛本生故事是讲解迦加牟尼生前许多修行成佛的故事,根据 “轮回转生”理论而形成的,本生故事是最精彩的一个场面的体现,而不是取卷轴连环画的构图形成,且绘画于中心柱的主窟室的菱格之中。
繁盛期再往后到了公元6-7世纪,为其繁盛期,造像普遍采用金粉或金箔敷贴。在此方形窟中因缘画较为突出,建筑上以大型中心柱居多。因缘故事就是记释迦加牟尼成佛后,云游四方,传播佛法,常以因缘故事喻人,就产生了因缘故事,传播因果轮回之说。第8窟的菱格因缘图,上画的是猴子奉蜜于佛,佛云有虫,猴去虫又奉之,又曰太浓,猴就加泉水以稀之,再奉,佛和众弟子饮了,猴很开心,一高兴跌入水坑淹死了,因前身奉过佛,来生生于富贵人家做了富人,此类因缘故事在石窟中有100多种上千幅,但内容较难识辨,其种类数量却属国内罕见。
衰落期最后克孜尔千佛洞衰落于8-9世纪,存在壁画有129、197、135、227、180、229窟,它的衰落可从一些石窟中游人任意在壁上刻划题记等可以看出来,如果僧徒在此修行拜佛,游人是不敢在此胡作非为的,只有废弃了游人才会如此;以及47、107、117窟开在较早但原画被覆盖重画。
克孜尔石窟的衰落与战争有关,据克孜尔石窟佛塔下一个断为两截的唐开元三年(715年)纪功碑可知,公元8世纪初,此地曾为大破吐鲁番的一个战场。在克孜尔石窟93窟中刻的一幅攻战图可以看出,此图下部还刻有“来俊俊”三字可能为人名,大约为当时士兵对战事的描述。洞窟种类克孜尔石窟的洞窟形制大致有两种:一种为僧房,是供僧徒居住合作的场所,多为居室加通道结构,室内有灶炕和简单的生活设施;另一种为佛殿,是供佛徒礼拜和讲经说法的地方。佛殿又分为窟室高大、窟门洞开、正壁塑立佛的大佛窟和主室作长方形、内设塔柱的中心柱窟,还有部分是窟室较为规则的方形窟。不同形制的洞窟用途不同。这些不同形制和不同用途的洞窟有规则的修建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单元。从配列的情况看,每个单元可能就是一座佛寺。
最能体现克孜尔石窟建筑特点的是中心柱式石窟,它分为主室和后室。据介绍,石窟主室正壁为主尊释迦佛,两侧壁和券顶则绘有释迦牟尼的事迹如“本生故事”等。看完主室后,应按顺时针方向进入后室,观看佛的"涅槃"像,然后再回到主室,抬头正好可以观看石窟入口上方的弥勒菩萨说法图。克孜尔石窟壁画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菱格构图。在其中一个石窟,记者看到,每个菱形格里绘一个“本生故事”。莫高窟是以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本生故事”的情节,克孜尔石窟则是一图一故事,每幅图都是从一个“本生故事”中选取最典型的一个情节,以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或动物为构图中心,四周辅以其他必要的人物、动物和背景等。 克孜尔石窟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艺术背景,令人驻足良久,令人浮想联翩。但是,石窟处处满目疮痍,却实在令人心痛,令人惨不忍睹:放置释迦佛的拱型佛龛里空空如也;壁画上所有佛像左半边袈裟均被剥走--因为它是金箔制成的;甚至整壁整壁的壁画被人揭走,只在洞壁上留下斑斑斧凿的痕迹--19世纪末20世纪初,接踵而至的西方探险队从克孜尔石窟劫掠走大量精美的壁画。目前,克孜尔石窟的200多个石窟中,保存着1万多平方米的壁画。但是,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博物馆、艺术馆,特别是德国的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还陈列着大量的克孜尔石窟壁画--这当然被那些探险队从新疆劫掠而走的。外来影响克孜尔石窟壁画,既有汉文化的影响,也有对外来文化艺术有选择地巧妙接受,更是古龟兹画师非凡的智慧。他们用粗犷有力的线条,一笔勾画出雄健壮实的骨骼,用赭的色彩,烘染出丰富圆润的肌肤,轻轻一笔画出布置均匀的衣褶,又借助一条飘曳的长带,表现出凌空飞舞自由翱翔的意境,使人一看到那些“飞天”,便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之感。克孜尔千佛洞的“飞天”,同背上生着双翅的古代欧洲的“飞神——安琪儿”相比,在艺术上显得更成熟,更为浪漫。早在公元前一世纪,随着佛教的传入,健陀罗艺术和古希腊佛教艺术就传入了新疆。伴随着希腊化艺术的影响,裸体和半裸体的风俗在整个西域发展起来。这种裸体风俗是和性爱结合在一起的,龟兹壁画中的新婚性爱图等,不仅表现在夫妻生活上,还表明裸体还是当时女子的一种时髦装束。此外,壁画还表明古时候西域盛行过看少女跳裸体舞的风俗。
洞窟开放2008年以前,克孜尔石窟4个石窟区只开放了谷西区7个洞窟,其他石窟区因保护壁画的需要暂未开放。2008年5月起,为更好地保护已开放石窟内的壁画,缓解游客增多带给石窟的压力,石窟管理部门采取交叉开放的方式,新增开放了三个洞窟。这三个洞窟分别为:043号中心柱窟,建于公元9世纪,是一个未完工的洞窟,反映了克孜尔石窟由昌盛走向衰败的过程;047号和048号大像窟,建于公元4世纪,石窟内部宽敞且佛像高大,壁画色彩鲜艳,人物灵活逼真,是克孜尔石窟处于昌盛时期的见证。石窟艺术这里的壁画不仅包括飞天、伎乐天、佛塔、菩萨、罗汉、天龙八部、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图画,而且还有大量的民间习俗画:古时的生产和生活场面、西域山水、供养人、飞禽走兽等等。
“故事画之冠”的17号洞的四壁、窟顶、甬道、龛楣,到处是色彩艳丽的壁画。其中有一幅是一峰满载货物的骆驼,昂首而立,眼望远方。驼前两个脚夫头戴尖顶小帽,脚蹬深腰皮靴,身穿对襟无领长衫,满脸须髯面向前方,正振臂欢呼。原来在脚夫前面还有一人,只见这人两眼微闭,神态自若,高举着正在熊熊燃烧的双手,指明了骆驼商队前进方向!这就是所谓“萨薄白毡缚臂,苏油灌之,点燃引路”的本生故事。撇开它的宗教色彩,不难看出在当年的丝绸之路上,骆驼商队与佛教僧徒的密切关系。商贾、脚夫需要僧尼为他们祈求平安,僧尼则不仅需要商队的货物与施舍,还往往与庞大的骆驼商队结伴而行,或者西去印度求法,或者东去长安、洛阳传经。克孜尔石窟壁画,“最绝”的当属佛教本生故事画。敦煌千佛洞,描绘释迦牟尼佛前几世苦难苦行,积善积德的故事(即佛教本生故事的壁画),大多采取连环画的形式,用许多场面展开故事情节。这里的壁画却别具一格。卓越的画师把复杂的故事巧妙描绘在一个菱形画面中。如猕猴王本生故事,是叙述释迦牟尼前世为猕猴王时爱护群猴,最后舍生救猴群的、有着曲折过程的故事。描写这个故事的佛经,16开杂志大小有200多页,这里却把这个长长的故事概括在一个画面里。画面上,只见奔逃的猴群面临深涧,追捕的猎人引箭待发,猕猴王前后脚攀住深涧两岸的树干,以身为桥,引渡群猴。它身上有猴子奔驰,衰竭的体力很快将支持不住,却转面焦急地顾盼稚弱的猴子。这幅画把猕猴王舍生忘死,关心群猴安危的拳拳之情,描绘得活灵活现。反映佛教经典的本生故事画,是克孜尔千佛洞的精华,在世界上堪称一绝。它不仅艺术水平高,别具一帜,而且数量也最多。它比敦煌、龙门、云冈3处石窟的总和还要多出一倍,在全世界实属罕见。这里的壁画不是画在涂白的泥壁上,而是往泥壁上直接作画。既采用了有覆盖的矿物颜料,也使用了透明的颜料。着色方法不但有平涂的烘染,而且有水分在底壁上的晕散。这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湿画法”,也称凹凸画法,史学界认为,它是古龟兹国人的一种创造,是绚丽的石窟壁画园地里最鲜艳的一枝花朵。克孜尔石窟不仅有大量宣扬佛教教义的画面,也有畜牧、狩猎、农耕、乘骑、古建筑的真实写照。175号洞中心柱右面的通道里,有两幅著名壁画。只见两头膘肥体壮的老黄牛,低头甩尾,合抬一根木杠奋力向前拉犁。犁后的农夫一手举鞭,一手扶犁,正聚精会神地犁地。与这幅“二牛抬杠”图毗邻的还有一幅“耕作图”。头顶小帽、身穿短裤的农夫,手持一把“砍土曼”作向下用力刨土的姿势。这种二牛抬杠耕地图和解放初新疆农村犁地的情景一模一样。
越是深入了解越是热爱,晚晚发现整个克孜尔石窟壁画就是一部西域古文化历史遗迹和见证,跨越将近6个世纪,反应了当时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和不同文化的融合和繁荣昌盛,也是一部佛教文化历史和见证。2018年9月2日,木木美术馆策划“僧侣与艺术家”&“海外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开幕,该馆作为大陆唯一收藏有从国外回流的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的艺术机构,以一种跨历史的视角展示珍贵的克孜尔石窟壁画和多件丝绸之路艺术瑰宝。本次展览得到了北京新京报、中文国际等海内外媒体报道,影响巨大,把中国远古的石窟壁画文化和壁画的历史很好地展示给了全世界。
由于亲身经历新疆之旅,木木美术馆也一直有一个心愿,那就是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在乡村美术教育上进行探索。
2015年9月30日,木木美术馆联合教育非营利项目美丽中国,在乡村美术教育上,探索举办主题为“艺术是宇宙的语言”慈善晚会。 出席晚宴的嘉宾包括Italia Independent Group的创立者与前主席Lapo Elkann,佳士得中国执行董事蔡金青,美丽中国创始人及CEO潘勋卓,以及近300位著名艺术家、策展人、画廊经营者、收藏家和来自艺术、娱乐、政治等领域的重要人物。
“2015M WOODS慈善晚宴与拍卖会”于10月28日在北京诺金酒店首成功举办。此次活动M WOODS联合教育非营利项目美丽中国在乡村美术教育上的探索进行募资。晚会由宇舶和首旅集团以及凡悦108赞助。
此次活动汇集了各个领域的顶尖人物,其中有著名设计师陈幼坚,著名摄影师陈漫,知名艺术家曾梵志,七星集团总裁王彦林,著名慈善家和收藏家李晓华,特斯拉中国区发言人Grace Tao,著名小提琴家吕思清,著名收藏家林依轮,豪雅表大中华区总经理Leo Poon,弘毅投资董事总经理邓喜红,Hublot中国区总监Loic Biver,瑞亚礼仪创始人何佩嵘等;同时晚宴也汇聚了许多杰出的青年艺术家、企业家与收藏家,包括汤城集团继承人汤子嘉,Art021创始人及青年收藏家周大为,南京四方美术馆馆长及青年收藏家陆寻,雅昌集团董事之子万林,雅诗兰黛继承人Josh Lauder,赌王何鸿燊之子Mario Ho等。此外,“2015M WOODS慈善晚宴与拍卖会”也得到了来自西班牙、荷兰、英国、哥伦比亚大使馆,蒙古国前总统之子Battushig Batbold等国际友人的支持。
15件慈善拍品包括:著名钢琴家郎朗私人捐赠的施坦威经典三角钢琴LLG-155D;由瑞士顶级制表品牌宇舶表提供的Big Bang系列腕表一枚;著名摄影师陈漫的作品《爱与水》;由国际知名建筑设计事务所RAD大师陈喜汉联手世界室内设计教父级大师雅布及中国豪宅界设计大师李玮民共同打造的,位于国贸核心位置的稀缺住宅作品——梵悦108悦府,2017年9月-2018年8月的使用权;以及数位海内外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包括由北京公社捐赠的著名青年艺术家陈天灼的作品《Tapestry I》,由PostMasters捐赠的Austin Lee的作品《Cal》等。此次拍卖筹得的全部善款将用于资助M WOODS和美丽中国的发展。
源于艺术,传承文化,热爱乡村,木木美术馆用艺术赋能新疆古文化中心,用现代科技为文化新疆古文化复兴赋能;用慈善公益助力乡村振兴,为美丽中国做贡献!期待木木美术馆艺术文化之路越走越宽敞,期待中国文化艺术伴随木木美术家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全世界人民的心中。期待更多人一起助力,让新疆西域古文化中心,再现古代辉煌!共同助力中华传统文化复兴,通过文化复兴助力乡村振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