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稳定供应链,中国为世界雪中送炭
2022/1/18 9:36:15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严格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竭尽所能保障全球供应。自去年以来,中国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严格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力有序推动复工复产,竭尽所能保障全球供应。自去年以来,中国供应链韧性十足、动能强劲,提振全球信心。可以说,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上的“中国段”不掉链、不断链,为全球抗疫合作和世界经济复苏带来希望之光。
复工复产 开足马力
疫情之下,生命之危叠加生计之困。如何走好控疫情和稳经济的“平衡木”,是摆在各国面前的必答题。
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中国主张清晰坚定,中国方案务实高效:“要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使人流、物流、资金流有序转动起来,畅通经济社会循环”;“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抓紧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区域之间要加强上下游产销对接,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
企业开工了,订单上来了;农资到位了,夏粮丰收了;口罩不缺了,防疫安心了;“菜篮子”满了,“米袋子”鼓了,民生保障到位了 ……大江南北,复工复产有条不紊,“六稳”“六保”扎实推进,进一步夯实国内供应链基础。
GDP增长2.3%,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全国粮食总产量66949万吨,增产565万吨;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超过3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31.8%……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中国在2020年全球疫情大考中交出亮眼答卷。
巴拿马经济学家埃迪·塔彼罗说,中国各地有序复工复产,保障了中国国内供应链运转,促进了产品出口,为提振全球市场信心发挥重要作用。
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活跃了全球贸易,激活了各国的供应链产业链。海关总署今年8月7日发布数据显示,中国对东盟、欧盟、美国、日本分别进出口3.12万亿元、2.96万亿元、2.62万亿元和1.3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6%、23.4%、28.9%和12.6%。
面对医疗物资短缺的状况,中国工业体系全面运转,为全球应对疫情冲击夯筑起坚固屏障。从日产量600万只到日产能12亿只,这是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口罩生产的攀升值。
据外交部消息,截至6月中旬,中国与各方举行了100多场疫情防控经验交流会,已向世界各国提供了2900多亿只口罩、35亿多件防护服、45亿多份检测试剂,帮助很多国家建设病毒检测实验室。迄今为止,中国已向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超过8亿剂疫苗。
“疫情在全球蔓延后,中国的综合物流和供应链体系展现出顽强韧性,在全球抗疫过程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对本报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各项主要指标持续回暖,进出口贸易加速升温,在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绿色贸易、跨境电商贸易、市场采购贸易等方面屡创佳绩,进一步向世界证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一带一路 联通中外
今年8月3日,成都国际铁路港,一列满载冰箱、液晶电视组件等智能家用电器产品的中欧班列(成渝)鸣笛驶出,沿着绵亘万里的新丝路一路向西,奔向千里之外的波兰马拉舍维奇。
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国际运输受到严重影响。中欧班列挑起了陆路运输的“大梁”,成为各国携手抗疫的“生命通道”和“命运纽带”。
6月20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欧班列专题协调机制在京召开工作座谈会,会上发布消息称,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欧班列累计向欧洲发运1199万件、9.4万吨防疫物资,有力保障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4万列,合计货值超过2000亿美元,打通了73条运行线路,通达欧洲22个国家的160多个城市,搭建了沿线国家互利共赢的桥梁纽带,带动了沿线通道经济快速发展。
“受疫情影响,全球海运成本大幅上升。在此背景下,中欧班列发挥了巨大优势,承担了疫情危机下稳定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枢纽功能。”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室执行主任谢来辉对本报表示,中欧班列不仅把国际社会紧缺的防疫抗疫物资和生产生活用品源源不断地送达欧洲国家,也把大量国外优质产品运到中国。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保持贸易运输通道畅通,推动沿线国家复工复产和经济快速重启,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
日前,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编撰的《中国“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发展报告2021》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当前背景下,合作抗疫、逆势增长成为“一带一路”贸易投资的关键词。《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已和140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6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涵盖互联互通、投资、贸易、金融、科技、社会、人文、民生等领域。
据海关总署8月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6.3万亿元,增长25.5%。其中,出口增长25.3%;进口增长25.7%。
“疫情使‘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遭受巨大冲击。中国积极通过‘一带一路’合作机制向沿线国家输送重要医疗设备、防护装备与疫苗援助,全面深化与沿线国家在需求、供给、创新、服务、金融等方面合作,为各国稳经济、保民生发挥重要作用,也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作出重要贡献。”张燕生说,根据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中国提出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着眼点,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其中,国内大循环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必然会带动进口贸易上扬,拉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订单和投资,为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注入强大动力。
搭建平台 合作共赢
海风习习,人潮涌动。今年5月6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约7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企业参展。
14亿多人口的庞大市场,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有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开放的中国牵动着世界的目光。正如日本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研究主任濑口清之所说,展望全球市场,未来10到15年,没有一个市场能像中国市场一样吸引人。
作为中国搭建的多边合作平台,进博会、广交会、消博会、服贸会等国家级展会已形成“矩阵”,不仅释放了中国“展会力”,也盘活了全球供应链:即将举办的第四届进博会签约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数量已超过上届,“回头率”超80%,有30多家为首次参展;今年4月,2.6万家参展企业在广交会期间上传展品276万多件;去年9月,148个国家和地区的2.2万家企业和机构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共同把全球市场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机制做实、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中国在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分工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新路。
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40条减到33条,自由贸易试验区由18个增至21个,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利好举措,是中国实施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的生动写照。
一系列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的细化举措,带动了中国外贸持续增长。海关总署8月7日发布数据显示,前7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21.34万亿元,同比增长24.5%,连续14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
“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枢纽的地位,在疫情中得到了进一步凸显。”谢来辉表示,中国通过具体实践,展现了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决心,并且充分发挥灵活性,因此在世界经济和多边机制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记者 贾平凡 林子涵)
转自:人民日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