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方太:创新无大小,价值产出是核心
2022/5/30 23:36:58 来源:财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科技创新已上升至企业战略高度,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之路却并不平坦。恰逢5月30日我国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日”,科研与探索、开发与创新、推广与普及等话题再次成为热点。近期,由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中国知识产权年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三成企业从专利中获得资产价值;70%以上的受访企业认为专利至少发挥了固化技术成果、防范经营风险、提供研发情报和构建公司声誉等价值;57.9%的企业将专利作为主动开展商业竞争的武器;27.6%的企业通过积极开展专利的许可和转让拓展了公司收入;29.6%的企业利用专利获取了融资渠道。
专利价值逐渐在中国企业中获得共识,专利及其成果转化毋庸置疑地成为以科技创新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相比发达国家的40%差距还很大,真正实现产业化的科技成果更是不足5%。
科技创新已上升至企业战略高度,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之路却并不平坦。恰逢5月30日我国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日”,科研与探索、开发与创新、推广与普及等话题再次成为热点。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正确认识和构建科技创新能力,使科技成果不落灰,使创新不跑偏,成为关键思考之一。
科技不“跑偏”,锚定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
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19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指出,高校、科研院所的有效专利实施率(高校13.8%,科研院所38%)、产业化率(高校3.7%,科研院所18.3%)仍处于较低水准。大量科技成果因缺乏生产可行性和应用经济性被束之高阁,无法形成科技生产力。
最近,方太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在内部致全体科技工作者的信中表示:“创新科技工作要坚持以仁爱为缰,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于人”。只有实现专利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为社会和民生所用,才是科技存在的真意。
作为高端厨电的领军品牌,方太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拥有可资借鉴的经验。据了解,目前方太已拥有国内授权专利超7600件,其中发明专利数超1900件。今年4月,方太凭借出色的专利成绩登上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发布的省创造力百强企业榜,高居前三甲,超过同期登榜的支付宝、网易和阿里巴巴、大华等。
专利不是企业镀金的外衣,方太恰到好处地将其转化为惠及民生的产品推进千家万户:采用“高能气泡洗”技术创新洗碗机,再加以专利“高频超声+湍流”双效果蔬净化程序,有效去除果蔬表面90%以上的农药残留,不仅将人们从洗碗的烦琐中解放出来,还解除了享受生吃瓜果的后顾之忧;采用NSP选择性过滤技术打造母婴级净水机,解决了人们日常对健康饮水的需求;方太集成烹饪中心制冷系列诞生的背后,仅于制冷技术一项就斩获20件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并通过产业化落地解决了家里的“夏厨热”难题。
像方太这样重视科技创新、重视专利积累的企业越来越多,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截至2021年底,我国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29.8万家,较上年增长5.2万;国内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90.8万件,同比增长22.6%,高于全国平均增速5.0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21.3万件,占国内企业总量的63.6%。从小处看,庞大的专利数量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从大处着眼,体现了国家科研成就和科技进步。这些都建立在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与产业化应用基础上。
创新无大小,“小改进”与“大技术”双管齐下
2021年,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强调要提高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成效,支撑实体经济创新发展。专利的成果转化与创新相互依存,互相支撑。创新赋能专利的高质量发展。
一些企业追求从0到1、从无到有的突破性创新,也有一些企业是在已有的系统中完成小的改进,走渐进式的创新之路。创新无关大小,只有以客户需求、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创新才真正具有价值。调研显示,最终影响企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往往来自坚持不懈的改良与创新。这些渐进式的创新基于现有技术进行持续性改进,更能释放隐藏的增长机会。
日本曾经通过渐进式技术创新在国际分工中逐渐占据有利位置并实现产业升级。在我国,也有无数类似的案例,比如,经过三千多次试验解决汽车电子压力焊中困扰全球汽车行业的重大技术难题——漏焊和开焊问题,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并由此填补国际技术空白。
创新的源点是生活,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麻烦可能最终成为创新的灵感,比如在承载了一日三餐的厨房里,就同时包揽了“小改进”与“大技术”。以方太为例,为了改善“油烟”问题,既有研发工程师炒三年辣椒只为打磨细节的“小改进”,也不乏像“云腾智驱引擎”这样的经中科院力学研究所认证、与航天空气动力学理论同源的“大技术”。方太坚持每年将不低于5%的营收投入到这些“小改进”和“大技术”中,建造了全球尖端的厨电实验室,拥有近千人的研发团队,而一以贯之的是以仁爱为源泉,以有度为原则,以幸福为目标,为民生提供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方案。
科技世界里所有鸿鹄之志的起点,其实都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基础科研。小小厨房方寸间,所有司空见惯的空气、水和食物,都是方太着力的科技突破点。科技创新关键在于解决现实难题,只有“小改进”与“大技术”双管齐下,才能建立和健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
什么样的文化,造就什么样的创新
德勤《2021中国制造业创新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以提升竞争力和建立支持创新的组织文化为最大动力。
中国企业对创新抱有巨大热情,重视对自身研发实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重教育,重人才,加大科研投入。技术归根结底是人的表达和追求,科技工作者应秉持科技态度和科技自信,杜绝急功近利,只追求短期出成果,忽视长期出效益的“跑偏”思想。
在厨电行业一直有这样一个故事,为了研发NSP选择性过滤技术,达到高效滤除水中的铅、镉、铬(六价)、砷等重金属,同时保留对人体有益的钙、镁、钠、钾等有益矿物质的过滤标准,研发团队历时8年,经过10000多次试验检测、100多种材料选型验证、430多次改进,最终推出高端膜技术,打破了国外主导膜技术专利的局面,甩开了卡住自己脖子的那只手。为一项技术不惜在最好的市场时期坐八年冷板凳,方太将创新科技视为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在这场修行中,不乏啃硬骨头、坐冷板凳的执着,同时兼具追求突破的雄心和钻研细节的耐心。
这样的创新文化和企业精神,为更多企业提供了新的创新思路:构建足够强大和自信的企业创新文化,才可能提升创新实力、积累创新成果。
回溯过去几十年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与科技在新形势与新格局下,仍需保持强劲韧性行稳致远。在这条路上,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企业应即时校正科技创新路线,从认知到能力,建立一整套系统性的创新力,在创新机制、行业影响、消费变革和价值重构等方面持续思考与提升,打破受制于人的魔咒,切除产业链“断链”隐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