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压力陡增 多家聚酯企业“抱团取暖”应对高库存
2022/6/14 11:10:23 来源:期货日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成本压力陡增,下游直呼“伤不起”,如何“攻艰”,聚酯企业坐不住了,“报团取暖”或是眼下的上上策了。 共商“攻艰”对策,聚酯或迎“限产保价” 有市场消息称,聚酯行业多家企成本压力陡增,下游直呼“伤不起”,如何“攻艰”,聚酯企业坐不住了,“报团取暖”或是眼下的上上策了。
共商“攻艰”对策,聚酯或迎“限产保价”
有市场消息称,聚酯行业多家企业将开会,针对供给侧,商议对策。期货日报记者也从市场多方证实,为了应对原料高价,周五,周六部分聚酯大厂将共商共讨对策。
据市场知情人士介绍,此次的商讨以大型长丝工厂为主。当前,长丝企业的平均库存超过30天,入夏之后,市场进入行业传统淡季,聚酯工厂的库存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近日,PTA价格连续拉涨,聚酯产销阶段性转好,但未能形成聚酯库存趋势性的去化。”国贸期货PTA分析师陈胜告诉期货日报记者,长丝的持续亏损已经对工厂运营形成压力。下游订单低迷,聚酯产品难以形成良性的涨价去库,阶段性的产销转好仅仅是库存转移,并未被终端消化。时至夏日,纺织行业却遇寒冬。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聚酯工厂开会商议行业对策已经成为常态。
一般是产业处于上下游矛盾有激化,后期有一定的风险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厂家共同商讨下一步的生产和销售策略,合理把控企业的风险。
“企业往往会选在库存偏高,亏损较大的时候,通过供应端联合减产或降价促销的方式鼓励下游采购,降低聚酯行业的库存压力,使自身产业更加良性。”天风期货分析师刘思琪称,之前的联合减产、促销有一定效果,联合减产使得供应压力缓解,促销增加织造原料备货积极性,聚酯库存有一定的缓解。
记者了解到,此次开会背景与以往不同。之前聚酯工厂主要为应对高库存的问题,而当前,聚酯工厂还遭受原料大幅涨价的冲击,工厂的现金流受到严重考验。
在市场人士看来,当前,PTA原料价格维持高位,聚酯生产企业通过降负荷消化现有库存已经迫在眉睫。
“春节后,聚酯涤丝库存持续上升,五一之前有过短暂的下降,之后再度回升。虽然聚酯装置负荷已经降至偏低水平,但库存依旧处于高位。”国投安信期货分析师庞春艳表示。
“目前整个聚酯链条的库存处于高位,纱线企业生产出现亏损,现金流亏损在-200元/吨左右。虽然原料价格上涨带动部分的投机需求,但纱线工厂接近一个月的库存量已经将后市的需求提前透支。纺织出口订单向外转移,国内需求尚未恢复,后市订单存疑,持续累积的库存已经形成‘堰塞湖’。”陈胜如是说。
据了解,聚酯产业链利润集中在上游PX环节,PTA、聚酯、织造环节普遍亏损,工厂被动降负,检修增加。
“由于PX的涨价,国内PTA的加工费受到明显压缩,PTA的现货加工费已经不足200元/吨。极低的加工费造成部分已经完成技改的PTA生产企业依然不愿意开启装置进行生产,国内PTA装置的负荷偏低。聚酯工厂经营情况分化,瓶片高利润高开工;短纤库存一般,利润低迷;但长丝库存较大,现金流持续亏损。而终端当前承接订单缺乏,涨价困难。”陈胜称。
在刘思琪看来,上半年,聚酯市场一直维持‘上强下弱’格局。近期原料大涨,需求端驱动不足价格,价格跟涨有限,利润再次被压缩,聚酯和织造整体负荷不高,聚酯工厂有意愿通过‘限产’保价。刘思琪称。
事实上,近几年,聚酯长丝的产能集中度明显提高,地域分布也较为集中,在行情较差的时候,企业主动减产的情况也有出现过,产生的效果还要看上下游供需的匹配程度。
据庞春艳介绍,2018年PTA价格快速大涨时,下游难以承受PTA价格的快速上涨,终端纷纷减产,当年国庆节之前,聚酯开工率从95%以上的高位下降至80%以下。之后,产业链负反馈导致PTA价格10月中开始高位回落。“去年也出现过企业联合减产的情况,主要也是由于库存高,利润差,减产有利于企业库存压力的减缓。”庞春艳称。
终端消费叠加成本抬升,下游负反馈加剧
值得一提的是,在聚酯产业链中,每次聚酯工厂商议消息曝出后,通常,下游市场都会有所反应。
“一般来说,下游市场前日的采购会因后期的会议迎来阶段性的采购热潮。但与之前的情况相比,此次会议消息爆出后,6月9日,聚酯的下游市场普遍表现一般,产销依旧维持2—3成。”中国绸都网采编中心主任张强说。
实际上,从5月底开始,织造原料库存维持在3—5天的极低水平,预期原料价格持续上涨,织造刚需采购叠加投机性备货,原料备货增加较快。部分织造工厂备货至6月25日到月底,备货超过半月以上。“织造备货回升后,对高价原料采购积极性放缓,产销表现一般。”刘思琪说。
对此,张强也解释说,资金受限下,下游市场原料采购依旧谨慎。由于前期涨价,下游已采购一部分,目前原材料已近20%的涨幅,很难继续跟进。“以坯布为例,按照目前的原料价格,坯布即期生产已多数处于盈亏边缘,加上原料的上涨速度太快,还未有良好传导,价格在下游逐级递减,更多的是利于短期的坯布出货,而没有继续采购的欲望。”
由于终端需求疲弱,价格在产业链传导中表现为越往下游价格越难传导。
据华瑞信息资深分析师倪国苗介绍,本轮产业链价格上涨,涤纶长丝自5月初开始上涨近2000元/吨,而常规针织坯布价格实际成交涨幅仅700—800元/吨,坯布现买现做亏损明显加大,也倒逼下游终端降低开机。
张强也坦言,高成本之下,聚酯产业链传导从上游逐渐递减,产业链难在终端消费。基于产业链近年以来的谨慎表现,在产业链中表现为企业自身原料库存低、成品库存高。
在他看来,目前原料的上涨更多的填补自身原料库存,基于原料库存低的因素,目前上涨的确还有空间,但到了终端并不买单,订单下达只会更加谨慎。“如果消费或者政策未能及时得到提振,那么中间这部分原料库存如果满容,势必会带来采购的进一步恶化,造成中间聚酯及织造的减停产。”张强说。
而对于今年下游终端的“糟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于多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疫情、俄乌战争导致订单阻碍、海运费暴涨,东南亚订单及本身产能过剩的影响。
“目前随着疫情防控好转,叠加618电商季,内贸市场订单有所增加,部分秋冬订单下达,但是以冬季羽绒服面料试样、销样为主,大批量下达的订单并不多,主要集中在T400、高弹类等主流面料的成交。”张强介绍说。
另一方面,外贸市场对服装类的需求向好,再加上人民币贬值汇率下滑,一定程度刺激了出口。
“国外服装品牌经历了2020、2021年控制库存的下单模式,手头库存量并不多,对面料采购也较为乐观。”张强表示,订单表现虽不如去年同期,但是整体尚可。由于原料拉涨的情绪,引发下游用户的抵触情绪。在他看来,高价原料成本,已经让部分订单缺失的下游用户无利可图。
消费回升依旧乏力,降低产出是无奈之举
目前来看,终端消费疲弱,是导致聚酯产业链成本传递受阻,产业链整体表现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进入5—6月份,随着国内疫情高峰逐步过去,叠加稳增长刺激政策不断出台,终端需求边际改善,但改善幅度有限。近期在上游原料大涨的带动下,的确倒逼了一部分秋冬季坯布备货需求短暂小幅度回升,但坯布价格上涨依旧十分乏力。”倪国苗表示,随着疫情缓和、国内刺激内需政策不断出台,市场对于终端需求都存在向好的期待。但从节奏上看,由于消费信心的缺乏和外贸订单的流失转移,下半年纺织需求回升预计不会是‘V’型,聚酯负荷和下游开机抬升的速度也将相对较为缓慢。
在他看来,纺织行业需求存在季节性因素,5月江浙疫情缓和之后,终端订单存在弱改善的趋势。
“从往年季节性的角度看,这个趋势预计能延续至6月下旬,但6月下旬到8月份,纺织行业会进入全面淡季。”倪国苗认为,在8月份底之前,即便市场对于需求回暖大趋势比较笃定,但至少对于改善的幅度不应抱有过多指望。
对此,庞春艳也认为,聚酯产业链当前进入淡季,真正的下半年旺季要在8月份前后才会显现。如果没有意外的需求回升,可能下游的“苦日子”还要熬一段时间。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高成本与弱需求的困境预计会贯穿聚酯产业全年,下游亏损和销售压力也会一直并存。那么,摆在大部分下游企业面前的现实问题就是:如何做到开机和效益的平衡,下游企业的出路在哪?
“在高库存的压力下,企业降低产出可以减缓库存的积压,但也牺牲了产量,也是无奈之举吧。”庞春艳说。
对此,倪国苗也建议说,在弱需求的现实情况下,下游企业可根据自身亏损和库存情况,选择适当减产,而在强成本的现实情况下,根据自己的订单和销售情况,在合适的行情节点选择适当提前备货。
“未来,聚酯下游出路,一方面在于等待下半年‘秋冬’订单需求回归,只有终端需求提振,产业链顺畅,利润才能修复;另一方面,市场在持续低利润下,竞争加剧,高成本下,过剩产能淘汰,市场恢复平衡。”刘思琪称。
转自:期货日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