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极引导新业态发展 促进旅游消费升级
2023/7/8 15:09:12 来源:中国旅游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无论是老牌旅游城市,还是新兴旅游城市,都应在着力培育更多具有本地文化和地域特征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上下功夫。培育特色旅游产品、业态是促进旅游消费的重要路径,既需要政府的引导无论是老牌旅游城市,还是新兴旅游城市,都应在着力培育更多具有本地文化和地域特征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上下功夫。培育特色旅游产品、业态是促进旅游消费的重要路径,既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也需要市场力量的推动和参与。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会上介绍,5月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持续显效,生产需求稳步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经济运行延续恢复态势。旅游业对消费、就业等带动作用明显。以美食、文化、旅游为代表的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为消费市场增添活力。
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国内餐饮、零售、旅游等市场人气旺盛,消费活力加速释放。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国内旅游出游1.06亿人次,同比增长32.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2.8%;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3.10亿元,同比增长44.5%,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4.9%。
长期以来,旅游业在促进消费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以来,我国旅游市场呈现强劲复苏势头,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贵州的“村BA”、海南的“村VA”、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洛阳的汉服、杭州奇妙夜、上饶的望仙谷悬崖民宿等纷纷火“出圈”,引领时尚和生活潮流,有效拉动了地方旅游消费。
从当前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发展形势来看,不仅有政府的消费政策引导,也有经营主体针对消费供给端主动发力;不仅有内容创新、体验创新,也有消费模式创新;不仅注重旅游消费品质提升,也注重依托新媒体创造营销热点。
过去较长一段时间,我国旅游目的地的消费增长更多依赖于传统的景区发展。随着我国逐步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消费持续升级,旅游产品和业态加速迭代,传统的门票经济模式已经发生了转变。近期,以桂林象鼻山公园、三亚天涯海角景区为代表的一批国有重点景区先后实行了免门票措施,并着力打造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
在各级政府促消费的积极政策环境下,在科技、资本、商业模式创新等因素驱动下,避暑旅游、避寒旅游、夜间旅游、冰雪旅游等新产品、新业态迅速成长,从过去注重景区建设向当前注重营造旅游消费新场景转变。地方美食、特色民宿、旅游演艺、夜间生活、运动休闲等消费场景受到市场欢迎。随着旅游产业链不断延伸,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无论是老牌旅游城市,还是新兴旅游城市,都应在着力培育更多具有本地文化和地域特征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上下功夫。培育特色旅游产品、业态是促进旅游消费的重要路径,既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也需要市场力量的推动和参与。
围绕培育旅游新业态、促进消费升级,笔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支持:
一是以典型案例强化引领示范作用。要及时梳理和总结前一阶段旅游新产品、新业态促消费的典型案例,分析受市场追捧的特色美食、夜间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避暑避寒旅游等成功的内在原因、外在环境、模式适用条件以及可优化提升之处,通过典型案例分享,加强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交流互鉴,在引导新产品、新业态供给,促进旅游消费方面发挥积极示范效用。
二是做好旅游新业态促消费发展工作评估。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既不能简单模仿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或网红产品发展模式,也不能照搬照套旅游大项目建设,而要在充分梳理地方自然和人文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基础上,做好发展评估,寻找适合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发展的契合点以及促进消费的增长点。要因地制宜,培育一批融入当地文化和生活、符合地方气质、真正能够促进地方旅游消费的新业态。例如,发展避暑康养旅游,既要评估目的地是否具备避暑气候条件以及相对完善的公共服务,也要评估能否对当地旅游消费带来显著的促进作用;发展夜间旅游业态,要评估是否有充足的客群来支撑夜间消费等。
三是推动从短周期消费向常态化消费转化。从目前来看,不少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季节性消费特征明显,因为消费周期较短,对目的地旅游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强。因此,要在培育有流量的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基础上,不断扩大优质旅游供给,开发更多适合年轻人、家庭、老年人等不同客群的旅游产品,打造适合不同季节的特色旅游业态。此外,要在吸引外来游客消费的同时,服务好本地居民的旅游消费需求,拓展主客共享的旅游生活空间。还可以通过创新旅游消费政策、开展旅游消费促销活动、搭建旅游消费合作平台等方式,刺激淡季旅游消费,延长旅游消费周期。
四是用好财政金融政策促消费的手段。长期以来,财政金融政策一直是培育旅游新业态、促进旅游消费的重要工具。要不断完善财政资金奖励形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向,引导新产品、新业态的培育方向。要加大金融支持手段,积极推动银行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与旅游领域对接。将前一阶段金融纾困政策措施转变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常态化支持手段,推动政府引导基金、私募投资基金、企业债券、信贷、融资租赁等多元化金融工具持续支持旅游新业态培育,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进而更好地促进旅游消费提档升(胡抚生)
转自:中国旅游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