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超1.2万亿元
2023/10/30 21:11:46 来源:人民邮电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日前在2023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报告(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已经从起步探索阶段转向快速日前在2023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上,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报告(2023年)》(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已经从起步探索阶段转向快速推进阶段,产业规模超1.2万亿元。
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近六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成效显著,政策体系持续健全,技术产业创新突破,生态建设日益壮大,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之路。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工业互联网的战略部署持续深入。《政府工作报告》连续6年对工业互联网作出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接续实施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发布网络、平台、数据、安全等一系列政策,遴选5批近600个试点示范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树立工业互联网应用样板。北京、上海、武汉、沈阳等地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产业集群能力不断增强。长三角、广东、山东、成渝、京津冀、湖南等地创建工业互联网示范区,系统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建设、融合应用和生态培育。在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和城市试点工作,分别遴选了98个公共服务平台和遴选公示首批30个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报告显示,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数据、安全体系不断完善,核心产业规模超1.2万亿元。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设施初步建成,截至9月底,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达到318.9万个,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和县城城区。建成5G行业虚拟专网超过2万个,有效满足垂直企业对数据本地化、管理自主化等个性化需求。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7000个,标识解析体系服务企业超30万家。培育50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平台超过270家,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近9000万台(套)。技术领先、自主可控、应用富集、安全可靠的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加快建设,数据汇聚能力持续增强。基本建成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
工业互联网数字赋能作用持续显现。随着工业互联网理念深入人心,广大工业企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方向感更为清晰、内驱力更强劲。目前工业互联网应用已拓展至45个国民经济大类,覆盖工业大类的85%以上,降本、提质、增效、绿色、安全作用不断彰显。报告显示,工业互联网将数字技术与行业特有的知识、经验、需求相结合,加速工业机理模型的汇聚沉淀,提升生产经营各环节数字化水平。应用场景从“研产供销服”单点应用向综合集成延伸,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加快普及,各地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万家,“大企业建、中小企业用”的模式加快推广。
工业互联网持续推动新技术研究进程。工业以太网、边缘计算、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加快。工业互联网推动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全面突破和迭代创新,2022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工业软件、传感器等产业规模增速近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与此同时,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工业元宇宙应用逐步开展,工业级无人机、可穿戴智能装备等新产品迅速兴起,人工智能与工业融合应用不断深化,催生了增强数字设计、人机协同制造、精益运营管理、精准质量管控、柔性智能服务等典型应用场景。
工业互联网生态建设规模日益壮大。多家龙头企业设立工业互联网科研部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生态建设成效初显,有效助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数据要素市场加快建设,全国已成立40多家数据交易机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初步构建,百余所院校增设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一批工业互联网人才实训基地在全国布局,江苏、广东、山东、四川等地建设近20所工业互联网产业学院。投融资持续活跃,多地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合作中心会员单位超1100家,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成员超2500家,试验验证、检测认证、人才实训等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路琦)
转自:人民邮电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