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企深度协同 提升建筑工程类育人效能
2025/1/23 16:09:20 来源:中国工业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为了全面贯彻新时代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崇尚实践、亦能亦德"的教育理念,将思政元素融入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课程实践中,有利于增强教学效能,提升其课为了全面贯彻新时代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崇尚实践、亦能亦德"的教育理念,将思政元素融入建筑工程相关专业的课程实践中,有利于增强教学效能,提升其课程教学的思想性和文化性,强化并达成思想引领、政治引领及价值引领的教学价值目标。探索协同育人新途径,努力推动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力求进一步提升育人实效。
因地制宜,提升实践教学中思政育人实效
为了提升育人实效,要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场景。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先进技术手段模拟真实施工环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施工现场之中。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技能。
强化案例分析与讨论。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工程项目作为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思考其中涉及的社会伦理问题、环境保护意识等内容。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及可持续发展观念。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创新性和环保性的建筑项目作为案例,让学生分析其设计理念和技术特点,并讨论这些项目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参观本地优秀建筑项目或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还能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学生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交流会,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表彰那些在课程改革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团队和个人。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教师学习和交流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
赛教融合,推进实践教学中创新人才培养
举办技能竞赛。定期举办校内外的建筑设计大赛、BIM建模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才华的平台,并借此机会检验所学知识的应用效果。这些竞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竞赛,学生们可以在真实的项目环境中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技能。其中,竞赛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有机会获得实习或就业机会,进一步拓宽他们的发展道路。
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推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鼓励师生参与科研项目申报工作,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可以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发课程内容,提供实习岗位,以及开展联合研究项目。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还能帮助他们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同时,教师也可以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中去,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之中,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市场需求。通过这种方式,学校和企业可以实现双赢的局面:企业促进了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另学校也为社会培养了更多具有实战经验的人才。
注重个性化发展路径规划。针对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制定差异化的成长方案,支持他们在特定领域内深耕细作,成长为该领域的领军人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点和发展潜能,因此学校应该根据个人特点为其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和发展路线。例如,对于对建筑设计特别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提供更多关于该领域的选修课程和实践活动。对于喜欢编程的同学,则可以开设专门的软件开发实验室,并提供相关软件工具的支持。通过这种方式,每位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并在自己所热爱的领域中不断进步,最终成为各自专业内的佼佼者。
校企携手,共育知行统一高水平技术人才
深化产教融合战略。为了构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框架,双方应明确合作目标、制定详细的合作协议,并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来监督和协调各项合作事宜。同时,要确保双方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利用,包括共享教学设施、科研设备以及人才资源等,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局面。在探索设立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形式的合作平台方面,可以鼓励高校与企业共同投入资金和技术力量,围绕某一特定领域或关键技术开展深入研究。这些平台不仅有助于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速度,还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支持。此外,还可以考虑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促进科研成果的快速应用和产业化。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双导师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即由校内导师负责传授专业知识和理论课程,而企业导师则侧重于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和技能训练。这种模式能够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前适应职场要求,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推行订单式教育模式也是一种有效的尝试,它可以根据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制定招生计划,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学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企业文化讲座、职业规划指导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从而增强他们对未来的规划能力和职业认同感。同时,还可以邀请校友分享成功经验,激励在校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的文化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也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作者:湖南工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梅华 胡朝霞)
转自:中国工业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