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破、创新、布局,新年新干劲!人工智能加速在各行业“落地生花”
2025/2/18 13:09:38 来源:央视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最近,国产DeepSeek大模型的横空出世在国内掀起“人工智能热”。各行各业也是开足马力,开启了一场拥抱AI的“抢滩登陆战”。各种人工智能新场景、新应用层出不穷。 造一台最近,国产DeepSeek大模型的横空出世在国内掀起“人工智能热”。各行各业也是开足马力,开启了一场拥抱AI的“抢滩登陆战”。各种人工智能新场景、新应用层出不穷。
造一台人形机器人究竟有多复杂?人形机器人的内部十分精密,工作人员正在对它的部件进行安装和调试。成都市这家智能硬件中试平台,新年一过,这里已经开足马力,十多条产线、20多个项目在并行生产。
中试是科研项目从概念走向应用的关键一环。在这个中试车间里,一条条试验线、组装线忙碌运转。来自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服务机器人等领域的技术产品正在进行性能测试和小批量试制。工作人员介绍,开年以来,每周都有新项目来进行成果转化。像这台采用AI视觉识别技术的交通摄像头,就即将投向市场。
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快速实现成果转化?在几公里之外的成都科创生态岛,刚刚投运一年多,就已注册科创企业近千家。
在这里,大到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对全岛进行可视化管理,小到用人形机器人为访客做一杯毫米级的拉花咖啡,或是用手机向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客服进行咨询,一座“岛”就是一个巨大的应用场景验证中心。
走进科创岛的这家机器人研发企业,仿佛进入了一座繁忙的机器人训练场。这边,工程师在测试机械臂自主识别分类物品的能力,另一边,双轮足机器人在训练攀爬楼梯。还有可隔空操控的“五指灵巧手”、能精准清理杂草的农业机器人……一项项人工智能技术的测试场景令人目不暇接。负责人介绍,春节以来,他们几乎每天都是“火力全开”,加快进度将新品推向市场。
AI技术成果转化持续加速,科研人员天马行空的想法也在不断催生新的应用空间。当记者来到一家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时,这里正在进行一场头脑风暴。
原来,他们正在开发一项空间智能技术,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理解和认知,从而赋能千行百业,相关的研制工作已在加速推进。
眼下,成都已建设60余个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相关的创新平台。2024年,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同比增长39%,算力更是增长了7倍。2025年如何更进一步推动产业实现跃升?在成都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发展工作专班,每天的工作计划排得满满当当。
通过对接企业,将搜集到的诉求和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制定解决方案,像这样的企业诉求摸底对接会,这里每周都要开上好几次。在这份任务清单上,密密麻麻地列明了接下来要完成的目标。
成都市经信局人工智能产业处副处长蒋炆伶介绍,目前,已经计划了有40多项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其中,很大的一部分都是在工业、商务、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这些领域的应用。重点培育行业大模型、建设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发布场景机会清单、开放机器人标志性应用场景,力争在2025年使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1300亿元。
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落地生花”
人工智能企业焕发出蓬勃活力,一项项新技术、新产品加速走向市场。不仅仅是在成都,开年以来,全国多地都把发展人工智能作为2025年的重点任务。
春节刚过,广东东莞发布的2025年市政府“一号文”,就是推进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发展。
这几天,当地的一家科技企业就在加紧测试一款智能分拣机器人。它可以自动识别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货物,靠的是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控制平台,相当于给机器人装上一个“AI大脑”。
河南省在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行动,赋能产业焕新升级。
在焦作的一家新材料企业,最近就用上了安全生产大模型,极大提高了工厂安全运行效率。
眼下,人工智能技术也在为外贸赋能。跨境电商平台阿里国际站数据显示,春节过后的订单量同比增长达50%,其中,AI外贸产品为6.9万国内商家“出海”提供了服务。
浙江义乌的这家包装制品厂,海外订单已经排到了六月份。企业负责人把AI比作他的“定制军师”,客户、订单、物流、财务全都交给它,甚至对员工的培训也通过AI来进行。
还有更多城市加紧布局人工智能赛道。像北京将继续强化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上海将在金融和制造业领域深化AI应用,而深圳、杭州等地则在大模型、智能硬件等领域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通过各地发挥核心资源优势,形成区域间协作,将进一步加快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各业“落地生花”。
转自:央视网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