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份锂行业运行情况
2025/4/9 15:10:57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2025年2月,碳酸锂产量逐步提高,受部分产线检修影响,氢氧化锂产量环比下降。需求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持较快增长,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 锂产品价格 2025年2月2025年2月,碳酸锂产量逐步提高,受部分产线检修影响,氢氧化锂产量环比下降。需求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持较快增长,动力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
锂产品价格
2025年2月,国内碳酸锂价格略有下降。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月初的7.6万元/吨回落至月末的7.45万元/吨,下降1.97%;工业级碳酸锂价格从月初的7.3万元/吨回落至月末的7.2万元/吨,下降1.37%;主力合约结算价从月初的7.842万元/吨回落至月末的7.558万元/吨,下降3.62%,月末期现价差为3580元/吨。
锂产品供应
供应端,2月份,碳酸锂产量逐步提高,受部分产线检修影响,氢氧化锂产量环比下降。
2月份,我国碳酸锂产量逐步提高。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统计,2月份,全国碳酸锂产量约5.7万吨,环比增长5.9%;全国氢氧化锂产量约3.0万吨;全国氯化锂产量约1395吨;全国金属锂产量约114吨。2月份,全国锂盐产量折合碳酸锂当量(LCE)约8.5万吨,环比下降3.7%。
锂盐产量集中度较高。2月份,我国碳酸锂产量前三的省(区域)分别为江西、四川、青海,产量分别为2.0万吨、1.3万吨、1.0万吨。
锂产品进出口
1—2月份,我国锂辉石精矿进口量环比增加,碳酸锂进口量环比减少。其中,锂辉石进口主要来自澳大利亚、南非、津巴布韦。
进口方面,1—2月份,我国进口锂精矿分别为59.1万吨、56.7万吨,环比增幅分别为29%、-4%。其中,进口量前三的国家分别为澳大利亚、南非、津巴布韦。
1—2月份,我国进口碳酸锂分别为2.0万吨、1.2万吨,环比分别减少45.6%和40.0%,2月份,进口均价为7.0万元/吨,环比下降6.9%。其中,1—2月份,从智利进口碳酸锂约1.3万吨、0.8万吨,占比约为62%左右。
出口方面,1—2月份,我国出口氢氧化锂分别为0.3万吨、0.4万吨,环比变化分别为-54.2%、34.3%,主要出口国家为韩国和日本。2月份,我国氢氧化锂出口均价为9.2万元/吨,环比上升12.9%。
锂产品需求
需求端,2月份,电池与新能源车产销保持增长,动力电池产量及装车量继续上涨。
(一)电池
产量方面,2月份,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100.3GWh,环比下降7.0%,同比增长128.2%。
销量方面,2月份,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销量为90.0GWh,环比增长12.0%,同比增长140.7%。其中,动力电池销量为66.9GWh,占总销量的74.3%,环比增长6.4%,同比增长98.8%;其他电池销量为23.1GWh,占总销量的25.7%,环比增长32.2%,同比大幅增长。
出口方面,2月份,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出口21.1GWh,环比增长21.0%,同比增长144.7%,合计出口占当月销量的23.5%。其中,动力电池出口量为12.8GWh,占总出口量的60.6%,环比增长15.2%,同比增长51.4%;其他电池出口量为8.3GWh,占总出口量的39.4%,环比增长31.1%,同比大幅增长。
装车量方面,2月份,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34.9GWh,环比下降10.1%,同比增长94.1%。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6.4GWh,占总装车量的18.5%,环比下降24.6%,同比下降7.2%;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28.4GWh,占总装车量的81.5%,环比下降6.0%,同比增长158.0%。
(二)新能源车
2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8.8万辆和89.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1.5%和87.1%,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1.9%。内销方面,2月份,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76万辆,环比下降4.2%,同比增长92.6%。
出口方面,2月份,新能源汽车出口13.1万辆,环比下降12.6%,同比增长60.5%;纯电动汽车出口8.1万辆,环比下降18.9%,同比增长22.4%;插混汽车出口5万辆,环比下降0.2%,同比增长2.2倍。
行业热点
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指出,新型储能制造业是为新型储能提供能量存储、信息处理、安全控制等产品的制造业总称,以新型电池等蓄能产品和各类新型储能技术为主要领域,也包括电源管理芯片、电力电子器件、热管理和能量控制系统等环节。
《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凸显,优势企业梯队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方案》指出,新型储能制造业作为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新兴领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新能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基础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相关负责人在解读该《方案》时表示,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快速发展并取得积极进展,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体系加速完备,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龙头企业培育成效显现,全球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方案》旨在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等增长引擎,推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方案》共提出实施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行动、实施产业协同发展推进行动、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行动、实施示范应用场景拓展行动、实施产业生态体系完善行动、实施贸易投资合作提升行动等六大行动。
在实施产业协同发展推进行动方面,《方案》提出,要科学谋划产业布局。加强锂电池等产能监测预警,防范盲目投资和无序发展风险。组织开展新型储能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引导企业把握发展节奏,结合区域内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情况,合理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有序部署产业规模。同时,要引导优化供需关系,引导各地区科学有序布局新型储能制造项目,依托研究机构开展行业运行监测预警,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在实施示范应用场景拓展行动方面,《方案》提出,要推进电源和电网侧储能应用,积极鼓励探索火电合理配置新型储能,支持开展新型储能配合调峰、调频等多场景应用。同时,拓展用户侧储能多元应用。面向数据中心、智算中心、通信基站、工业园区、工商业企业、公路服务区等对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要求高和用电量大的用户,推动配置新型储能;支持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园区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积极推进新型储能技术产品在工业领域应用;鼓励城镇供热合理配置新型储能;发展个性化、定制化家用储能产品。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
2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全面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能力水平尤为重要;要强化全链条管理,着力打通堵点卡点,构建规范、安全、高效的回收利用体系,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流向监测,实现生产、销售、拆解、利用全程可追溯;要用法治化手段规范回收利用,制定完善相关行政法规,加强监督管理;要加快制定修订动力电池绿色设计、产品碳足迹核算等相关标准,以标准引领带动回收利用。
转自:中国有色金属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中国三峡集团一季度新能源发电量创新高
- 下一篇:江涛(资深文旅运营专家)
- 直达16个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