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2010/11/15 11:10:29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2010年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发展概况分析一、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发展回顾
回顾2009年工程起重机市场的运行情况,我们深刻感受到市场的大幅波动。年初的严重低迷,不足千台销量到2、3月份的绝地反击,一举将起重机市场拉出下降趋势,从而奠定了整个2009年的运行基调。
据协会统计,工程机械行业的销售收入分行业排序基本保持铲土运输机械、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起重机械、工业车辆、压实机械和配套件这样一个格局,混凝土机械行业始终保持了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
我国工程机械制造业总体规模已进入国际生产大国行列,但总体竞争和发展后劲仍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抗衡,目前国内高端用户和出口产品配套的基础零部件主要依靠进口,随着出口贸易磨擦的加大,势必要受到国外竞争对手和供应商的制约。因此工程机械今后振兴发展的重心应放到基础技术和基础部件上来,提高自主开发水平,在国际上的地位才能逐步走强。
二、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的优势
一是国内工程机械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无论是继续扩大内需发展战略的需要,还是中部崛起、高铁建设等一大批国家级重大建设工程以及我国稳步推进的城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都为工程机械行业提供了庞大而长久的市场。
二是中小吨位产品稳中有进。中国工程起重机行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
经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生产体系。中、小型汽车起重机的批量生产也已经有了4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从80年代开始,国内一些生产轮式起重机的重点骨干企业先后引进了日本多田野、加藤,美国格鲁夫和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的先进技术,经过多年的消化吸收和国产化工作,已经大大地促进了我国轮式起重机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水平的提高。
几十年来,国内轮式起重机产品已经在我国的华东、中南、华北、西南、西北等地区以及军品供应中占有了比较稳定的市场份额。这些都为我国工程起重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国内劳动力资源丰富。我国出口的工程机械产品近年来虽然其技术含量有所增加,但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我国工程机械产品成本中劳动本所占的比重远远低于国际水平。
三、中国工程起重机发展迅速步入平稳期
我国工程起重机行业连续快速发展。履带式起重机增长的幅度最大。石化、石油、化工、能源行业和市政建设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刺激了大型履带式起重机市场。过去我国中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全部依靠进口,近3年来,我国生产企业积极开发履带式起重产品,目前已经能生产35t、50t、70t、80t、100t、150t、160t、200t、250t、300t和400t共11个系列的产品。从整个行业来看,国产品牌逐渐被广大用户接受,在中小吨位起重机领域中也已经具有了与国外品牌竞争的实力,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目前主要起重机生产企业正在开发600t和800t的履带式起重机,还有生产更大吨位起重机的打算。在这种大好形势下,企业更应注重产品的质量,不能粗制滥造,应以优良的品质和服务、合理的性价比赢得客户的信赖,赢得市场。
四、工程起重机租赁分析
伴随中国大型石化项目、风力发电、火电、核电等能源行业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增大,吊装工程正朝着大型化、模块化的方向发展,大吨位起重机凭借其吊装能力大、工艺简单、工期短等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这些建设项目中的新贵,倍受青睐。
特雷克斯-德马格、利勃海尔、马尼托瓦克是国际起重机的三大生产巨头,凭借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先进的产品性能,不但引领着世界工程起重机的发展潮流,更是在中国中大吨位工程起重机领域长期处于垄断地位。
与此同时,以徐重、中联重科、三一和抚挖为代表的国产工程起重机生产企业在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巨大利润的双重诱惑下,也纷纷开始进军中大吨位工程起重机市场,特别是在大型履带起重机的开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近年来国产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市场捷报频传:2006年,上海三一科技自主研发的SCC4000(400t)率先下线,宣告中国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完全依靠进口的时代结束。紧接着,中联重科自主研发的QUY600(600t)履带式起重机的问世更是让业内为之振奋。2007年,抚挖QUY350(350t)、徐重QUY450(450t)履带吊的诞生填补了国内履带式起重机产品型谱的空白。2008年初,上海三一科技自主研发SCC9000(900t)的诞生,打破了日本制造的大吨位履带起重机在亚洲的垄断地位,向世人展示出目前亚洲最大吨位起重机的风采。
尽管大型工程起重机都身价不菲,且国内大型工程起重机行业不断有新的企业涌入,已是一派硝烟滚滚、群雄逐鹿的壮观景象,但生产能力的增长速度却似乎远远赶不上需求量的扩张,导致供不应求的局面自始至终存在,中大吨位工程起重机供货时间过长在业内早已是普遍现象,且这种现象不只是出现在中国。
同时,对于占据了中国大部分起重机市场的外资品牌来说,由于产能及配套件供应的限制,很多制造商订单的交货期早已到2011年。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基础工业尚不成熟,用于制造大型起重机的高强度钢材、液压件等都需要进口。虽然中国企业在生产加工方面有一定的空间,但由于缺乏丰富的技术储备且基础件供货周期长等客观原因,大吨位工程起重机供需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反而愈演愈烈。
导致大型起重机市场供不应求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从宏观角度讲,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带动了工程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内需的扩大为大型工程起重机的市场发展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虽然国家一再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但在庞大的市场需求基数面前,需求量无疑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此外,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拓,产品出口量在近两年成倍增长,中国工程起重机的出口金额已经占到总销售额的25%。
大型工程起重机制造商的生产能力远远跟不上需求量的增长速度。就外资品牌而言,全球市场的繁荣使得特雷克斯-德马格、利勃海尔、马尼托瓦克等生产企业的销售量增长约40%,但由于大吨位工程起重机本身都是按订单生产的,与主机配套的零部件也是按订单出货,加之受制造商自身产能的影响,供货周期延长是不可避免的。生产能力的不足和关键零部件的短缺困扰着制造商和用户。与此同时,中国大型起重机生产厂商似乎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首先,中国能够生产中大吨位起重机的制造商较少。目前生产中大吨位工程起重机的企业数量偏少且年产量低,由于未形成规模化生产,其在产品研发、核心技术掌握、生产能力和服务等环节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其次,国产大型工程起重机的主要零配件长期依赖进口。种种原因使得国内生产企业的时间大量被束缚在配套厂漫长的供货周期上,面对订单积压和客户流失的窘境而无能为力。
- 上一篇:中国3D立体拼图市场分析
- 下一篇:中国乳品包装加工行业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