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明森: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特缺贵阳这样的实践样板
2014/6/13 19:02:22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杨明森: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特缺贵阳这样的实践样板“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生态文明建设也不是一束光,看得见抓不着。”5月15日,中国环境报社长兼总编辑杨明森在由贵州省委宣传部和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秘书处主办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北京)媒体高层见面上表示,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不缺理念,缺的是贵州这样实实在在的实践样板。在生态文明论坛和实践中,杨明森表达了三个担心:学界的话题会越来越少;领导的讲话和思路越来越虚;部门的视野越来越窄。
“如果不提生态文明建设,都觉得不讲政策,不时尚,不仗义。”杨明森听过很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讲话,但重复的多,传述的多,传达的多,没有什么新意,落不了地。
对此,杨明森提了三点建议。
一个是要把创新驱动这个主题进一步的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最终的动力,是改革。唯一一个出路也是改革。生态文明建设碰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绿色发展,绿色转型等等问题。你看到最后磕磕绊绊的事,肯定是体制问题。”杨明森说,改革首先是体制改革。比如,贵州在保护两江屏障生态过程中作出了牺牲,就应该通过生态补偿机制给予补偿。
同时,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更多的法律的授权,地方有一些立法实践,包括贵阳,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如果生态文明没有法律授权的话,有很多的问题是有障碍的。”
第二要抓住生态安全的要害。杨明森,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少说理念,多说现实存在的生态困境。“现在的生态问题是抢救性的保护。有专家认为,长江流域的生态已经接近崩溃,长江中上游40年前能见到的鱼类,现在多半都见不到了。”
第三是生态文明建设要落地。“现在我们不缺理念,缺的是实践样板,就缺贵阳这样的实践样板。”杨明森说,贵阳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生态文明委员会,越做越实。
“有人说生态文明是贵阳一个招牌,我说这个话说反了,应该是,贵阳是生态文明的一个品牌。”杨明森说,现在特别需要贵阳这样的实践样本。另外,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有相关制度去约束,约束和考核相关政府和官员,否则就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