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结构性改革 东北再迎重大发展机遇期
2016/3/23 9:11:45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全国两会中被列为重点协商议题的东北工业转型升级,事实上已有诸多政策“利好”。在经过十余年东北振兴的基础上,东北再迎重大发展机遇期。国务院日前出台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全国两会中被列为重点协商议题的东北工业转型升级,事实上已有诸多政策“利好”。在经过十余年东北振兴的基础上,东北再迎重大发展机遇期。国务院日前出台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着力加强东北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三去一降一补”。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制定三年滚动计划,研究提出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大政策举措、重大工程、重大开发开放平台和重大工作机制等。还将支持东北地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
东北振兴进入了新阶段。
2015年12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以积极支持东北地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着力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国家发改委3月2日发文称,将着力加强东北地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落实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抓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落实,加大对东北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形成新一轮东北振兴的势头。
据了解,三省份也都将此轮振兴战略视为各省全面振兴发展的重大政策机遇。吉林省省长蒋超良日前表示,将研究提出吉林省的实施意见,加快推动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而记者从黑龙江省发改委了解到,该省也正在积极研究相关准备工作,准备把振兴东北的各项重大政策举措用足用好用活,把政策效力转化为增长动力、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效益。辽宁省省长陈求发日前也在地方两会期间表示,2016年辽宁将增加有效投资、扩大有效供给、补齐发展短板。
党中央、国务院对东北地区发展一直高度重视,并从2003年开始持续实施第一轮振兴东北战略。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涉及体制机制创新、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城市转型等多个重要问题。第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正式拉开序幕。
十余年来,中央持续出台了多个振兴政策,全面推动东三省老工业基地的产业转型和经济振兴,并取得了成效。公开资料显示,从2003年到2012年的10年间,东北三省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速达12.7%,而同期全国平均增速为10.7%。
有分析认为,拼投资、拼能源、拼土地是东北保持十年经济发展两位数增长的最重要因素。
不过东北振兴战略进入第二个十年的时候,随着国际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东北老工业基地却面临经济增速持续回落、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挑战。
2013年,东北经济增速发生转折,跌到8%,此后持续下降。2014年,经济运行继续恶化,吉林、黑龙江、辽宁三省的GDP增速分别为6.5%、5.6%和5.8%,位列全国后五位,不仅低于全国7.4%的GDP增速,更是滑出了经济合理区间的底线。
2014年7月3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会议。随后,《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出台,提出“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并针对东北国有经济比重过大的问题,提出要大力推进国企改革。
有分析认为,从2014年振兴规划开始,东三省正式走上了由内而外的自我振兴之路。
被媒体称为经济“失速”的东北发展现状,牵动着中央高层的心。2015年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均亲自到东北实地调研,也显示了中央要下决心提振东北经济。
然而,东北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亟待解决。不久前“出炉”的2015年地方经济成绩单依然不乐观,吉林、黑龙江、辽宁2015年GDP增速分别为6.5%、5.7%和3%,分列全国倒数第四、倒数第三以及倒数第一。其中,相比2014年,辽宁2015年GDP增速降幅高达2.8个百分点,比山西还低0.1个百分点。据媒体统计,辽宁2015年经济增速创下近23年来最低纪录。
提振迫切
持续“失速”的东北经济,亟须全面振兴。供给侧改革无疑为东北经济再振兴提供了一个新思路。而这也正是我国目前经济新常态下的改革新思路、发展新动力。
在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2015年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当年GDP增长6.9%,增速创近25年来新低。部分行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比如煤炭、钢铁等行业过剩产能超过30%。同时,相应地出现了一种结构性通缩,PPI超过47个月连续负增长,工业企业利润率持续下行。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关于供给侧改革的观点一直备受关注。他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面临的是一种结构性问题,需求政策是不大起作用的,所以要强调供给侧改革。
“具体来讲,第一条就是去产能。我要纠正一些人的看法,有人认为去产能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我认为不会的,去产能反而有利于解决我们目前的通缩问题,解决目前企业利润,特别是产能严重过剩行业企业大面积亏损的问题。”刘世锦认为,去产能对宏观经济是扩张性的效应,只有真正去产能,价格才能回升,利润才能回升。当需求基本上触底之后,从供给侧来看,这些效益指标也会转好,这样中国经济基本上就能成功触底。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日前也公开指出,供给侧改革是今后一个重要任务,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五项重要任务是“三去一降一补”,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化解过剩产能,二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三是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培育。
其中治理产能过剩,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产能过剩问题在东北尤其突出。
吉林省省长蒋超良在今年初的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吉林转型升级缓慢,新兴产业仍未成长为发展支柱,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而辽宁四大支柱产业遇瓶颈,化工冶金业产能过剩。
再以东三省的重工业中心城市沈阳为例,有调查显示,沈阳拥有数百家装备制造企业,数据下滑背后,该地区多项支柱产业产能过剩,占比达九成的传统经济告急。与此同时,曾一度“跃进式”发展的楼市也面临库存压力,甲级写字楼空置率近四成。
对供给侧改革的理解,东北的企业界有着更深的认识。
“在当前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习主席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吉林天景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曲广深告诉记者,过去经济发展靠出口拉动消费,现在消费和出口受影响,通过重大基础设施扩大投资,但民间投资热情不高。因此,完全靠“三驾马车”提升经济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而供给侧改革可以扩大消费和内需。(本报记者孟庆伟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