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部门推动出口转内销 渠道难题待解
2020/7/9 12:25:04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产品标准、相关认证、销售渠道都是出口转内销时会遇到的问题。”多位外贸企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部市场波动时,出口转内销都会成为关注话题,但由于国“产品标准、相关认证、销售渠道都是出口转内销时会遇到的问题。”多位外贸企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部市场波动时,出口转内销都会成为关注话题,但由于国际国内市场环境、认证标准、渠道拓展等不同,出口转内销并非易事。
“对纯做国外市场的企业,尤其是工业领域,如果想转内销市场,还是非常困难的。”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行业发展部总监高士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国际贸易规范更多,链条比较成熟,还有出口信用保险做担保,但国内市场相对复杂,一旦形成坏账,只能不停要账,对中小企业来说利润薄,难度大。”
对此,国务院会议多次部署稳外贸措施,并发布《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支持出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加快内销市场准入,多渠道支持转内销,加大保险支持、资金支持。
授权难
出口转内销会涉及产品标准、国内认证、市场营销等问题,其中产品标准和国内认证相对容易解决,而授权难、账期长、销售渠道难打通被认为是外贸企业出口转内销的主要难点。
“部分产品国内外标准不同。比如:出口欧美的服装尺码与国内标准不同,款式和国内市场需求也有差异,转内销时需要做有针对性的调整或改造。部分出口产品转内销往往涉及品牌商标问题,需要得到外方授权。”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杨国良表示。
“国内认证包括安全、环保、能耗等,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金成本,但在相关政策支持下,拿到国内认证并不困难。”浙江一家家电企业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不同类型的出口企业中,国际国内市场都在做,并且有自有品牌出口的企业,内销并不是问题。但单纯给国外品牌做代工的企业,在国内没有自己的品牌,或者品牌影响力较低,如果想做内销,难度较大。
被问及获得外方授权是否容易时,一位外贸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一般都需要在国内注册自己的品牌,外方品牌大多没有在中国注册,即使注册了,外方客户也不愿意让你使用。”
“很多国外品牌都是中国企业在做代工,但这些企业如果想获得国外的品牌授权在国内销售,相当于跟国外企业形成了竞争关系,一般企业是不可能授权自己的品牌给纯生产企业做销售的。”高士旺说。
这就意味着,没有自主品牌的外贸企业,在拓展国内销售渠道时,面临品牌影响力小、渠道沟通不占优势等问题。
账期长
“当前环境下,想做内销的企业大概有两种,本身国际国内业务都有的企业,不存在出口转内销的问题,主要是对产品线、产能做一些调整即可。”高士旺说,“另一种纯做外销的企业,他们认为国内市场非常难,资金占用大,账期长,利润不高。”
一些外贸企业长期按订单生产,尤其是代工企业,材料、设计、要求都是客户提供,这类企业缺乏国内市场营销经验,国内品牌知名度低,很难开拓国内市场。
盛威安全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磊告诉本报记者,“现在的出口企业很多是做OEM(原始设备制造商),有点能力的做ODM(原始设计制造商),非常少数有自有品牌。对于这些代工企业,做出口时,货装上船,后面的事情就不用管了。但国内不同,前面的操作跟出口一样,但货发出后,还要关注门店选择、渠道管理、市场宣传、汇款等工作。这些工作非常细致、繁琐,很多外贸企业并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
广东一家有内销业务的外贸企业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国内外客户观念不同,国外客户主要看产品,但在国内还要看关系,打通渠道的时候可谓是“各显神通”。
国内交期短也是出口企业做内销时面临的问题之一。
“出口订单大都按照流程来,而国内项目型的订单,前期沟通花费了很多时间,只能压缩生产时间,这个涉及到很多设备、工艺的修改。”王磊说。
杨国良还提到,“转内销还面临市场结算模式的差异问题,内销通常采取赊销模式,先拿货、后付款,占用资金多,风险相对较高。”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有综合竞争优势,包括相应周期、成本优势、沟通交货等,外销的利润相对高一点,账期比较稳定,有明确的回款时间。”高士旺告诉记者,国内市场的复杂性,使得外贸企业内销的利润不如出口业务。
王磊告诉本报记者,内销或外销本身的利润差不多,但外销的收款比内销收款的及时性高,可以大幅度降低财务费用。
多位外贸企业老板表示,企业回款难,账期长非常头痛。现在合作首选国企央企,相对更有保障。其次是跟外商合作,国内民营企业的账期拖欠问题频发。
加大支持
面临风险的同时,出口产品转内销也存在较大的增长潜力。在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方面,《实施意见》提出了相应举措。
杨国良表示,“从国内消费看,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国内市场需求正加快释放,为电子家电、轻工、纺织服装、农产品等出口行业提供了内销市场。从消费升级看,部分外贸企业正从传统批量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可以更好满足国内消费升级需求。网上销售、直播带货等消费新模式快速发展,也为外贸企业打通了直接面对消费群体的销售渠道。”
《实施意见》中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为企业提供便利,继续深化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改革,简化出口转内销产品认证程序,缩短办理时间,简化企业办税程序。
在多渠道支持转内销方面,《实施意见》指出,一是搭建转内销平台。二是发挥有效投资带动作用。三是精准对接消费需求。
“大部分行业都是产能过剩,偏买方市场,除非是很大的品牌企业,中小企业跟渠道方谈合作时,处于劣势地位,品牌影响力弱。线上渠道的拓展,也算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多一种选择。”高士旺说。
相较于2003年非典时期,也有部分出口产品转内销的情况,业界认为情况并不相同。
“2003年中国刚开始融入世界,大家认为出口产品质量高,对国内市场形成鲇鱼效应,推动国内消费品升级。但现在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复杂,不仅仅是疫情影响,逆全球化趋势出现,市场很难像非典时一样,疫情结束就能完全恢复。中央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就是要提示企业提高意识,考虑平衡,不能只做国际市场。”高士旺说。
海关总署企业管理和稽查司副司长林少滨表示,将进一步放宽内销征税时限,由每月申报,调整为最长可按季度申报,而且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每个季度结束后15天内申报,大大减少了外贸企业办理内销手续的次数,节约企业办理内销业务的成本。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近日也表示,正在会同相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稳外贸的新举措。(裴昱)
转自:中国经营报
-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产业或迎变局
- 下一篇:我国物流业在向低耗高效节能环保的绿色物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