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石:国务院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企业上市融资
2021/3/29 19:02:50 来源:中华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鼓励地方建立再生资源区域交易中心。加快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导生产企业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直接融资,统一绿色债券标准,发展绿色保险,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产业企业上市融资。
《指导意见》明确,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建设一批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形成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推进
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两网融合”,鼓励地方建立再生资源区域交易中心。加快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导生产企业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鼓励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废物回收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培育新型商业模式,打造龙头企业,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加强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金属、废玻璃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回收利用率。
《指导意见》还提出两个阶段性目标,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丰石观点:
近几年全国主要再生资源(废铅、废金属等)的回收量、回收价值总体都在增长,同时从部分细分市场的利用情况来看,在废金属市场、废旧轮胎市场,特别是废动力电池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指导意见》明确,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直接融资,加大对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考核力度。统一
绿色债券标准,建立绿色债券评级标准。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产业企业上市融资,这与目前绿色金融支持体系的支持范围高度一致性。
在国家政策引领下,丰石基金作为一家环保产业基金管理机构,将继续专注于环保产业,通过金融资本力量解决环保企业的资金需求。
一直以来,丰石基金紧跟政策趋势,积极在绿色金融领域进行实践与探索。2020年7月7日,中国中小企业协会金融科技分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在丰石基金挂牌运行,丰石基金在绿色金融领域迎来全新发展。
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作为信息沟通与学术交流的服务平台,大大提升了丰石基金在绿色金融上的专业性。在协会指导下,丰石基金与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近200家银行、持牌金融机构成员携手助力,共同探索绿色金融创新,推动绿色金融实现高效发展。
未来,我们将继续携手中国中小企业协会金融科技分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联合战略合作伙伴找铅网,通过金融资本为环保产业赋能,在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探索绿色基金产品中,助力我国绿色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宏观经济
1、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助力脱贫,去年落实减税超千亿元
2月22日消息,中国国家税务总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税务机关落实支持脱贫攻坚税收优惠政策实现减税金额从2015年的263亿元(人民币,下同)提升到2019年的742亿元,2020年达到1022亿元,年均增长超过30%,有力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脱困。此外,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增值税发票显示,2020年全国4500余户扶贫产品经销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2.9%,增速比2019年和2018年分别提高19.4个和17.7个百分点,消费扶贫有力支持和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2、国家信息中心:未来五年我国共享经济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0%以上
国家信息中心正式发布《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从发展趋势上看,在2020年共享经济增速因疫情影响而出现显著回落的情况下,预计2021年增速将有较大回升,有望达到10%-15%;未来五年,我国共享经济年均增速将保持在10%以上。
3、农民收入增速连续11年快于城镇居民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22日透露,农民收入增速连续11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的2.64:1缩小到2.56:1,农民人均收入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
4、多家银行被冒名开展虚假营销
浦发银行近日发布通告称,该行监测发现数家媒体的自媒体账号发布冒用该行名义的虚假营销活动宣传。今年以来,除浦发银行外,华夏银行、农业银行泰安分行等也都曾因“冒名”虚假营销发布各类提醒,此类现象的频频出现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
股市证券
1、三大指数弱势盘整沪指跌0.2%,有色股分歧加剧
截止23日收盘,沪指报3636.36点,跌0.17%,成交额为4796亿元(上一交易日成交额为5993亿元);深成指报15243.25点,跌0.61%,成交额为5419亿元(上一交易日成交额为6941亿元);创指报3112.36点,跌0.84%,成交额为1643亿元(上一交易日成交额为2199亿元)。从盘面上看,有色、石油、钢铁板块涨幅居前,白酒、银行、汽车板块跌幅居前。
2、港交所或考虑引进SPAC上市机制
2月22日,有消息称“香港交易所正在研究引进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上市的相关机制,并已开始询问一些券商的意见”。对此,香港交易所回应称,香港是亚洲领先的环球上市集资市场,于2020年共迎来了140多家新上市公司。我们不时研究加强或改革上市制度的各个方案,既致力提高香港新股市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亦确保能维持市场质素。
房产楼市
1、北京出台房屋征收补偿新规
22日从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了解到,北京市住建委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有关工作的通知》,从征收补偿决定的作出、送达、执行程序等方面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缩减执法周期,推动回迁安置房及重点工程建设尽早落地。
2、全国房贷平均利率触底反弹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2月上旬,各地房地产调控超过20次,1月累计发布房地产调控政策超过42次,2021年各地房地产调控累计已经高达62次。而随着各地楼市调控政策不断加码,房贷利率呈现上升趋势。从全国看,自去年12月房贷利率出现拐点后,便开启了触底反弹。2021年1月20日至2月18日,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26%,环比上涨4个BP(基点);二套房贷款平均利率为5.56%,环比上涨3个BP。
基金信托
1、股票私募整体仓位连续第4周超过80%
私募排排网:截至2月12日,股票私募整体仓位指数为81.16%,环比加仓0.31个百分点,连续第4周超过80%。其中,66.96%的股票私募仓位超过8成,20.10%的股票私募仓位介于5成至8成之间。分规模来看,百亿私募仓位最高,百亿私募整体仓位指数为85.91%,环比小幅加仓了0.1个百分点,连续17周站上80%。
2、多家百亿级私募选择阶段性“封盘”
在资金加速涌入的过程中,多家百亿级私募却选择了阶段性“封盘”。近期希瓦资产发布通知称,将暂停基金经理梁宏旗下老产品的申购。北京一家百亿级私募人士也透露,公司于1月下旬在渠道暂停了某基金经理的产品申购,“本来想把规模控制在50亿元左右,结果还是到了80亿元才封住。”
期货债券
1、1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4.3万亿
央行发布的2021年1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显示,1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4.3万亿元。其中,国债发行574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3623.4亿元,金融债券发行9472.4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1.2万亿元,资产支持证券发行1193.8亿元,同业存单发行1.1万亿元。截至1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117.8万亿元。
2、我国渤海再获亿吨级油气
22日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渤海再获大型油气发现——渤中13-2油气田,探明地质储量亿吨级油气当量,进一步夯实了我国海上油气资源储量基础,对海上油气田稳产上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消息
1、全球债务总额创纪录,达到281万亿美元
国际金融协会: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债务增加24万亿美元,全球债务总额达到了创纪录的281万亿美元,达到世界生产总值的355%,同比增长了35个百分点。这一增速也超过了发生金融危机的2008年与2009年,当时全球债务占世界生产总值比例的增幅也只有10%和15%。
2、1个比特币价格首次超过1公斤黄金
北京时间2月22日凌晨,比特币价格线上突破58000美元/枚,最高至58352.80美元/枚,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过去的六个月中,比特币价格上涨了大约350%。这也是有史以来1个比特币的价格首次超过了1公斤黄金的价格。另据AssetDash网站数据显示,当前比特币市值位列全球第六名,前五大公司分别是苹果、微软、沙特阿美、亚马逊以及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