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农业大省加快向农业强省转变
2021/11/9 9:35:02 来源:河南日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这五年不平凡。 这五年,河南粮食总产量节节攀升,连续4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不仅解决了自身1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为保障国家这五年不平凡。
这五年,河南粮食总产量节节攀升,连续4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不仅解决了自身1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每年还调出原粮及制成品600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五年,河南农作物种子供种能力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小麦、花生供种能力均居全国首位。“河南种”为全国粮食增产发挥“芯”贡献。
这五年,河南畜牧业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生猪存栏量全国第一,肉蛋奶总量全国第二,乳制品年加工能力全国前三。全国畜牧业大省,河南当之无愧。
这五年,河南调优结构、提质增效,农产品加工业成为全省两个万亿级产业之一,河南正从“国人粮仓”迈向“国人厨房”,并丰富着“世人餐桌”。
展望“十四五”,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努力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走在全国前列,河南战鼓催征奋楫扬帆。
让国人饭碗里多装“河南粮”
以年份为横轴,以全年粮食总产量为纵轴,在坐标系里看“十三五”这五年河南粮食总产量,你会发现这条曲线一路高歌向上。从2017年起连续4年,河南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去年更是首次跨越1350亿斤台阶。“十三五”期间,河南省粮食增产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近40%。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在中原这片沃土上,习近平总书记登高望远,擘画全局,念兹在兹,期许殷殷。从2014年至今,习近平总书记每次来河南,必看农业、必谈粮食生产,强调“河南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是一大优势、一张王牌,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今年5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赴南阳淅川陶岔渠首考察途中临时下车,走进一处麦田察看小麦长势,夏粮丰收了,全年经济就托底了。
河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是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更是不能有失的底线任务。
粮食总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强,让国人饭碗里装更多“河南粮”,河南是如何做到的?
强农惠农政策是稳定粮食生产的强大引擎。
“种粮直补、农机补贴、农资补贴、良种补贴……从中央到地方,最后到我这儿,平均一亩地享受的补贴能达到150多元,对于种粮大户来说,这笔钱很可观。”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天华感叹,一揽子惠农政策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支持河南农业专项转移支付资金达945.39亿元。今年一些地方遭受暴雨灾害,河南省政府在下达首批30亿元中央财力补助资金中,就拿出2.69亿元对受灾地区改种种子进行补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河南省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加大产粮大县奖补力度,调动基层政府抓粮和广大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加大政策扶持,让种粮有盼头,落实“长牙齿”措施,让种地有保障。
河南省坚持党政同责,狠抓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把粮食安全责任落实情况、粮食生产任务完成情况,与项目资金安排、专项扶持政策挂钩,切实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十三五”期间,河南粮食种植面积连续5年稳定在1.61亿亩以上。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河南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国家下达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立即将粮食面积和产量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市县,确保耕地面积稳定在1.2亿亩以上。
稳面积,要紧抓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放松。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910万亩,全省还有44%中低产田亟待改造。
“国家在河南省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7844.52万亩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1031.31万亩,打好粮食生产王牌,关键要抓牢‘两区’,要统筹推进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加强综合技术集成应用,打造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快粮食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宋虎振表示。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在抓好粮食生产过程管理的基础上,以防范干旱、洪涝、干热风、低温冻害等灾害为重点,加强灾害天气监测预警,落实防灾预案,把损失降到最低;以小麦条锈病、赤霉病和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为重点,加强监测预警,开展应急防治和大规模统防统治,实现“虫口夺粮”。
稳政策、稳面积、强管理,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河南粮食产量笑傲全国,“国人粮仓”当之无愧。下一步,河南省将加快建设现代化粮食生产功能区,构建现代粮食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打造口粮生产、粮食储运、食品加工、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农产品期货“六大中心”,让粮食生产这张王牌更加闪亮、这个优势更加彰显。
育种和制种水平叫响全国
今年麦收前夕,新乡、许昌等地遭遇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不少农田减产,但新乡县翟坡镇任小营村的3000亩强筋小麦繁育基地影响不大。
“我种的是新麦45,它比一般小麦矮5厘米,茎秆粗壮,抗倒伏能力强。”基地主人马有永是个种田“老把式”,他从众多品种中一眼就相中了它。
来看看这一个个“明星”种子:优质强筋小麦“郑麦369”打破了小麦品种“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的怪圈,平均亩产1200斤左右,每斤比普通小麦价格高5分钱左右;“周麦36”能抗8级风不倒伏,同时对条锈病等具有良好抗性……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超过45%。
粮食生产出路在科技,在耕地和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须抓住种子这个要害,落实藏粮于技战略,向科技要产量、要质量、要效益。
河南省是名副其实的种业大省,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不断完善。河南省在国际上率先绘制出小麦近缘种——黑麦基因组精细物理图谱,创制出玉米王牌自交系郑58、昌7-2,小麦广谱杂交品系周8425B、C5/新乡3577,花生骨干杂交品种远杂9102、开选016等一批适应生产和市场需求的突破性新种质,引领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方向。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强化。“十三五”期间,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省审品种501个,企业占比77%;国审品种423个,企业占比78%,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发展新格局。
育种研发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前不久,神农种业实验室揭牌成立,为河南省站上种业高峰搭建了更高平台。河南省建设了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高水平研发平台9个,省家禽种质资源创新工程河南省小麦、玉米、花生等作物新品种选育水平全国领先。小麦品种郑麦9023、矮抗58、郑麦366、百农207和玉米品种郑单958等先后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品种。2019年全国种植面积前十名的小麦、玉米、花生品种,河南省分别占有4个、5个、5个,占比最高。
制种供种能力不断增强。全省农作物制种面积510万亩,年产种约21亿公斤。河南省农作物种子供种能力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小麦、花生供种能力均居全国首位。
“从上世纪80年代靠调种过日子,‘东西南北品种逐鹿中原’,到成为全国重要的农作物育种大省和供种大省,河南省育种能力取得跨越式发展。”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河南省将重点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程、育种创新能力提升工程、良种繁育体系提升工程、龙头种企培育工程、种业市场治理工程五大工程,加快建设现代种业强省,打造“中原农谷”。
畜牧业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
猪粮安天下,河南责任大。猪粮安天下,河南贡献大。
猪粮安天下,安的是国家战略安全。
河南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保障全省乃至全国畜产品有效供给,构建国家食品战略安全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河南是畜牧业大省,2020年全省牧业产值2856亿元,居全国第2位,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28.7%。畜牧业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前列,生猪、禽、羊存栏量分别居全国第1、2、4位,肉、蛋、奶产量分别居全国第3、2、6位。拥有全球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双汇集团,是全国第一肉制品加工大省。拥有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60个,占全国总数的12%,生猪调出量居全国第1位。
猪粮安天下,安的是百姓的餐桌安全。
河南省是畜牧业养殖大省,更是畜产品加工大省。河南贡献了全国3/5的汤圆和7/10的水饺,生猪、家禽、肉牛年屠宰加工能力分别达5200万头、11亿只、124万头,乳制品年加工能力达400万吨,均居全国前列。拥有省级以上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249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8家。
猪粮安天下,安的是通过养殖致富的农民。
河南是畜牧业经济大省。2020年,全省牧业产值2856亿元,居全国第二位,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28.7%。经测算,畜牧业及其相关产业带动1000多万人就业,带动农民净增收约160亿元,畜牧业为促进农民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动乡村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做强生猪产业,生猪全部实现省内屠宰,实现由“调猪”向“调肉”转变;做大牛羊产业,将秸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进优质草畜成为河南的品牌产业;做优家禽产业,从高端、特色品牌创建上开辟新空间,增强家禽产品市场竞争力,全力构建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
以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现代农业强省建设
去年10月,在首届河南优质特色农产品展销会上,延津小麦、永城面粉、郏县红牛、信阳毛尖等在内的400个河南优质特色农产品集中亮相上海,好想你枣业、想念食品、三全食品等全国知名的河南农产品加工业品牌开展推介,越来越多的“豫农优品”走进沪上人家。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河南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着力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农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规划需先行。河南省先后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和《关于坚持三链同构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和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的实施意见》等,构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
以“四优四化”为重点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三夏”期间,行走中原,从豫东平原到豫西丘陵,从黄河之滨到淮河之畔,“弱筋”“强筋”起舞中原、“优质”“专用”效益凸显,优质小麦成为小麦产业发展的耀眼“明珠”。
2020年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1530万亩,占全省小麦种植面积的18%,小麦品质优良,订单率超过90%,形成了豫北强筋小麦生产适宜区和豫南沿淮弱筋小麦生产适宜区。全省花生种植面积超过1892万亩以上,居全国第一,高油、高油酸花生占比超过50%,形成了沿黄及黄河故道油用大果花生区和豫南、豫西南优质小果花生区。近三年每年新增肉牛超过20万头、奶牛超过5万头。林果、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水产品等优势特色农业稳步发展,建设了一批优势特色农业基地。
从一粒小麦到一袋面粉再到一包面包,小麦“身价”翻了好几番。在延津,利用当地小麦品牌资源,形成了以小麦为头雁,以“专用粉—面条—速冻食品—烘焙食品”和“白酒—包装—电商—物流”产业链为两翼的“雁阵”发展布局。正阳全县花生深加工企业30家,还建设了花生特色小镇和正阳渤海花生交易中心,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正阳小花生做成了大产业。
河南是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大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二。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238家,年产值达到1.16万亿元,是全省两个万亿级产业之一。河南以面、肉、油、乳、果蔬五大食品业为重点,实施企业升级、延链增值、绿色发展、质量标准、品牌培育“五大行动”,持续做优面制品、做强肉制品、做精油脂制品、做大乳制品、做特果蔬制品,五大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规模持续壮大,质量效益全面提升。
打造产业发展新载体。全省共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省级80个、市级206个,国家、省、市三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体系基本构建,梯次推进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加快农业开放合作。加快推进农业项目合作,建设了中塔农业科技示范区、中吉“亚洲之星”农业产业合作区、洛阳—布哈拉农业合作区、俄罗斯圣彼得堡—许昌农业合作示范区、巴基斯坦瓜达尔自由区河南国际产业园等境外农业合作园区。深入开展豫沪合作,积极筹备河南优质农产品上海展销会,谋划了一批重大农业合作项目。
五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一瞬,但对河南农业来说,却有里程碑意义。河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宋虎振表示全省各级农业农村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粮食生产“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坚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彰显打好种业翻身仗的河南担当,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守好三农“战略后院”,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转自:河南日报
- 上一篇:“5G﹢”竞跑,福建如何赢得先机?
- 下一篇:吉林构筑工业走廊 锻造振兴腾飞之翼
-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