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肩负“挑大梁”重任 福建正在快速崛起
2022/8/15 9:35:02 来源:新京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日前,为加快推进闽西南五市(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三明市、龙岩市)协同发展,闽西南五市拟共同筹建闽西南发展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以产业基金模式运作,规模20日前,为加快推进闽西南五市(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三明市、龙岩市)协同发展,闽西南五市拟共同筹建闽西南发展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以产业基金模式运作,规模20亿元,其中闽西南五市财政合计配套出资30%。
应当说,福建发力“母基金”绝非一时心血来潮。此前,福建已几度“出手”设立百亿级母基金。
那么,在中央多次要求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背景下,福建能否借力包括创投等在内的各种手段,加大补短板力度,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稳增长促发展,助推经济跃上新的台阶?鉴于当前两岸形势,福建下半年GDP能否再度超越一水相隔的台湾?
福建肩负双重“挑大梁”重任
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经济大省要充分发挥优势,增强对全国发展的带动作用”。
7月7日,李克强总理在福建主持召开东南沿海省份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再次强调:东南沿海5省市要继续挑起国家发展、稳经济的大梁,发挥保障国家财力的主力作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进一步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推动经济运行尽快回归正常轨道,努力稳增长稳财源。
7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所谓“经济大省”,是指GDP、财政收入、综合发展实力等均在全国排名靠前的省份。我国经济大省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区域。从2021年GDP总量来看,排在前十位的省份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上海。
在这些经济大省中,福建、上海、江苏、浙江、广东这东南沿海5省市经济体量占全国1/3以上,财政收入占比近四成,在地方对中央财政净上缴中贡献近八成,有力支撑了国家财力和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
也就是说,福建不仅是经济大省,而且是东南沿海5省市的重要成员。在这个意义上,作为身处东南沿海的经济大省,福建肩负起了双重“挑大梁”的重任。
近段时间以来,多地纷纷表态,全力以赴稳增长,扛牢经济大省责任,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并拿出一批实招硬招,加大力度稳工业、刺激消费、扩大有效投资。7月29日,福建省政府党组会议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召开,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会议强调,“敢为善为、勇挑大梁,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力争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不仅如此,福建也被市场寄予厚望。业界普遍认为,东部沿海省份不仅直接贡献了GDP,还因其在产业链的核心位置影响到全国的生产活动,必须要稳住并打通产业链,而且还解决了一大批从中西部转移过来的劳动力就业。而且从财政的角度,东部地区经济稳住了,财政才能稳住,才能为中央转移支付提供更多的弹药,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福建要主动“挑大梁”,压力还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在产业端,与广东、浙江、江苏等明星省份相比,虽然大家同样是东南沿海重地,但福建在加快推动产业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方面的紧迫性更强。另一方面,在资本端,湖北(武汉)、湖南(长沙)、安徽(合肥)都已先后形成较为成熟的引资模式。这样一来,再看福建今年设立多个百亿级“母基金”发力创投,借此来补资金短板,打通资本和产业闭环,也就不难理解了。
稳增长“急先锋”:一个逆袭故事
在今年发力“母基金”补上资金短板的同时,为进一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福建也出台了一揽子稳住经济的政策措施。具体包括从加大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力度、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8方面推出的48条举措,着力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
比如,针对当前产业链中下游中小微企业遇到成本、融资、运输等方面不少难题,为全力助企纾困,从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加快财政支出进度、加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和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落实扩大实施社保费缓缴政策、加强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金融支持、优化信用服务等方面,拿出“真金白银”为企业减负。
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提出建立健全产业链供应链风险监测机制,加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服务保障,推动上下联动、区域互认,协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复工达产;落实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水、用电、用气“欠费不停供”政策,设立6个月的费用缓交期;2022年对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国有房屋减免3至6个月租金。
而在促进消费需求方面,明确持续加大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力度,从“全闽乐购”福建商旅消费券资金中预安排2000万元开展汽车促销活动,对在省内汽车销售企业购买新车并上牌的用户给予每辆3000元以上消费补贴。
这些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的现实效应仍在进一步显现。从国家统计局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来看,在东南沿海5省市中,福建经济表现得尤为耀眼。一是看总体数据,上半年福建GDP增速达6.5%,位居东南沿海5省市乃至所有沿海省份首位;二是看细分数据,福建上半年的规上工业增加值高达6.5%,同样排在东南沿海5省市的第一位,远超全国水平3.1个百分点。
可以说,福建正在成为今年中国经济稳增长的“急先锋”。要追寻其增长密码,不妨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视角来观察。
短期来看,能够成为稳增长“急先锋”,固然与其积极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分不开,事实上也与外部环境相关。今年上半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增长放缓;同期部分海外订单流入了受疫情影响较小的福建,对拉动其经济增长做出了一定贡献。
在当前淡化预期增长目标的情况下,福建依然继续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为全国大局多做贡献,这就是真正的底气所在。
闽台GDP比较:从超越到竞合
在我国版图上,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平潭县距离台湾最近的地方仅68海里。闽台关系长期以来相当密切,从地缘、血缘到传统文化习俗上,台湾和福建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可以说,无论从物理空间上,还是文化情感上,福建都是跟台湾距离最近的大陆省份。而在经济总量上,台湾曾一度作为“亚洲四小龙”领先福建等大陆众多省份。但近些年来,这种差距正在进一步缩小。
2019年,福建的GDP反超台湾。当年福建省生产总值达到4.23万亿元人民币,而台湾地区的生产总值约为4.22万亿元人民币,这是福建GDP首次超越台湾。
对比闽台两地主要经济指标,从产业发展看,福建农业和工业规模已超过台湾,而台湾服务业以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保持领先,尤其在半导体、电子零部件、生物医药等领域深耕多年,具有优势;从基础设施看,福建铁路、公路、港口、能源等规模已优于台湾,具备较好的产业后发基础。
过去两年,在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这种反超的状态没能延续。但今年上半年以来,福建与台湾GDP差距又再度缩小。
数据显示,台湾地区上半年的GDP为25077亿元,其中新增数量约为943亿元;福建省的GDP为24605亿元,其中新增数量达到1691.14亿元。半年间,福建与台湾经济规模差距大幅收窄,GDP差距只有472亿元。
在差距并不大的情况下,下半年福建GDP总量要实现赶超有较大的可能性。
台湾作为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对外出口一直是其GDP增长的重要拉动力。根据台湾主管部门公布的最新数据,台湾今年前7个月共计出口2899.7亿美元,其中对大陆和香港的输出达1131亿美元,占比高达39%。如果不是依靠来自大陆和香港的巨额贸易顺差支持,台湾贸易将出现巨额赤字。
可以说,除了半导体代工行业等少数行业,台湾当前经济产业严重依赖于大陆惠台政策。
而结合本文前面的分析,福建下半年有着更为乐观的增长前景,经济发展动能和潜力也更大。福建省统计局发布的半年报显示,行业整体都在恢复向好,且新兴产业依然取得了两位数增长,后劲十足。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2.7%,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8.1%,研究和试验发展业增长30.3%,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增长41.2%,新能源汽车产、销均增长1.2倍左右。
在继续推动消费和外部需求发展的同时,福建多地积极推动有效投资,特别是推动重大项目的尽快落地。比如,宁德时代湖西锂离子电池扩建项目、海沧半导体产业基地项目、厦门天马8.6代新型显示面板生产线等。此外,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福建省共签约数字经济项目565个,总投资金额高达2990亿元。
福建有较多实现稳增长的有利因素,在没有其他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下半年福建GDP有望实现再度超越台湾。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缩小闽台之间的经济差距固然重要,但更需着眼的是,如何重塑地区竞合新优势,尤其是构建促进两岸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这就需要在推动两岸关系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过程中,加强包括闽台合作在内的两岸经贸与产业合作,进一步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打造两岸共同市场。
转自:新京报
-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