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稳消费!最新“组合拳”来了
2022/11/8 9:13:5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扩大重点领域消费、挖掘县乡消费潜力、促进新型消费、研究金融支持政策、破除制度障碍……《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近期,中央层面接连部署,打出了新一轮促消费政策“组合拳”。其中,扩大重点领域消费、挖掘县乡消费潜力、促进新型消费、研究金融支持政策、破除制度障碍……《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近期,中央层面接连部署,打出了新一轮促消费政策“组合拳”。其中,促汽车、家电等重点领域消费增长、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以及金融支持消费等一系列举措加快出台。 业内人士指出,在当前国内疫情散发、消费市场承压背景下,政策“协同发力、远近兼顾”,既有利于稳住当前消费,又有利于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从而实现内需对经济的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消费总体稳步复苏,前两个月增速出现回升。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了6.7%,比去年12月加快5个百分点。今年3月以来,国内疫情多点散发,消费复苏承压。 在此形势下,从4月7日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到4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接连对稳消费作出重点部署,提出“要用改革的举措、创新的办法,促进消费和有效投资扩大”“协同发力、远近兼顾,努力稳定当前消费”“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等政策方向,并部署多项政策举措,被市场看作是新一轮促消费“组合拳”,有望为消费恢复带来深度利好。 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消费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领域,也是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首要动力。当前时点,这些政策“组合拳”将更好地形成合力,不仅是短期稳定经济基本盘和保障改善民生的必要举措,也是长期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任务。 ——扩大重点领域消费。其中,鼓励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成为重要着力点。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各地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逐步增加汽车增量指标。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和充电桩建设。 统计显示,家电、家居、餐饮、汽车,占据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且潜力巨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馨表示,以汽车为例,2021年我国千人汽车拥有量接近208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仍处于中速增长阶段。未来10年我国新车销售规模将保持年均1.5%至2%的潜在增长率,预计2025年汽车销量近3000万辆。 刘馨预计,进一步松绑限购以及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加快完善,有助于市场潜力加快释放,为消费市场提供重要动能。 ——挖掘县乡潜力。“引导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平台等向农村延伸,推动品牌品质消费进农村。”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 同时,财政部、商务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的通知》,从加快补齐农村商业设施短板、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引导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和农民增收。 商务部数据显示,乡镇和村两级消费市场占我国消费市场总体的38%,具有巨大消费潜力。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看来,随着农村地区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和消费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下沉市场潜力开始释放,成为重要的消费增长点。 ——拓资金来源。作为“组合拳”另一个重头戏,消费金融领域也有望出台新举措。上述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明确,“对耐用消费品消费、受疫情影响还贷困难的消费者,要研究相应的金融支持政策”。《中国银保监会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指出,针对新市民在进城、落户过渡阶段的差异化金融需求,为其购买家具、家电等合理提供消费信贷产品。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耐用消费品属于居民消费升级范畴,对此类消费进行金融支持,有助于在今年比较严峻形势下,更好支持消费增长,助推消费发挥稳经济“压舱石”作用。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3月印发《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明确,规范发展消费信贷。以前,我们在规范发展中较为强调‘规范’,现在伴随着对消费第一驱动力的认识更加深入,要进一步优化过去的政策,引导消费金融在规范中‘发展’,更多发挥其对消费的支持作用。”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进一步分析。 另外,对零售、餐饮、旅游等与消费密切关联行业的纾困举措还在加快落地;对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培育“智慧+”消费的支持也在加力;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全局性安排的推进,则将为畅通消费各环节打下坚实基础…… 关利欣还建议,为进一步巩固消费的基础作用,还要继续完善促消费长效机制,一方面,落实保就业、稳收入、强预期等各项政策,增强不同收入群体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另一方面,鼓励技术创新和业态模式创新,提供更加多元化、高品质的市场供给,用改革举措解决制约消费问题,释放庞大国内市场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