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数字贸易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数字"强心剂"
2023/2/25 12:31:46 来源:中国食品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十三五”以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正以蓬勃之势推动社会生产方式和大众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稳定经济增长,数字经济已成关键抓手。近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十三五”以来,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正以蓬勃之势推动社会生产方式和大众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稳定经济增长,数字经济已成关键抓手。近期,省级地方两会陆续召开,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对于数字经济发展着墨颇多,提交了成绩单、立下了军令状,并在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数字消费、发展数字贸易等方面亮出了实招。
地位彰显
数字经济成支撑经济增长关键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提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发展数字经济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各地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交出了这份优秀答卷。
五年来,北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左右,直播电商、数字文化等新消费模式迅速发展;山西数字经济发展势头日益强劲,5G基站达6.7万个,太原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建成运行,晋阳湖峰会影响力持续扩大,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辽宁5G基站、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全面铺开,数字经济占比达37.4%,科技型中小企业是2017年的6倍,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9.5%提高到11.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40.1%提高到62%,市场主体总量从593万户增加到943万户;安徽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顺利实现“五年取得突破”,预计“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数字经济规模增长40%以上;广西数字经济年均增长10%,规模超9300亿元;四川网络强省、数字四川、智慧社会加快建设,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更加广泛运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4324亿元……
2022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数字经济依然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引擎。
黑龙江数字商贸、平台直播、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快速发展,网络零售额720亿元,增长11%;江苏数字经济规模超5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1%左右;江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有望达7.5%;河南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西藏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200亿元……
从各地政府工作报告和经济运行情况来看,数字经济发展引擎地位彰显,各具特色的数字化应用加速落地,彰显出逆势而上的发展韧性,已成为各地扩大投资、提振消费的重要力量。
绘制蓝图
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尽管取得了这些成绩,但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的任务依然很重。《“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为进一步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各地也设定了未来五年的工作目标。陕西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贵州提出,制造业增加值、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24%、52%和50%左右;重庆提出,力争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超过5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工业增加值增速;湖南提出,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力争总量突破7万亿元,数字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均实现翻番,分别突破3万亿元和2万亿元……
蓝图变现实,需要各地落笔细致、把准毫厘。打造行业级和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标杆、积极发展数字金融和金融科技……各地为今年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做出了一系列部署。
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加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天津提出,要深入实施智能制造赋能、绿色制造等工程,打造行业级和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引育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平台企业,新培育100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加强智能化应用场景建设,让网络、数字、智能化为经济赋能。
河北提出,实施数字赋能行动,加快产业数字化,开展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活动,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产业化,深入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年“倍增”计划,抓好雄安新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等建设。
“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支柱产业‘聚链成群’”。内蒙古提出,加快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全方位推进产业数字赋能,依托综合试验区、骨干直联点、算力枢纽节点和东数西算、“千兆城市”,系统部署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项目,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慧园区、智能工厂等建设。
作为全国重要传统工业基地,黑龙江提出推动优质农副产品加工高端化、集群式发展,不断延长壮大产业链;打造一批跨境加工基地和国际营销中心,支持轻工产业突破发展;加大医药产业研发投入等一系列举措,以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赋能升级传统产业。
安徽则用一串数字设定了更具体的目标。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实现3万家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应用和改造;做大做强数字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数字技术赋能企业、咨询服务机构和研究机构,“中国声谷”入园企业超2100家、营业收入超3000亿元;做优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体系,加强对知名大平台和细分领域龙头平台的引进合作,新增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0家;支持中小企业用平台,实现7000家以上企业与云资源深度对接,推广应用数字化软件服务包3万个以上。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化转型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产业数字化就是给传统产业数字化赋能,就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很多数字化改造是颠覆性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全国政协委员贺晗表示,加速产业数字化的关键是持续降低数字化转型门槛,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通过规划指引、财政补贴、试点示范等方式,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降低数字化转型门槛,能够进一步释放数字化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积极培育数字消费
“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北京提出,加紧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强化新消费地标载体建设,积极培育数字消费、文化消费、绿色消费、冰雪消费,加强商旅文体等消费跨界融合,让消费热起来、经济活起来。
山西提出,加强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数字消费、无接触消费等新型消费,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持续改善居民消费环境,打造一批重点商圈和特色街区、“夜经济”集聚区,不断提升城市“烟火气”。
为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青海将推行“政府促消费+企业促销售”消费新模式,培育智慧零售、“互联网+”等消费新业态,加快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动快递进厂进村、数商兴农,促进供销合作社服务下沉,基本实现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全覆盖。
浙江将进一步推动消费复苏回暖,鼓励消费模式、消费业态、消费场景创新。浙江提出,打响“浙里来消费”品牌,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左右,支持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精准制定支持政策,建立专业化服务机制,鼓励平台企业加强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大力培育新型消费”。甘肃提出,支持线上线下商品消费融合发展,拓展无接触式消费模式;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培育社群营销、直播带货、“云逛街”等新业态,支持共享经济和新个体经济多样化经营;大力发展在线文娱,鼓励传统线下文化娱乐业态线上化,支持打造数字精品内容和新兴数字资源传播平台。
“活”起来的物流,能有效促进消费潜力释放,为此,黑龙江提出,推动商贸流通设施升级,加快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提升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效率;新疆提出,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业体系建设,建设完善一批区域物流枢纽和冷链物流基地或集配中心,推动商贸物流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加快特色农产品电商供应链体系建设,扩大地产品外销规模,加强县乡村商业网络体系和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推动社群电商、直播电商、生鲜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
我国强大的数字化生态和基础,使得商户可通过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高线上服务能力,居民的线上消费习惯以及不断增强的便利性生活需求持续旺盛,全国人大代表王银香表示,在良好的产业基础之上,借助数字经济,能够有效将供给端和消费端激活。
培育外贸新动能
作为数字经济大省,江苏提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加快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扎实推进内外贸一体化。
“拓市场抢订单引外资,进一步扩大开放型经济发展优势”。浙江提出,提升重大开放平台能级,推动自贸试验区四大片区联动发展,确保实现数字贸易额4700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9000亿元以上,力争实现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12.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360万标箱,开行“义新欧”班列2200列以上。
辽宁提出,发展数字贸易,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创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基地和特色服务出口基地,高标准建设沈阳、大连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培育外贸新动能。
“加快发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保税维修、融资租赁、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海南提出,推进数字服务、文化、中医药等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力争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分别增长15%。
重庆提出,优化对外贸易结构,发展数字贸易,依托中国(重庆)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办好2023年中国(重庆)跨境电商交易会,持续扩大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数字贸易规模。
在全球经济中,率先走出疫情影响的国际贸易,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有力引擎,其中,数字贸易的表现尤为突出。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出台数字贸易的政策举措;加强平台建设,培育数字贸易发展的良好生态;加强规则对接,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营造共促数字贸易的国际环境……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将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推动全球贸易复苏注入“强心剂”。(记者 顾雨霏)
转自:中国食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