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新能源汽车市场冷中有热 车企盈利压力有望缓解
2023/3/1 15:57:46 来源:中国能源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2.5万辆和40.8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6.6%和49.9%,同比分别下降6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2.5万辆和40.8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6.6%和49.9%,同比分别下降6.9%和6.3%,市场占有率为24.7%。中汽协认为,此次产销量环比腰斩,主要是受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坡、市场价格波动明显影响。
新能源汽车行业在经历了去年的井喷式发展后,再次驶入新的十字路口。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在国补退出等因素影响下,新能源汽车首月销量未现开门红,但1月出口数据稳中向好,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走低,车企盈利压力有望缓解,总体来看,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依然可期。
开年市场遇冷存在特殊性
从各家车企发布的1月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开年销量大幅度缩水。除比亚迪和理想汽车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外,埃安、蔚来、零跑等品牌均有所下滑。其中,零跑汽车下滑幅度最大,1月份交付量仅为1139辆,同比下降85%以上。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向记者表示:“1月新能源汽车市场遇冷,一方面是由于去年年底各家车企都抢在补贴退出前加大优惠力度来吸引消费者,今年1月的销量被提前透支;另一方面,1月是汽车销售淡季,且春节假期市场需求处于停滞阶段。”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则认为:“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达到了一个瓶颈阶段。在2023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出后,销量增长会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新能源车型前期涨价过多,订单减少,再叠加特斯拉等头部企业降价,造成了消费者的观望情绪,环比下降较大。”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国补退出、销售淡季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下,1月车市表现低迷存在一定的特殊性,2023年新能源车市表现仍值得期待。“虽然新能源汽车国补退出了,但免征购置税政策依然延续至今年年底,将继续拉动年末增量。”张翔指出,“并且从全球来看,中国汽车保有量还处于较低水平,市场发展潜力依旧较大,增量市场空间广阔。”
多数车企对今年的市场也持乐观态度,纷纷为年度销量设定高增长目标。蔚来汽车CEO李斌近日称,有信心在2023年销量超过雷克萨斯。据了解,去年雷克萨斯在华销量达18.39万辆,蔚来则为12.25万辆。由此推算,若蔚来今年的销量目标设定为20万辆左右,销量目标增幅约为63.2%。
出口仍然维持较高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产销整体处于低位运行,但新能源汽车出口仍维持较高增速。数据显示,今年1月,新能源汽车出口8.3万辆,环比增长1.1%,同比增长48.2%。
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提升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力的提升密不可分。“目前,国产新能源汽车积极出海从供需两个方面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基本上具备完整的产业链,且整车存在较大的价格优势,因此,在国外拥有一定的中高、中、低端市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
张翔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性价比很高,技术研发方面与国外差距也在进一步缩小,在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另外,海外市场1月需求旺盛,很多消费者都选在圣诞节前后购车。在综合因素作用下,1月出口增速较高。”
据了解,目前,比亚迪、小鹏、蔚来等国内新能源车企正加大马力“出海”。其中,比亚迪已接连入场多个国家。商用车方面,比亚迪纯电动大巴和出租车的足迹已遍布全球6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个城市;乘用车业务也是一路高歌,从2021年5月“出海”挪威起,比亚迪已经进入全球35个国家及地区,多款明星车型在全球市场备受青睐。
不过,海外市场仍存在技术、市场拓展方面的挑战,想要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国产车企还需进一步提高产品技术、供应链运维等方面的能力。曹广平建议:“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在产品的层面之下关键还是要有好技术、好质量、好服务,辅之以好价格,才能长久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车企盈利压力有望改善
总体来看,今年,随着经济生活逐步回归常态,汽车产业的供应链、生产制造、销售也将恢复常态,市场前景依然可期。不过,在国补退出的同时,国内车市的竞争状况也不断发生转变。随着产业链逐步成熟,将不断有玩家跑步进场,新能源汽车赛道将愈发拥挤。而在被比亚迪、特斯拉及一众造车新势力包围的市场中,除了少数企业具有市场优势外,部分车企将被边缘化甚至淘汰。
在业内人士看来,2023年车市面临加速分化,未来只有产品性价比高、成本控制能力强的车企更加具备市场竞争力。“对于车企来说,今年一方面要把握准市场的需求,以消费者需求作为导向来设计新能源汽车;另一方面,要开发出创新且具备竞争力的产品投放到市场。”张翔表示。
另外,车企盈利方面,去年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一度突破60万元/吨,创下历史新高,这也导致动力电池生产成本进一步抬高,使得下游整车厂商盈利承压。对此,有观点认为,在近期碳酸锂价格持续下探的背景下,产业链各环节利润空间也有望重归稳定。
崔东树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两年多的暴增,碳酸锂等资源价格暴涨,随之而来的上游资源和中游电池产业的投资力度很强,必然带来供给的产能高增长,前期的供需错配带来的碳酸锂高价格将明显回落,有利于新能源车企的盈利压力得到改善。”(实习记者 姚美娇)
转自:中国能源报
- 上一篇:猪价有望回暖 仍需关注价格波动
- 下一篇:中国企业如何应对AI产业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