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大”向“强”迈进 制造业迎来重要关口期
2023/3/7 9:05:46 来源:中国食品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如今,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如今,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3月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介绍,今年计划培育100个左右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超过8万家。“我们将坚守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巩固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通过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金壮龙介绍,2022年,我国工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达33.2%;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65家制造业企业入围2022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达7万多家。同时,我国工业体系更加健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数字经济加快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成效明显,培育了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当前,新型工业化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我国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重要关口期。”金壮龙表示,未来将从6方面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不断夯实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物质技术基础。
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认真落实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稳住重点行业,发挥好工业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优势产业的领先地位,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提升重点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促进全产业链的发展。
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积极稳妥地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构建起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
在提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时,金壮龙进一步表示,将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工艺现代化、产品高端化;实施制造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效益。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落实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鼓励采用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推动重点行业加快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聚焦5G、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工业互联网、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不断丰富和拓展新的应用场景,推动物联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既要立足国内大循环,也要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我们将加强国际合作,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中外企业发展先进制造业提供服务和保障。”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力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50%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以及90%以上的企业数量,可以说,中小企业对改善民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去年受疫情影响,很多中小企业遇到困难,我国为小微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过了1.7万亿元,新培育了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74家;2022年,我国平均每天新设企业2.38万户,中小微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5200万户,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经营收入超过了80万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脱颖而出,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亮点。”金壮龙介绍,未来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坚持帮扶和发展并举,强化政策惠企、服务助企、环境活企、创新强企,全力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发展环境。即“一部法、一个条例、一个意见、一个规划”。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深入贯彻《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落实“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促进各项惠企政策落地见效,为广大中小企业纾困解难。
加大培育力度。深入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力争今年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超过8万家。加强政策引导和资源统筹,计划培育100个左右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挥大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健全服务体系。出台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意见,进一步健全国家、省、市、县四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继续开展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发挥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作用,让更多优质服务直达中小企业。
推动产融合作。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加快上市。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同时,还将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海外服务体系,办好中小企业博览会,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帮助中小企业用好全球资源,实现合作共赢。
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不动摇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智能制造应用规模和发展水平大幅跃升,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成效明显,有力支撑了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已建成2100多个高水平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化工厂,其中有209个是示范标杆工厂。分析发现,这209个示范标杆工厂的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20.7%,生产效率提升了34.8%,产品的不良品率降低了27.4%,碳排放减少了21.2%。“智能化改造对企业来讲非常有意义。”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已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鲜明特色,正在驱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发生深刻变化,发展智能制造已成为各主要工业国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共同选择。工信部将开展多层次的应用推广,加快融合型技术创新突破,强化基础性支撑能力,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不动摇,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以智能化重塑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要面向重点行业,打造一批世界级智能工厂和智慧供应链。面向中小企业,大规模推行工艺优化、精益管理和流程再造等针对性解决方案。面向重点省市,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先行区,探索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径和模式。”(记者 罗晨)
转自:中国食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