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着力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3/9/16 12:35:02 来源:人民日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要加强技术研发攻关,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延伸创新链、完善产业链,为推动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要加强技术研发攻关,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延伸创新链、完善产业链,为推动我国光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2022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时殷殷嘱托。
如今,在有“中国光谷”之称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独树一帜”的这束光在创新中持续闪亮:中国信科集团研制出国内首款超1太比特/秒硅基相干光收发芯片;华工激光制造出我国首台核心部件100%国产化的高端晶圆激光切割设备……目前,光谷科创大走廊上的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接近8000亿元,正加速冲刺万亿元级规模。
光谷这束光,折射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坚实脚步。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担起湖北之责,激发湖北之能,砥砺湖北之为。
去年6月,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是我们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是‘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在新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是湖北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路径。”湖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发力先行区建设,荆楚大地呈现发展新气象。
聚力提升科创能级,经济“含新量”持续攀升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湖北科教资源丰富,加快先行区建设,科技需先行。
在车载北斗导航系统的引导下,车辆根据路况自动加速、减速、变道、转弯……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0多辆无人驾驶出租车、55辆无人驾驶巴士每天在道路上奔驰,服务市民出行。这里正在形成“研发—测试—示范应用—商业运营—生产制造”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闭环。
湖北是全国汽车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链条最完整的省份之一,武汉经开区则是全国汽车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被形象地称为“中国车谷”。
面对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这个产业新风口,“光谷”和“车谷”深化双向联动,重点推动5G通信、人工智能、高精地图、车规级芯片、北斗导航等领域优势企业与汽车整车企业构建联合技术开发、产品协作配套的良性创新生态。
去年5月,位于车谷的东风集团与位于光谷的中国信科联手,联合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建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
“汇聚优势资源、协同发力,实现了3款国内空白车规级芯片首次流片,完成了国内首款基于RISC—V指令集架构车规级MCU芯片……”东风公司副总经理尤峥细数联合体创新成果。
从车规级芯片到光纤激光器,从先进低碳冶金到生物医学成像,湖北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迄今已组建6个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夜色降临,湖北洪山实验室大楼依然灯火通明。“我们聚焦生物育种领域,健全人才引育等机制,强化有组织的科研,合起伙来干大事。”湖北洪山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严建兵说,目前实验室已取得一批重要研究成果,“比如,发现玉米和水稻增产关键基因,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高能级创新平台是激活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创新驱动的有效载体。”湖北省科技厅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湖北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全省产业创新发展需要,结合优势学科领域和重点产业,在光电科学、生物育种等领域,布局组建了10家实验室。
紧盯全省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北斗五大优势产业和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湖北在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等方面聚力突破,科技创新驱动效应日益显现。全省4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达到16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高技术制造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突破30%,经济“含新量”持续攀升。
扎实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守护一江清水、一库净水
治荆楚必先治水。湖北是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也是三峡工程库坝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所在地。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湖北重任在肩。
晨光熹微,梁子湖湖面波光粼粼。走近看,一片“森林绿”在水下显露出来。一排排直立的竹竿旁,穿起绿色的大围网。
“这网可不是捕鱼的,而是用来种草的。”护湖管理员杨启威套上红马甲,撑着小船进入湖中巡查,“看,围网下种植了大片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每天早上,我们要根据不同水草的生长周期进行防虫、除杂。”
梁子湖是湖北第二大湖泊,历史上长期开展拦网水产养殖,导致湖泊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尽管已完成全部退养,但湖泊自净能力恢复较慢。近年来,依托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梁子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鄂州市梁子湖区全面推广“以草净水”经验,实施湖区水生植被恢复工程。
“水草能进一步净化浅水型湖泊水质,修复水生态。经过长期观察,‘以草净水’区域内水生植被恢复情况良好,湖水透明度相对提高。”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李杨介绍,今年整个梁子湖“围网种草”面积将达7000亩。
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湖北正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污染防治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新突破。
6月1日,湖北省本年度首笔长江一级支流跨市生态补偿资金发放:武汉市向仙桃市支付300万元生态补偿资金。
通顺河是长江重要支流,自湖北潜江、仙桃顺流而下,在武汉境内汇入长江。去年5月,按照“谁超标、谁赔付,谁受益、谁补偿”原则,武汉与仙桃签署《通顺河流域跨市断面水质考核生态补偿协议》。
仙桃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系为脉络、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流域综合治理,促进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显示,去年6至12月,通顺河仙桃至武汉段水质国考断面大多为Ⅲ类,优于双方约定的Ⅳ类目标。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实施《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坚持流域统筹、单元控制、系统均衡,加强流域、市域、县域之间协同协作,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如今,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稳定在Ⅱ类,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持在Ⅱ类以上。
抓住关键补短板锻长板,努力走出循环畅通、全域开放的发展之路
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对外开放水平不高是湖北最大短板,也是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所在。
沐着夜色,一架架来自天南海北的货运航班陆续飞抵鄂州花湖机场,工作人员忙着卸货、装货。清晨,满载货物的航班渐次飞离。
花湖机场是国内首个专业货运机场,去年7月17日开航投运。截至目前,已开通14条国内客运航线、21条国内货运航线和7条国际货运航线,国际货运量突破1.4万吨,正成为湖北的“空中出海口”。
武汉港阳逻港区,集卡车穿梭不息,龙门吊长臂舞动。码头上,一艘满载汽车零配件等货物的班轮正准备起航驶往韩国釜山;不远处的铁水联运场站,装满电子产品的中欧班列鸣笛启程,即将开往欧洲……
在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新高地,既要加力打通开放通道、建强交通枢纽、优化集疏运体系,也要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日前,襄阳正大有限公司从哈萨克斯坦采购了1300吨麦麸,用作饲料加工。“过去我们进口麦麸,采购、报关、清关等各项流程加起来要一个多月,在途时间长、成本高。”公司原料采购部主管向赟说,如今,依托湖北楚象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庞大的海外资源和完善的物流体系,物流时间缩短到半个月,原料价格还便宜不少。
去年以来,湖北先后搭建了国控、楚象、华纺链、长江汽车链和供销系统供应链等平台,推动原材料、设计、生产、交易、物流等各环节供需对接,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湖北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今年6月,湖北发布《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的若干措施》。“我们认真梳理去年下半年以来我省出台的关于降低企业成本政策措施,逐条逐项分析评估,在此基础上研究推出33条顺应企业新期盼、更富含金量、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措施。”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刘海军介绍,据相关部门初步测算,这些政策措施实施后,今年下半年可为全省企业降低成本约650亿元。
抓住关键补短板锻长板,湖北努力走出循环畅通、全域开放的发展之路。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武汉)开行560列,已超过去年全年开行量;招商引资亿元以上签约项目5366个,创历史最好水平。(人民日报记者 禹伟良 范昊天 强郁文;本报记者史鹏飞、郭雪岩、裴苒迪、李忱阳参与采写)
转自:人民日报
-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