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遗课程“工坊式”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新路径
2023/12/19 12:10:01 来源:财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指尖上的非遗——中国传统手工艺鉴赏》课程以“匠心美育”为核心教育理念,从普及非遗知识、兴趣培养,到非遗技艺传授,传承创新,整个过程贯穿工匠精神的美育熏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非遗课程“工坊式”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新路径
《指尖上的非遗——中国传统手工艺鉴赏》课程以“匠心美育”为核心教育理念,从普及非遗知识、兴趣培养,到非遗技艺传授,传承创新,整个过程贯穿工匠精神的美育熏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把非遗传承人请到课堂上,为学生们亲手传授扎染、传统皮具、民俗布偶、掐丝珐琅等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推出课程《指尖上的非遗——中国传统手工艺鉴赏》,作为通识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与青岛市手工艺协会及十余个非遗工坊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非遗文化传承和手艺产品开发。
图1 非遗课程“工坊式”实践教学环境
图2 非遗工坊挂牌情况
一、实践教学改革情况
1、搭建非遗“工坊式”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中要走出课堂,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结合起来。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引入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以“地域特色、产教融合”为中心,校企联合搭建协同育人实践教学平台,开启“非遗+创新传承+设计作品+产业融合”的教学新模式。
2、创建非遗“文创+产业”发展新模式
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找到适合非遗与课程融合发展的契合点,借助课程、新媒体等平台宣传非遗艺术,通过“非遗+文创”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探索“非遗+产业”新路径,形成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
图3 实践教学改革路径
二、专业建设情况
“黄海手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目前主要服务于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绘画等多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未来计划辐射工科、文科、医科等多了学科。专业建设目标是对传统手工技艺传承进行“微创新”,对教学体系系统化进行“再建设”,构建“校内教师+非遗传承人”的“双导师”师资库,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提供校内校外多样化的“工坊式”教学环境。
三、课程建设情况
2021年,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指尖上的非遗——中国传统手工艺鉴赏》分别在超星、学习通和智慧树以及山东省课程联盟平台上线,已运行5期,选课高校总数达73所,选课人数4044人。近三年,通过非遗课程建设打造非遗课程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图4 线上课程建设情况
四、社会培训情况
时间培训单位人数培训内容
2020.6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卫小学38剪纸研学项目
2020.11青岛西海岸新区朝阳山小学63扎染、刺绣体验
2021.2青岛西海岸新区幼儿园36泥叫虎体验
2021.9青岛西海岸新区星光岛小学43剪纸、蜡染研学项目
2021.11珠江路小学113班40扎染、布艺研学项目
2022.4西海岸新区汇文小学68扎染、刺绣、皮具体验
2022.10青岛平安路小学3·2中队27蜡染、扎染体验
2022.12民盟青岛黄海学院支部15扎染体验
2023.5青岛西海岸老年大学46蜡染、刺绣项目研学
2023.10黄海职业学院85扎染、布艺、掐丝珐琅体验
2023.11香江路第二小学100扎染、布艺项目研学
2023.12尚智工坊22皮具、掐丝珐琅体验
图5 社会培训情况
五、项目合作情况
1.文创产品研发:与手工艺大师共同创作山东大学伴手礼,为灵山卫政府进行文创设计等;
2.非遗研学活动:承担青岛文旅暑期研学团;
3.实训基地建设:与非遗传承人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为基地提供技术支持与就业指导;
4.展览活动宣传:定期与灵山卫政府、齐鲁之间合作举行非遗创意市集活动,促进乡村振兴。
图6 展览活动情况
六、取得荣誉
1、课程成果:
线上课程运行以来获得:山东省继续教育数字化共享精品课程、山东省社区教育优秀课程、国家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平台收录、校级一流课程、校级教改课程、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荣誉。
图7 课程成果
2、科研成果:
获批山东省艺术课题2项、山东省传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课题3项、
山东省青少年课题3项、教材建设1项、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3项。
图8 科研成果
3、竞赛获奖:
近三年获国家级、省部级专业学科竞赛50余项。
表1 部分教学竞赛获奖情况
青岛黄海学院设计与美术学院
徐海霞
2023年12月15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