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新”融合环境设计省一流专业建设典型案例
2023/12/22 12:12:18 来源:财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发展与更新频率不断加快,城市环境备受人们的关注。环境设计专业作为解决人与环境共生问题的重要学科,对城市环境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与影响。面临未来城市环境新变化、新需求,对环境设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四新”融合环境设计省一流专业建设典型案例
青岛黄海学院环境设计教研室
背景概述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发展与更新频率不断加快,城市环境备受人们的关注。环境设计专业作为解决人与环境共生问题的重要学科,对城市环境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与影响。面临未来城市环境新变化、新需求,对环境设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等院校艺术类设计专业建设需突出学科专业特色和行业特色。环境设计专业因本身所具有多学科复合型特点,对学科的融合与交叉具有先天性要求与准则。在未来学科改革与建设发展中,将“艺工融合”作为环境设计专业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主干,并融合“四新”建设,进一步探究新时代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的建设与改革策略。
策略创新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提出:“四新”方针指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简称“四新”),已成为走好中国高等教育卓越拔尖人才自主培养之路的战略一招、关键一招、创新一招。以“四新”建设视角,强调学科交叉融合对环境设计专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在新文科、新工科建设视角下,环境设计专业基于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立足于青岛地区,发挥专业特色优势。强调“艺工融合”与协同育人的办学理念,构建多学科、多维度、多背景的复合型专业架构,并创新性提出系统策略。
系统性创新策略具体如下:
(1)组建高校集群,深化资源共享与共融,服务地方
通过地方区域高校间合作与联盟,构建地域资源共享局域网。充分发挥各高校专业优势资源,形成学科交叉、专业合作、平台共建网络,形成优势互利。构建资源共融、共建与共享的专业建设体系,实现环境设计专业复合型综合式发展。
(2)“四新”融合专业建设,构建“艺工融合”发展体系
基于“艺工融合”培养模式,重视专业基础性实践人才培养。融合学科交叉,实现专业体系化互通。同时,专业建设体系以课程为导向,将“一课多师”、“混合式授课”等多元化模式融入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中。多维度调动多学科优势与平台资源,优势互惠,打造协同育人专业体系。
(3)迎合环境变迁与需求,实现专业动态式自适应
应对全球环境多边且复杂的发展趋势,迎合国家与区域战略发展态势。进一步明确专业实践性发展与应用的重要作用及影响,强化一流专业建设,满足乡村振兴、城市更新与文化遗产保护等战略性需求与服务力度。以“四新”方针为基础,关联产-学-研发展体系机制。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发展需求,实现专业动态式自适应,以更好的发挥对地域发展与建设的重要效用。
预期成效与评价
1、预期效果:
(1)基于“四新”理念与环境设计专业未来发展趋势,探索“艺工融合”对环境设计专业优势特色与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措施与实施路径,并应用于实践。
(2)根据地域特色与一流专业优势,“四新”融合专业建设可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对环境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以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就业质量。
2、具体成果:
环境设计专业基于“四新”建设,强调学科交叉。以“艺工融合”视点进一步探索创新型环境设计专业发展模式,发挥本科一流专业特色优势,建立专业复合型、多领域、集约式的发展路径。加强“校企合作”,构建高校地域资源共享局域网,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该专业建设发展模式可为专业未来建设与发展提供方向,有力促进专业建设。
结语
“四新”建设融合环境设计专业发展,将专业由单一单向发展转为复合多元化发展。“艺工融合”方式可进一步强调跨专业学科交叉与融合,充分发掘专业学科的个性与共性,互利互惠,实现学科间的多视点、多领域支撑,以更好的促进环境设计专业建设与发展。同时,紧跟国家与地方战略发展趋势,实时更新专业延展侧重点与发展方向,以动态自适应方式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设承担重要的角色与作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