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汉印篆刻临摹课程的思政融入
2023/12/22 12:17:47 来源:财讯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中国文字的诞生是古人通过描摹自然物象,落笔而成,反映的是中国古人对自然万物特点的提炼、抽象和总结。秦汉印篆刻临摹课程的思政融入
青岛黄海学院设计与美术学院 杜林
一、实施背景
(一)课程介绍:
《秦汉印临摹》是书法学专业必修课程,通过对秦汉印的学习可以为其他书体不同材质或不同载体的文字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帮助同学们理解秦汉印的结构、线质等篆刻技法的基本概念,进一步进行艺术实践。该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理解秦汉印结构对空间把握以及线条质感等专业能力。
中国文字的诞生是古人通过描摹自然物象,落笔而成,反映的是中国古人对自然万物特点的提炼、抽象和总结。本课程以篆刻艺术美感为切入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汉字蕴含的中国式思维,产生对中国文字的自豪感,从而达到课程思政设计。同时,以汉字的艺术美为成果评价,从而将课程思政贯穿课程始终。一、绘画专业油画创作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
1、洞悉篆刻书法艺术创作的文化价值
秦汉印临摹是书法学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对于培养学生书法篆刻的创作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该课程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篆刻临摹与创作、创作释文的解读、印章的作用和艺术手法的表达是极为关键的 也是有效探索作品深刻的内涵和社会价值,是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核心。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对这门课程的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以汉字为载体,于方寸之间融万千气象的篆刻艺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宗秦汉”的艺术主张是由元代吾丘衍和赵孟頫首先倡导的。作为初学篆刻的学生当以秦汉印章为主要取法学习的对象,其中尤应以汉印为重。汉印继承了秦代建立起来的印章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其传世印章数量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技艺精湛,奠定了玺印“盛于汉”历史地位,可以说汉代是古代实用印章的鼎盛时期。较之古玺与秦印,汉印显现出方正、平实、古朴、浑厚、博大的整体风貌,这种风貌不仅与中华民族的崇高审美理想相契合,同时树立了后世篆刻艺术的审美典范。然而在教学中许多同学文字根基认识不够,对篆刻文化更是模糊不清,认为书法只是单纯的写字,而恰恰课程学习首先应明确“篆”与“刻”关系,篆刻是高度提炼的字法的表现形式。“篆刻”这两个字,从字面上看,很显然是先“篆”后“刻”,也就是说字法决定了刻法,刻法是为字法服务的。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秦汉印的形式分析使学生对秦汉印章的艺术风貌建立起基本认知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结构意识与汉字造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摹与创作相结合,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并且期望能以优良学习方法为支撑,使学生保持对自己专业高度真诚的学习态度,能认真对待自己每一件作品的每一个环节。
2、网络迅速发展下篆刻的推广与应用
作为社会人群,要把篆刻作品运用到哪里去,还需要达成社会共识,共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关键是要提升全社会的文艺素养。现在许多人不知道篆刻为何物,连篆字都认不得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当前的工作,不是等待篆刻在全社会火起来,作为专业团体和媒介,一方面对内要强化运作,壮大队伍、提升水平;另一方面对外要扩大宣传,让全社会对篆刻有比较浅显的认知,以此推进,逐步改变篆刻的存在状态。这个过程,我们需要一个漫长的等待。
(二)课程目标:
目标1:以汉字为载体,于方寸之间融万千气象的篆刻艺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并了解秦汉印的基本特征,秦汉印的线方向、外形方向、搭笔方法、章法特点。
目标2:临摹秦汉印作品,作品中能体现秦汉印作品的线条美、结构美和气韵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篆刻即是文字学又是一门艺术学,两者皆为传播好中华美育独具一格。
目标3: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对历代篆刻经典具有较准确的综合表达能力,同时学会运用篆刻术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让学生理解篆刻是优秀传统文化其中一个重要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三)教学模式:
本课程从课程基本建设、教学模式构建体系和课程预期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采用案例教学的模式进行教学,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经典案例的赏析,能够更好地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自我学习与自主专业拓展能力,满足新学科建设背景下多元化发展的需求。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二、篆刻临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篆刻临摹审美认知:
通过批改学生的日常作业及创作中不难看出,大多数学生对篆刻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上两者相互分离,审美太差,不知如何欣赏印谱当中得艺术表现手法,很难运用到篆刻创作之中,画面过于呆板,缺少灵动性。
(二)缺乏书写性:
从开始篆刻就认识到书写的重要性,并把它视为一种传统。如何将这个传统去表达,也是我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常讲篆刻线质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强调“一笔书”——不管分几次来刻,刻出的线条让人感觉具备一种完整性,即线的完整性。
(三)细节处理不到位:
学生这些作品从表面上看非常打眼,很刺激,但是细看就还是觉得里边缺少一种东西,缺少“团成一气”或者说是“韵味”,整体的气息是断裂的。我想,一个好的篆刻家不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很强,尤其对书写的认识达到一定高度,才能够刻出好印章。
(四)图文关系处理不到位:
这是老生常谈的错误了,就算是常刻的人,有时候也会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发生,多出现在不上稿,直接刻的时候。由于创作的意兴正浓,直接刻的时候,忽视了正反,全心投入在了创作过程中。而初学者容易犯这个毛病,是在水印上石的时候,很正经的查字,然后将资料上的反写字直接摹写上去了。
三、对策建议
(一)篆刻课程审美认知问题:
对优秀作品进行分析,赏析其风格的特点与创新处,并找寻自身喜爱的元素,提炼可取之处,融入自身想法与概念,多观察生活,多尝试不同技法与表现手法,将个人情感通过篆刻作品进行表达与传递。
(二)针对缺乏书写性问题:
它的筋骨在里边统摄着印章的每一个字,整个印章是一个“团”得非常紧密的完整体系。这是我在篆刻里边一直在做的尝试和努力的方向,我认为篆刻不应仅是单纯的“刻”,将“书写性”作为篆刻创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三)针对细节处理不到位问题:
建议学生在创作时多注重细节的表现,从学习角度来说,有字典可查,可能不会写字也能从图式上来讲道理。我们可以看图案样式,看空间布局与结构安排,文字穿插等
(四)图文关系处理不到位:
对于这个问题建议学生多多写写印稿就好了。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