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存短板 我国需推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2024/12/4 8:39:46 来源:中国工业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安全应急装备是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关键工具,对于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日前,在“2024年度安全应急装备发展区域行(湖北站)”活动现场,一场别开生面而又扣人心弦的安全应急装备是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关键工具,对于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日前,在“2024年度安全应急装备发展区域行(湖北站)”活动现场,一场别开生面而又扣人心弦的安全应急装备实战演练,展示了我国安全应急装备新利器的“硬核”实力。湖北省应急救援中心特聘专家赵冰化认为,我国“以人为本”的救援理念对后勤保障类车辆需求、对临时多功能场所需求、对群众自救保障需求越来越高,应急救援装备要依托设备更新行动,大力推进“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做到事前预备、事发响应、事中处置、事后恢复,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贯穿于应急管理全流程、全周期。
我国应急救援装备发展存在痛点
赵冰化认为,我国应急救援装备性能存在短板、救援技术存在空白、各自为战无法协同、“三断”(断路、断网、断电)通信保障亟待提升、缺乏学科交叉融合、缺乏认证和测试、与应用场景结合深度不够、存在战斗减员等痛点。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声频率高、灾害损失重、灾害风险高,除了现代火山活动外,地球上几乎所有自然灾害类型都发生过。国家消防救援局原助理总监闫鹏认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持续推进,我国中心城市、城市群迅猛发展,人口、生产要素更加聚集,新能源、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应用,各种公共服务设施、超大规模城市综合体、人口密集场所、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地下管网等大量建设,导致城市内涝、火灾、燃气泄漏爆炸、拥挤踩踏等安全风险隐患日益凸显。
闫鹏分析,目前,我国消防救援装备难以开展水上救援、山地救援、空中救援、城市高层建筑和地下管廊救援,以及扑救储能、光伏等设施火灾等专业性强的救援行动。部分地区消防队伍在应对危化品火灾、开展防化洗消等专业性较强的救援行动时存在明显的装备器材短板,甚至有些地区基层消防队伍的设备配置仅有消防车,应对一些极端自然灾害救援所需的重型救援装备和特种设备存在比较大的缺口。另外,指挥信息化水平不高,主要是风险隐患早期感知、早期识别、早期预警、早期发布能力欠缺,缺乏高效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机制,应急物资、应急通信、指挥平台、装备配备、紧急运输、远程投送等保障尚不完善。
赵冰化认为,我国应急救援装备性能存在短板、救援技术存在空白、各自为战无法协同、“三断”(断路、断网、断电)通信保障亟待提升、缺乏学科交叉融合、缺乏认证和测试、与应用场景结合深度不够、存在战斗减员等痛点。闫鹏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对推进综合消防救援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特别是安全应急装备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建立协调推进机制,二是构建预警预报体系,三是研发先进技术装备,四是面向基层推广应用,五是推进国际交流合作。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加剧了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赵冰化表示,针对各类自然灾害,“事前”要提高风险感知灵敏度,提升应急监测预警能力。风险监测预警感知“一张网”,成为“千里眼”和“顺风耳”。“事发”要加强风险研判准确度,提升辅助指挥决策能力。应急指挥“一幅图”,全域覆盖、全面融合、全程贯通。“事中”要加快应急反应及时度,提升应急救援实战能力。灾情救援“一平台”,异地同步决策,现场可视感知。“事后”要拓宽信息采集广泛度,提升应急监管评价能力。应急监管评估“一体系”,大数据度量发现系统性问题。中国工业报记者在“2024年度安全应急装备发展区域行(湖北站)”活动现场了解到,湖北通达数科科技有限公司智能毫米波监测仪可精准监测库岸突发型滑坡,分别于2023年11月、2024年7月在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监测点成功监测到两次库岸边坡失稳。
需不断提升救援战术及装备配置水平
聚焦灾害救援场景需要,要加快提高应急装备研发测试能力,不断提升救援战术及装备配置水平。
全球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频发,对应急救援装备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在地震、火灾、水灾等突发事件中,应急救援装备的及时、高效、精准应用能够显著降低伤亡率和财产损失。
赵冰化分析,应急救援装备的特点:一是紧急性。需要在最短时间内投入使用以减少损失和控制事态发展。二是多样性。不同类型的突发事件需要不同类型的应急装备。三是适应性。需要具备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和工况的能力。四是可靠性。不能出现故障以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应急救援装备区别于应急物资:一是性质不同。装备强调专业性,有特定的功能和用途,需要专业培训才能正确使用;物资侧重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和救援需求,不需要专业培训就可以使用。二是种类不同。装备种类没有那么多,专业性相对较强;物资种类非常多,包括生活必需品、医疗器械、救援耗材等。三是使用场景不同。装备使用在专业救援行动中,物资使用在灾害发生后各个阶段,从救援到保障到生活到医疗。”赵冰化表示。
随州安全应急研究院理事长张晓昊认为,应急是在特定场景下的资源有效组合利用,其本质是政府有限财力动态匹配不确定性灾害。但是,由于灾害瞬时的不可测性和差异的不可复现性,灾害现场不可能提供稳定持续的研发测试环境。因此,聚焦灾害救援场景需要,要加快提高应急装备研发测试能力,不断提升救援战术及装备配置水平。“应急救援装备制造需求:一是从人灾直接对抗向依靠机器人减人、换人模式转变。二是对侦测和预警装备精准度需求不断提升。三是对救援装备的模块化需求明显。四是从传统装备向多种类型产品延伸。五是找准应用场景对接需求。”赵冰化强调。
政策支持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大力支持安全应急装备发展。
在顶层规划方面,2023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10大场景+10大任务”发展思路,明确了100余项重点发展的安全应急装备,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同时,北京、江苏、广东、陕西等十余个省市结合本地实际,陆续出台省级层面行动计划,推动安全应急装备高质量发展。
在集聚发展方面,目前全国已形成26家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含创建单位),年产值合计约5000亿元,安全应急装备集聚效应逐渐显现。同时,京津冀、广东等重点区域围绕安全应急装备集群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在应用推广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了2024年安全应急装备应用推广典型案例征集,遴选并发布了150项典型案例;印发了《先进安全应急装备推广目录(工业领域2024版)》,提出100项重点装备。
在标准支撑方面,安全应急装备标准化工作组正在筹建,其成立有助于推进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提升我国工业生产本质安全水平。
安全应急装备以实景化为基础,以实战化为目标,以数字化为核心,提升应急救援作业效能,助力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发展。赵冰化分析,我国应急救援装备未来发展的方向:一是国家高度重视,以政策为引领。二是以实战创新为战略,以智能化、无人化、自动化、减人化“新四化”为导向。三是科技创新赋能装备“新四化”发展进程。四是应用泛在化与设计模块化。
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日亮认为,低空经济适合应急场景,不仅能够提高应急救援的效率和成功率,还能减轻救援人员的负担,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支撑。必胜航空副总经理俞东诗表示,针对大震巨灾、“三断”等极端情况以及高山、峡谷、林区等复杂环境下应急救援的实际需求,亟需提高无人机通信保障、灾情侦察、物资投送、人员搜救等新质救援能力。(记者 孟凡君)
转自:中国工业报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