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首歌,三代人,传承初心
2024/12/6 19:14:0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时间回溯到1959年的3月,包钢在卡布其地区设立了采矿点,这个采矿点的建立,其主要任务是为包钢提供宝贵的石灰石原料。《草原晨曲》是1959年上映的同名黑白故事片的主题曲。在2004年,正值包钢建厂50周年纪念,这首歌曲被选定为包钢厂歌。87岁的鲁秀英手持一张珍贵的老照片,回忆起往昔岁月,她和她的工友们每天都会哼唱着《草原晨曲》往返于工作与家之间。她还满怀激情地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在《草原晨曲》这部黑白电影中作为群众演员参与拍摄的趣闻轶事。
鲁秀英表示,她当时扮演了一名列车乘客,尽管只是群众演员,却也反复拍摄多次,过程相当辛苦。
在采访现场,鲁秀英还演唱了几句《草原晨曲》。
这首饱含激情与力量的歌曲,如同号角一般,激励着无数满怀建设热情的人们纷纷聚集到包头这片热土上,他们怀揣着共同的梦想和目标,致力于包钢这一宏伟建设事业的推进;与此同时,这首歌曲也如同时代的印记,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与变迁。
时间回溯到1959年的3月,包钢在卡布其地区设立了采矿点,这个采矿点的建立,其主要任务是为包钢提供宝贵的石灰石原料。岁月流转,到了1962年,正值青春年华的鲁秀英,刚刚从包头钢铁学院毕业,她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被分配到了包钢卡布其石灰石矿工作,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乌海包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在这里,鲁秀英不仅开始了她的职业生涯,也在这里找到了她的家,安家落户。鲁秀英深情地回忆起建矿初期的种种往事,她提到那时职工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后勤支持面临着重重困难,工作环境也极为恶劣,但即便如此,大家依然充满干劲,不畏艰难,共同为包钢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鲁秀英在矿石质量统计的岗位上辛勤工作了整整32年,她所从事的工作流程主要是为了确保能够稳定地输送高质量的原材料。在那个时代,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没有现代化的设备和工具,她和她的同事们只能依靠手中的铲子和簸箕,不辞辛劳地上山下山,进行矿石的采集和搬运工作。在记录数据时,由于缺乏先进的计算工具,他们只能依靠手工书写来完成,直到后来才有了计算器的帮助。尽管工作环境如此艰难,但为了集体的利益,为了公司的生产需要,鲁秀英和她的同事们从未有过任何抱怨,她们始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如今,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环境的改善,那里的工作条件已经大为改观,她诚挚地邀请大家去参观,亲眼见证那里的变化和发展。
在她漫长的职业生涯中,鲁秀英不仅亲身参与了公司的建设,更是亲眼目睹了公司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行,不断壮大。她的故事,是乌海包钢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历史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见证。
鲁秀英女士,今年已87岁高龄,光荣地结束了她辉煌的职业生涯。她与丈夫均为包钢的员工,共同为包钢矿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如今,在鲁秀英的家族中,不仅她和她的配偶与包钢矿业有着不解之缘,她的儿子和孙子也继承了这份家族传统,成为了包钢的员工,从事着不同的工种。可以说,包钢不仅是鲁秀英一家人的工作场所,更是他们情感和记忆的寄托,见证了他们几代人的成长和变迁。
在采访现场,鲁秀英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家人,说:“这是我的儿子,这是我的孙子,我们全家都是包钢人。”
鲁秀英之子吴朝海,今年59岁,任职于包钢集团北方稀土冶炼分公司,担任巡防员。他哼唱着草原晨曲,同样将青春献给了包钢。1984年毕业后,他返回石灰石矿工作,2002年迁至包头,参与内蒙古稀奥科贮氢公司的建设。他亲历了现代化工厂的崛起,见证了工厂引进世界先进的冶炼技术和全自动的储氢电池生产线。四十年间,他从矿车维修工做起,再到储氢材料冶炼工,如今临近退休,成为了一名巡防员。无论身处何种岗位,他都脚踏实地,勤勉尽责,致力于将包钢精神传承给下一代。
鲁秀英的孙子,吴豪,今年已经33岁了,他在包钢集团北方稀土瑞泓公司担任生产部副部长的职位。在23岁那年,吴豪大学毕业,怀揣着对稀土行业的热爱和对科研的执着,他加入了包钢稀土功能助剂项目组,开始从事PVC稳定剂的研究工作。在这十年的时间里,吴豪和他的团队一起,不懈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成功地将稀土高分子助剂材料打造成了稀土传统应用领域之外的又一张闪亮名片。他们的产品销量从最初的几十吨增长到了现在的上千吨,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吴豪表示:“从我奶奶那一代人‘建包钢’,到我父亲那一代人‘强包钢’,现在,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今天的包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化的集团,业务范围涵盖了钢铁、稀土、化工等多个领域。我们致力于运用创新思维和方法,研发出更加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产品。正如《草原晨曲》中所唱的那样,我愿意将我的青春献给包钢。今年,我成为了一名父亲,如果我的儿子将来愿意,他也将成为包钢的下一代人,继续传承我们的事业。”
包钢在建设时期,来自22个省、 自治区 、 直辖市55个城市的十万多名建设者齐聚包头,创造了平地起高炉、荒漠变钢城的人间奇迹。
1959年10月,1号高炉投产,仅用17个月时间建成,是当时我国最大容积1513立方米的高炉。
1961年,包钢创建8861稀土实验厂,这是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现在的包钢是国家重要的稀土钢特色钢铁基地、世界最大的稀土工业基地;
“跑”出486公里世界最高时速的京沪高铁,62%的钢轨来自包钢;
世界运营里程最长的京广高铁一半的钢轨来自包钢;
全球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三分之二的钢轨来自包钢;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号系列飞船、“中国探月工程”“中国天眼”等国家重点工程,都有包钢稀土产品的身影。(加速体现)
包钢集团2023年全年营业收入1128.97亿元,以优异的经营业绩位列“2024中国企业500强”榜单第230位。
2024年10月15日是包钢成立70周年,让我们赓续传承“齐心协力建包钢”红色血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新征程上书写新的辉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