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信息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将愈加明显
2025/1/10 9:05:46 来源:中国电子报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2024年,在全球市场复苏趋势和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带动下,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全年行业增加值增速将维持在10%~13%区间,营收增速5%以上。展望22024年,在全球市场复苏趋势和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带动下,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持续快速增长,预计全年行业增加值增速将维持在10%~13%区间,营收增速5%以上。展望2025年,全球政治经济风险挑战持续攀升,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加速重构,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还需持续加快产品结构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程,不断提高创新效能,着力打造协同发展产业生态,保障产业“十四五”顺利收官,为开启“十五五”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持续快速增长
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温和复苏,新技术新赛道有望继续引领新增长点。
全球人民在“宅经济”期间购入的设备逐渐进入换机周期,2023年下半年以来消费电子市场稳步复苏。据Canalys数据,2024年第三季度,全球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工作站总出货量6640万台,同比增长1.3%。伴随消费电子市场回暖,人工智能技术在终端应用落地进程提速,2024年下半年,各主要手机、计算机品牌发布新品均搭载AI大模型技术,AI技术的应用落地也在不断推动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创新发展。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热点带动下,元器件市场呈现积极趋势。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营收预计将达到5883.64亿美元,年增长率达到13.1%。
展望2025年,欧美通胀有所缓解,但经济下行风险仍然存在,局部地区冲突持续升级,极端天气及其他自然灾害频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最新报告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调降至3.2%。尽管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较强,产业对于新科技增长点的预期仍然乐观。Gartner发布的《2025年十大战略技术趋势》认为,人工智能、空间计算、人形机器人等领域预计将有更多生产、生活应用场景加快落地,为全球经济带来新的活力和增长点。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恢复高速增长,新质生产力培育稳步推进。
2024年,国家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政策效力逐渐显现,各地因地制宜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半导体、能源电子、高端元器件等成为各省市攻关关键共性技术的重点领域和支撑赋能技术创新的重要基础。在全球市场回暖与政策红利的带动下,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恢复持续快速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10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高于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速6.8个百分点,增速居41个工业门类第二;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万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较去年同期高10.1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工业营收增速5.3个百分点,即将连续12年居工业门类第一。《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政策发布以来,企业改造传统产线、扩产高端产品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助推整机市场进一步回暖的同时,带动元器件产量高速增长。1-10月,我国集成电路累计产量3530亿块,同比增长24.8%;光电子器件累计产量1.47万亿只,同比增长15.2%。
展望2025年,我国进入“十四五”收官之年,在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强劲推动下,电子信息制造业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随着新技术、新热点的加速涌现,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新质生产力核心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将愈加明显。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带动产业链向更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培育新质生产力贡献重要力量。预计2025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将处于5%~8%区间。
新兴国家市场需求快速走强,“中国制造”将加速走向“全球南方”。
东南亚、拉美、中东等新兴国家市场在疫情后经济复苏势头较好,消费电子产品销售实现快速增长。国内品牌企业把新兴国家市场开拓作为“中国制造”电子产品“走出去”的战略重点,国际竞争力快速提升。电视方面,海信、TCL等电视品牌企业在新兴市场的出货规模连续大幅增长。据TCL电子业绩披露,第三季度TCL电视在拉美及中东非市场的出货量分别同比增长12.1%及22.7%。手机方面,据Canalys数据,第三季度,拉美智能手机市场的总出货量达到3510万台,同比增长10%,仅次于历史最高纪录,其中,中国品牌占据超过48%的份额。传音手机延续“非洲手机之王”之余,在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也分别占据市场前五。此外,我国智能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家电广受海外市场青睐。
展望2025年,东南亚、拉美和中东非等新兴国家和地区为我国电子企业出海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东盟等新兴市场对我国电子中间品进出口的快速增长也将为相关产业链提供全球化便利条件。随着“全球南方”国家加速崛起,在金砖国家合作、“77国集团和中国”等国际机制的推动下,我国电子品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不断增强,并不断助力新兴国家经济发展和消费者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
全球电子企业合并购热潮再起,产业发展格局酝酿新变化。
全球电子行业在复苏中进入秩序重塑机遇期,头部企业和新一轮技术创新中抢占先机的企业为巩固品牌地位与产业链掌控力,掀起新一轮投资并购热潮,特别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等热点引发多起电子信息相关的科技企业合并购。全球EDA巨头新思科技以350亿美元收购工业软件企业Ansys;日本半导体巨头瑞萨电子以约59.1亿美元收购美国电子产品设计企业Altium;IBM以64亿美元收购多云和基础设施自动化公司HashiCorp。随着新“国九条”“科创板八条”等政策相继发布,我国投资并购活跃度也在持续升温,2024年9月2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鼓励上市公司加强产业整合。2024年,TCL科技收购LG广州8.5代线液晶面板厂;华大九天收购阿卡思微电子近50%股权;长电科技收购先进闪存封测企业晟碟半导体;华润集团通过股权收购成为长电科技控股股东;思瑞浦收购电池芯片企业创芯微。企业合并购正加快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整合步伐,为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提供支撑。
展望2025年,伴随着全球市场逐渐恢复,合并购热潮将持续推进。伴随信息技术迭代创新推动产业变革加快发展,我国电子企业合并购将主要围绕新技术和产业链供应链整合开展。同时,行业领先企业也将通过收购小型企业增强市场集中度和竞争力,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竞争态势将迎来新格局。
紧抓市场机遇积极培育新增长点
加速电子产品转型升级,着力培育壮大新增长点。
紧抓市场回暖机遇,加快推动消费电子产品创新升级。进一步推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落实落细,加快推动智能家电、智能可穿戴、新能源汽车等消费电子产品“以旧换新”,培育壮大折叠屏手机、AI PC、虚拟现实头显、服务机器人等创新产品,提升消费者应用体验。加快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流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不断提升能源、资源、环境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
持续推进基础性、前瞻性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坚持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打通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科研成果转化、商业试点应用、用户需求反馈迭代等直通循环渠道,强化“产、学、研、用”为一体的技术研发和创新激励,共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创新引领效应,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中心共建创新中心,带动国内产业链创新链发展壮大。
优化产业要素供给保障,打造协同发展生态体系。
推动产业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不断强化资本、人才等要素支撑效能,研究推动产教融合、产科融合、产融结合。进一步丰富金融对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支持手段,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努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指导金融机构提升产业投资辨识度,避免中低端产能低水平重复建设,着力加强高端元器件等关键领域和医疗电子、工业电子等新兴领域投资力度,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加强企业“走出去”支持保障,提升国际化竞争能力。
加快拓展与全球南方国家合作和经贸互联,鼓励企业加强“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开拓。加强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参与电子信息领域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的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协助企业对接相关专业咨询机构,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合规化法务支持。优化通关、出入境等服务,进一步完善国际物流,加强与欧洲、东南亚等地区各国使馆及相关机构联系沟通,为人员往返签证、货物进出等提供便利。(赛迪智库电子信息制造业形势分析课题组)
转自:中国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