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土地调控房价渐渐成了冷笑话
2009/11/26 20:42:27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用土地调控房价渐渐成了冷笑话“严厉打击囤地”这种话,这些年也不知道把大家的耳朵磨出多少层老茧了。国土部正紧着酝酿什么咱们不知道,但要说打击囤地的法子,那绝对是现成的,不就是“一年以上没动工的地,征收出让金20%的闲置费。超过两年没动工的地,政府无偿收回”吗?算起来,这条规定出台也有10年了,但一直跟聋子的耳朵(摆设)区别不大,迄今为止,咱们听说过的,全国范围内被无偿收回的地王有几例呢?
有人说,不超过5例,也有人说,只有1例,就是今年8月份广州市政府收回“科学城”那块地(47.2万平方米)。可惜的是,仅仅两个月之后,缩水后的“科学城”地块(30.68万平方米)就上市开拍,一下子卖出更好的价钱——43.41亿元,再次成为新的“地王”。至于那家因“收回”而痛失“科学城”的开发商,其实“痛”得也很轻,仅仅是被没收了8000万元的保证金。最后的结果可以说是:地方政府与开发商,皆大欢喜。
没有人真去执行两年收回令,就是执行,也会充分考虑“保护”开发商拿地的情绪,在一块地王被收回的背后,是允许更多的开发商延期缴纳土地出让金——让他们囤地的成本进一步降低。尽管媒体一报道“打击囤地”就喜欢用“国土部拔出利刃”或者“剑指囤地”,但实际情况是:没有刀光剑影,有关部门舞“大棒”状舞着的东西,并不比鸡毛掸子有力——不过是掸掸面子上的灰而已。
除了“打击囤地”,最近关于土地的每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被有关部门或者媒体解释为对房价的平抑,那么咱们需要看看,那都是些什么样的“平抑”。
比如,“限大令”。近日国土部首次对商品住宅用地的宗地出让面积上限做出了限定:大城市20公顷、中等城市14公顷、小城市(镇)7公顷。有人说,“限大令”能抑制地价过快上涨、减少开发商囤地。但很显然,“限大”仅仅是抑制“总价”——因为地小了嘛,这样总价地王自然也就难以刷新了,但这一小块地、一小块地加在一起,最终的“总价”还是吓人的。此外,低总价降低了拿地门槛,中小企业也能加入抢地大军,“竞争性”提高了,单价地王恐怕将随之迅速刷新。最后,地方政府获得的是最大收益。
再比如,土地出让方式的更新。今年卖地进账已逾639亿元、全年有望进账逾700亿元的北京,近日宣布将尝试用“价高者得”的招标方式出让土地,开发商各自递标书,彼此不知道对方出价,最后谁价高谁拿地,理由是这样就能避免挂牌和拍卖方式中的现场竞价,防止开发商因为面对面相互较劲而出现一些“激动式”高价。但与此同时,原来招标方式中的评标小组环节(对开发建设方案、出价等进行综合评分,不以地价为主)也被取消,这下,开发商倒是不“激动”了,可卖地方就有理由只为高价“激动”了。
有评论说,不要指望农地入市抑制高房价,同样,咱们现在也不要指望土地政策的那一星半点变动是为了抑制高房价,在这个地价高烧、地方政府吃饱、开发商笃定要通过时间换金钱、等着房价再涨才盖房的冬天,是没有“有关部门”愿意当恶人去开这“退烧”药的。正如国土部相关负责人强调的:“房价不可能由土地政策主导。” 那意思是:大家别再给国土部压力了,这抑制高房价,怎么也不该是国土部的事儿啊。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华菱入股澳矿:三大限制性条款起争议
- 下一篇:山西:65家企业落后产能将淘汰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