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制品人均消费提升 各品牌掀起涨价热潮
2010/1/23 14:14:53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乳制品人均消费提升 各品牌掀起涨价热潮乳制品市场竞争激烈。我国乳品行业尚属于幼稚型行业,其规模、技术、产品质量方面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而人世以后,许多外国的乳品品牌打人中国市场,如达能、帕玛拉特、雀巢等,给国内乳品企业造成很大冲击。另外,国内各品牌也将进行着面对面的竞争与交锋。
2009年12月20日,光明乳业发布消息,决定上调部分产品价格,预计平均涨幅在1.8%到3%左右,成为近期第一个涨价的内资乳业品牌。
2010年1月1日,雀巢乳品宣布涨价。
1月15日,继雀巢、光明的部分乳制品提价后,蒙牛又传出“涨”声。沪上一些超市、卖场已有超市称接到了蒙牛供应商的提价通知,涨幅在1%-5%左右。
在光明等乳品企业宣布提价后,乳业一度面临集体涨价的压力,一些地方乳企如雪兰、天友等也上调了零售价格,自此开始,乳制品企业掀起一场集体涨价风波。中投顾问食品行业首席研究员陈晨认为,在原料成本压力持续走高的当下,乳制品企业提价的可能性加大。
中国乳业此一轮的涨价并非串通涨价,而是事出有因,短期内的涨价,有利于促进我国奶业稳定、良性,可持续发展,最终也将对消费者有利。
对于乳制品涨价,成本上涨是首因。自2009年以来,包括原料奶、运输、能耗等产业链上的多个环节成本都有大幅度增长,仅物流一项就涨了11%。对于奶价上涨,光明乳业给出的理由是:成本压力上涨。光明亦表示已通过自身工厂节能减排缓解了一部分成本压力,但还是无法完全消化。根据农业部发布的统计数字,从2009年9月起,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和黑龙江等6个主产省市的原料奶平均价格持续上涨,以北京为例,9月、10月原料奶价格分别上涨13.7%和12.1%。
原料奶受地理位置、养殖条件、供求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不同地区价格和涨幅也不一样,目前广东省原料奶每吨的收购价格达到3800元,另有7个省份超过3000元,今年5、6月份宁夏银川的生鲜奶收购价为1.7元/公斤,11月就涨到了3.2元/公斤以上。大小企业纷纷为争夺鲜奶源而四处奔走,鲜奶的收购价也就一路走高。原料奶成本占乳制品成本的80%以上,原料奶价格收购价格走高给乳品企业带来了经营上的压力,直接影响乳制品定价。
原奶价格的上涨是季节性的,每年的第一和第四季度属于原奶收购价格相对较高的阶段;二、三季度属相对较低的阶段。影响原奶收购价格涨跌的因素主要为两点:即供需因素和养殖成本。具体而言,第一和第四季度,奶牛进入干奶期,但是冬季乳品销售却相对属于旺季,收购量的下滑和销售量的增加造成原奶收购价格波动;同时,第一和第四季度受天气影响,牧场、物流、人力的成本都相对提高,奶户奶农的养殖成本也就随之升高。
上述两个因素造成原奶收购价格的波动,波及整个乳业行业。因此,许多企业纷纷提高原奶收购价格。此时,如果有些乳企不做相应的调整,其奶源稳定情况必然会受到挑战。所以,全行业整体上调原奶收购价格也是影响价格波动的因素之一。
而原奶价格上涨情况将会持续至2010年第一季度。原奶收购价格的波动是符合季节性的,今年也同样是在正常波动范围内,并不会对乳业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
其次,全球性的“奶荒”是造成我国牛奶涨价的大背景。受主要奶源供应地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遭遇大旱、欧盟政府减少农业补贴、印度和阿根廷为保护本国市场减少奶制品出口等影响,近期全球奶源供应大幅减少,乳制品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
据商务部产业损害预警系统监测,受此影响,今年1月-9月我国乳制品进口同比下降21.8%,平均价格同比上涨46.96%。目前进口脱脂奶粉的价格已涨至5.3万元/吨,而去年同期价格为2.8万元/吨。
第三,是能源价格的上涨。2009年以来,包装材料、添加剂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8月份以后,石油涨价又导致企业运输成本提高。对于乳制品价格是否会继续上涨这一问题,王丁棉认为:“价格会继续保持一段时间的高位运行,但是奶价应该不会再涨高了。”
除成本上涨外,市场供需也是重要因素。目前,国内乳业发展基本面良好,产销量都出现大幅的回升。再加上春节等销售旺季的因素,乳品消费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增加。随着消费市场的回暖,这导致市场供需出现稳步回升,甚至出现供需紧张的局面。
对企业来说,面对此次乳品的整体涨价,短期内遏制了乳企亏损的局面,加上盈利能力较强的规模化乳品加工企业迅速在产品结构、产能规模等方面做出反应,促使乳品行业的调整步伐加快,乳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有望提高。但是,在奶业的产业链条中,无论从原料奶市场还是消费者市场看,供给弹性均小于需求弹性,如果没有合适价位的进口奶粉替代和补充缓解近期出现“奶荒”的话,作为中间环节的加工企业,上游受原料奶供给量的限制,下游受消费群体的影响,无论从哪方面来讲,均处于劣势地位,乳品企业采取产品涨价一方面要承担销售量下降的风险,另一方面还要面对竞争对手不涨价或少涨价而抢占市场的威胁。
此次涨价,对具有一定市场份额的龙头企业和全国性品牌企业来讲,总体上是利大于弊。
对消费者来说,牛奶是仅次于人类母乳的营养成分最全面、营养价值最高的液体食品,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由于中国乳品消费起点低,增长快,消费的主要群体集中在城镇。因为低收入者的收入弹性较高,随着收入的增加,乳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有下降的趋势,变得对价格越来越不敏感。尤其是中国现有的奶类消费者大多是婴儿、老人、病人、孕妇等必需消费群体,其需求价格弹性更小。对农村消费者而言,由于其消费的产品多为含乳量将低的乳饮料,原料乳价格上涨对该类产品的价格影响不大,因此,农村市场不会受到影响。因此,乳品消费价格的小幅上涨,短期内对消费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针对此次乳品涨价,对于城市消费群体,由于当前乳制品的互补品如肉、蛋等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因此,短期内乳制品价格上调对其消费没有太大影响,不少消费者表示,很多家庭喝牛奶已成习惯,现在物价指数那么高,牛奶价格的适当上调可以理解,也可以承受。但是,从长期来看,就会对消费群体产生影响,尤其是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农村市场。如果在短期内城镇居民和低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的正常增长得不到保障,长期的奶价上涨,必然会损失一部分已有的消费群体。
从奶农角度,近年来,伴随着奶业超常发展,全行业都面临着市场和自然风险的双重压力。养殖奶牛是整个乳业风险承受能力最差的环节。从多年的数据分析来看,原料奶收购价格的波动主要受资本存量的影响较大。此次原料乳收购价格的上升,除了受资本存量增长的拉动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受进口奶粉的冲击影响。因此,短期内,奶价的上涨冲消了增高的养殖成本,增加了奶牛养殖的利润,提高奶农养殖的积极性,增强了奶农养殖的信心,这对稳定奶业生产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也要做好长期预期,防止生产周期的正常波动和国际奶粉下降对奶价的影响过大,当市场调节出现供给大于需求周期时“奶溅伤农”事件的再次发生。
原料乳和乳制品价格的适当上涨,是对奶业产业链各利益主体的一次再分配和再调整,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但是若原料乳价格不断上涨,明显超过乳品加工企业的承受力,企业无法在内部消化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那就只能不断提高乳制品的销售价格来转移成本。若乳制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将会明显抑制人们的消费,市场需求的下降反过来又会造成乳品加工企业加工能力下降,对原料乳的需求减少,原料乳将会供大于求,收购价格的下滑将使奶农再次陷入亏损的境地,倒奶、卖牛、杀牛的现象又会重现。因此,长时间的原料乳和乳制品价格的过度上涨将使整个产业由扩张走向紧缩,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因此,适度的原料乳及乳制品价格上涨对产业的发展会具有良好的促进和保护作用。
牛奶涨价,正是市场发挥调节作用的结果。对于企业本身,消费者,奶农和整个产业总体来说,短时期是有利的,但如果长期涨价下去就要冒着顾客弃高价、投低价的风险。最终对企业,以至对整个产业链的循环,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对于这次乳业集体涨价,属于市场调节正常范围之内,我们要冷静面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2010年体育用品厂商颠峰对决
- 下一篇:2010年珠宝市场会怎么走?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