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合成材料产业创新的双重约束及对策分析
2010/6/29 15:35:50 来源: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 【字体:大 中 小】【收藏本页】【打印】【关闭】
核心提示:我国合成材料产业创新的双重约束及对策分析1 我国合成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的约束因素
合成材料产业特殊的经济技术特点及工艺性特征决定了其技术创新的过程具有与一般工业行业创新路线诸多不同的特征:
(1)由于合成材料产业品种多、牌号杂,市场需求经常地处于变化之中,生产和技术工艺对市场产品开发的依赖性强、稳定性差,工艺和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量庞大,且诸多设备和装置具有生产上的“刚性”,相对于各种大批量产品和相对稳定的生产工艺来说,其创新的难度更大、所需的支持条件更严格。
(2)因该行业长期受国家计划的直接统制,传统体制的惯性和计划经济的观念较为浓重,企业的机制运转不够灵活,内部的管理体制和宏观的产业配置规划相对于创新的要求滞后性突出;与此同时,国外各大石化跨国公司凭其技术、资金、成本和价格等方面的优势对国内企业形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日期日益迫近,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向日趋明朗的背景下,其盈利能力和市场生存空间受制于国际巨型石化企业的外部压力和企业内部体制性障碍的双重羁绊,以创新求生存、图发展的迫切性尤为突出。
(3)伴随经济结构调整和“买方市场”特征的日渐显露,我国合成材料产业一方面面临低层次的供给与需求失衡的约束,同时又存在市场需求开拓不足的问题,国内诸多装置开工率严重不足,却又大量地进口数量可观的合成材料产品,刺激需求和调整结构已成为该行业提高运营效益、推进生产发展的重要任务。在此情况下,技术创新必须与市场需求的开拓及产业升级相伴而行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其工作的复杂性自然加大。
此外,合成材料产业本身具有技术改进的潜力大、回报率高,但同时又孕育着较大风险的特点。其中,技术上成功的不确定性、产品生产和售后服务的不确定性、技术效果的不确定性、技术寿命的不确定性,以及难以确定的市场接受能力、难以确定的市场接受时间、难以预测的创新产品扩散速度、难以确定的市场竞争能力,随时都可能演化成创新失败或被竞争对手超出的危险性。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技术创新的成功率,提高收益率与创新的积极性同样是其创新过程中需要重点顾及的问题。
2 各类约束因素所导致的创新障碍
我国合成材料产业各种约束因素对现实的技术创新进程形成了种种障碍。其主要表现是:
2.1 过多局限于局部的“小整、小改”,缺乏系统化的创新思路
同合成材料产业的技术经济特点相适应,近年来,该领域中的技术开发与改造较多局限于为主体产品配套和完善的层次上,有助于形成大规模市场竞争能力的系统技术和适应未来国际竞争的主流产品不多,特别是在系统技术的成熟度方面欠缺尤为突出。这既反映出我国合成材料产业技术水平起点较低的现实,也反映出技术开发路线方面种种的差距。从发展知识经济以及国际市场竞争的角度来看,此种状况显然难以适应要求。此外,我国合成材料产业如同国内其他行业一样,在已经宣告成功的技术开发成果当中存在相当程度的“虚拟高度”的成分,一些企业开发的所谓新技术,其中多数为中、低级的技术,而且大多是“散装”或“配件”,市场前景广阔、工艺技术成熟的产品群和以高科技产业为核心的企业群尚未形成。推进合成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要求突破创新思路的这种狭隘性,围绕技术升级和新产业发展目标,在创新的技术路线、创新的意识等方面有一个重大转变,以便为整体的创新工程创造必要的条件。
2.2 片面突出创新的技术色彩,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精力投入不足
创新不仅是技术本身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技术、管理、组织、市场几类要素的有机结合。但至今仍有不少人、甚至一些领导同志把创新等同于一种单纯的技术开发活动,将创新与企业的组织、管理等因素相分离,以为技术创新只是技术部门的工作,使创新工程被人为地蒙上了一层“纯技术化”的色彩。与此相适应,目前,该行业中的大多数企业,尤其是那些中小型企业普遍缺乏完整的技术创新链,在机构建设、经费投入、人才培养和使用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严重的不足,“三无”(无专门管理组织、无严格管理制度、无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的情况几乎随处可见。在此情况下,自然根本谈不上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的问题,结果,使技术创新的效率和质量无形之中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2.3 人才结构不合理,开发性人才和协作式创新不足
科技创新的主体是高质量的人才,美国新材料科学和相应的产业之所以能够站在全世界的前列,首先得益于它在此领域高强度的人才积聚。我国合成材料产业虽然也人才济济,但真正站在世界前列研究问题、能够与世界一流专家平等交流的技术人才并不多。进一步分析当前科技人才的分布领域、年龄构成、学科来源和与世界交流的频度与效度,可以发现,我国合成材料领域各类研究开发性人才中,真正从事应用性研究开发的人才比重较低。与之相联系的另一个问题是,一些研究机构没有稳定的研究课题,研究人员知识老化的问题突出、工业设计的思路陈旧,对于各种新兴学科了解严重不足,且研究人员“单打一”的情况严重,不同单位、不同专业、尤其是“越界”思考问题和进行多学科协作的情况比较罕见。在这种研究开发机构各自为政、分散开发、缺乏整体意志的背景下,科技资源的高效率配置和市场化问题就更无从谈起,这也正是当前令人困扰的研究人员众多却很难形成整体创新队伍的症结所在。
2.4 主动创新的要求不强,创新成就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
我国合成材料产业的主体企业大都是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因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所致,在创新的主动意识方面明显存在不足。据调查资料反映,即使是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压力不断增大、国民经济正面临着艰难的结构调整的严峻形势下,出于发展的危机感而急于创新的企业数量也不过占到10%左右;另有20%的企业有创新的要求,但不迫切;70%的企业没有创新的愿望。这种情况在一些生产型的企业当中尤其具有普遍性。此外,就该行业整体的知识产权管理状况而言,专利成果的分布特别是发明专利的拥有数量严重不足,关系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多数为国外大型跨国公司所垄断,且其在华申请专利的领域和数量均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企业商标开发意识薄弱,面对连续不断的知识产权欺诈事件,包括商业秘密的侵害,许多企业领导人对此万般愤懑,但普遍缺少有效的对策;对知识产权组合战略知之甚少,不知道专利与商标、商标与反不正当竞争以及其他诸多知识产权保护手段是可以交叉与配合使用的,自觉利用知识产权为企业发展谋取机会和利益的情况就更少了。而现实情况是,现代社会中的技术创新是与知识产权紧密相连的,只有那些在市场上获得承认的知识成果才能最后转化为相应的资本;同样,只有以知识产权的方式对各类创新成果给予必要的保护,才能激励创新、鼓励发明,推进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照国外大型跨国公司高度关心知识产权管理事务和精心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种种做法,我们不能再等闲视之了。
2.5 技术供给与技术需求错位,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太低
近年来,我国合成材料产业虽然也取得了诸如聚烯烃和各类高效催化剂等不少的科技成就,并产生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用比较的眼光来看,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已高达80%以上,而我国仅为30%左右,其中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率尚不及10%。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是,我国研究机构的设置及其技术转化过程存在重大的制度性缺陷,按专业设置的研究结构所提供的只是单项技术,但企业所需要的是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项目,而任何一种新产品实际上都是多种技术单元组成的综合体,这些技术单元往往涉及众多的专业。因此,尽管中国的科研机构创造出不少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并获得了诸如“国际领先”、“国内先进”等赞誉,但由于绝大多数科研机构没有综合各专业技术的能力,无力提供以产品为中心的综合技术,企业界还是感叹“好项目太少了”。这种技术供给与技术需求的错位,不仅是目前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高科技成果成长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是制约合成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障碍。解决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失效的问题,首先应当解决技术创新系统失效和创新需求与创新成果供给失效的问题。否则,就不可能形成保证合成材料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支撑力量。
2.6 营销观念淡漠,缺乏面向市场的战略管理意识
同世界大公司相比,中国传统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缺陷就是缺乏管理市场和控制整个企业走向的战略管理体系,尤其是合成材料领域那些国家重点控制的大型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在管理方面基本上处于以生产为导向的阶段,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产品,而不是其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及竞争优势;企业没有市场研究、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竞争研究的系统设计与固定投入,只有销售部门,没有专门的产品开发管理体系,新产品的开发完全处于自发状态,更鲜有人从战略角度把握企业发展的方向。由于营销观念淡漠,我国合成材料行业中的许多企业,尤其是那些改制较晚的企业至今还依然是在按传统的套路从事企业的规划和管理工作,既没有对自身的市场前景作出准确的估计,更未形成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的系统思路,此种懵懵懂懂的状态,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知识创新和社会发展显然是很不合拍的。
3 推进合成材料产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分析
3.1 确定主导技术开发方向,积蓄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量
所谓主导技术是指那些具有技术上的连锁效应和重大的创新波及效果,事关合成材料工业长久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若干著名企业之所以长盛不衰,正是得益于其对主导技术长期不懈的追求和获得的成功。围绕主导技术不断创新,不仅能持续地保持企业在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而且能为其市场竞争和经营效益提供重要的保证。推进我国合成材料产业的发展,应放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式技术开发模式,借鉴国外跨国公司积极开发主导技术,积蓄持续发展潜力的先进经验,为合成材料产业经营效益的改善和生产运营效率的提高创造必要的保证条件。
3.2 实施引进吸收创新战略,加强制备技术开发和外资进入导向
大规模引进国外成套装置和设备对迅速提高我国合成材料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出能力曾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许多技术引进单位,在技术引进的过程中,只注意扩大生产规模,不关心技术的消化和传播,且国家也没有在政策上把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传播明确地作为引进单位及其主管单位的义务。这种状况对提高技术引进的质量和效率是有害的,建议彻底改变这一状况,把传播扩散进口技术,作为国家支持企业单位进口先进技术的附加条件和引进单位的义务,组织有权威的机构,重点解剖进口的先进技术,提出改进提高的措施。同时,国家要定期发布技术引进项目及其内容,使公众了解哪些领域中已经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其技术质量如何,以利于全社会的借鉴和学习。
3.3 实施强制性战略重组,强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能力
90年代以来,欧美大化学公司之间产业整合的成功经验很值得我国合成材料工业借鉴。他们的经验表明,企业的核心事业与其竞争能力是高度相关的。通过资产重组,突出企业的核心业务,对企业健康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合成材料产业领域的众多厂家,也应当从产业整合的思路出发,重新勾画自己的经营蓝图、整合各类经济资源,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闯出自己的特色。
3.4 实施资产重组,淘汰不良资产,优化资本质量
中国合成材料工业在如何处理资产存量与增量的关系,以及存量资产优化等问题上,可借鉴的国际经验同样十分丰富。我国政府应当从市场格局变化的实际情况出发,效仿纺织压锭、钢铁和煤炭限产的做法,在鼓励科技界、产业界加大新产品(新牌号)开发力度,加速科研成果推广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同时,对那些行业分布和空间结构不合理的项目、企业果断地实施置换,按经济合理性的原则实施合成材料产业内外结合的资产重组和企业再造工作;对于那些落后技术应当坚决地进行淘汰,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需要指出的是,优化资本质量不仅仅是那些运营效益不佳的企业或市场领域的事情,而是一件具有普遍意义的任务。尤其是在我国合成材料产业重复建设、规模分散,以及地区布局和产品配套能力等缺陷十分突出,并严重制约合成材料产业市场竞争能力和企业运营效益的情况下,它对于提高行业的运营效益,合理地实施投资计划和产业发展规划,避免因过度投资而陷入力不从心的两难境地是大有好处的。
3.5 合理选择创新模式,科学把握创新活动的节奏
根据合成材料产业的特点,其创新模式可考虑如下几种选择:①以自主创新掌握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掌握自身发展的命运。自主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最高境界,也是企业成为技术领先者和市场领袖的根本标志。限于我国合成材料产业实际的科技实力和科技投入所能够达到的水平,全面实施自主创新的战略目前显然还不具备条件,但为了争取发展的先机、打破国外技术的封锁,我们必须集中必要的财力和人力,充分挖掘各方面的潜力,重视对创新前导和后续环节的投入,在一些关系产业发展命运的技术领域和一些关键的技术环节,坚决地实施自主创新的战略模式,为推进合成材料产业的高水平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②以模仿创新快速赢得市场,提高企业的基础竞争力。模仿创新不做全方位、多领域的探索和开拓,只做有价值的新技术的跟随学习者,因而,具有低成本、低风险和更好、更快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特点。从合成材料产品多品种、多规格、多型号和市场需求多变的特殊情况出发,通过长期不懈的模仿创新,在参与竞争、革新产品和技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企业的基础竞争力,对积累创新的能量和经验有重要意义。③以合作创新共享创新资源、分摊创新成本和分散创新风险。合作创新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就我国合成材料产业的创新战略而言,合作创新的具体组织方式可以视不同的任务和合作关系的特点在合同创新、项目合伙创新(为完成某一特定技术项目的研究开发,共同投入,共享研究与开发成果)、基地合作创新(在大学或研究机构建立创新基地,由企业提供资金或设备,大学和研究机构提供场地和研究人员)、基金合作创新(为促进某一技术领域的发展,由大企业、政府及其他方面共同出资建立一定规模的风险基金,支持创新活动)、研究公司合作创新(由多个大企业共同组建的股份制形式的合作性组织,目的是为加速某一领域的创新)等五种方式当中做灵活的选择。
3.6 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建立有效的创新保障系统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完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的行为方式和动力模型对于创新工作的效率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动力模型和行为方式都是建立在制度基础之上的,这些要素在传统的企业运营机制当中是难以形成的,只有实施制度创新,建立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和相应的工作体系,才能为合成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奠定最重要的、持续的创新能力和动力。为此,我们必须改变单一依赖优惠政策激励创新的观念,把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把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作为企业走出困境、发展壮大的关键措施。此外,在市场竞争已经逐渐高度化、白热化的今天,推进技术创新制度的建设还必须建立以知识产权保护为核心的法制环境和相应的保障机制。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cidr@chinaidr.com。- 上一篇:橡胶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 下一篇:硫酸:一年之内价格跌了90%
-
- 直达16个行业
- 热点资讯
- 24小时
- 周排行
- 月排行